【内容摘要】 本文涉及的不是就材质、技巧、艺术来思考研究玉器的价值,而是探讨如何从提升玉雕艺术家价值的角度,提高对从玉石雕刻的商品向艺术品转换的认识。器和物都是人造出来的,大家作品必然会收到追捧,其价值自然而然会比普通匠师制作的要高,玉器也同样如此。所以,玉器的艺术价值应该从玉雕艺术家的艺术地位、作品的艺术性、个性化创作、巧雕工艺的有效合理运用、作品艺术张力以及它在市场的占有率等方面得到体现。
关键词:玉雕艺术 玉雕艺术家 作品价值
中国工艺美术是传统民族文化的缩影,而玉石雕刻则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之一。
自古以来,玉和玉器是中国文化中吉祥寓意的代表之一,而玉器的制作更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文化内涵最丰富、艺术成就最辉煌、经济附加值最高贵的特种工艺美术品,贯穿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宗教等多个方面,玉雕作品呈现的是各种历史背景下人们精神文明唯美的追求。
众所周知,玉雕作品价值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原材料价值;其次是雕刻工艺价值;最后是艺术价值。缺少了任何一个方面,玉器艺术品价值就会残缺。这三大价值具体来说就是,玉石材料的完善利用(原材料价值);雕刻技能的精湛演绎(雕刻工艺价值);艺术神韵的巧妙传递(艺术价值)。
但本文涉及的不是就材质、技巧、艺术来思考研究玉器的价值,而是探讨如何从提升玉雕艺术家价值的角度,提高对从玉石雕刻的商品向艺术品转换的认识。器和物都是人造出来的,大家作品必然会收到追捧,其价值自然而然会比普通匠师制作的要高,玉器也同样如此。所以,玉器的艺术价值应该从玉雕艺术家的艺术地位、作品的艺术性、个性化创作、巧雕工艺的有效合理运用、作品艺术张力以及它在市场的占有率等方面得到体现。
玉雕艺术家的雕刻风格,给作品烙上了属于个人的标签,这也是研究作品价值的一个重点。玉器作品的个性化往往体现在玉雕艺术的独特性、不可复制性。所以,艺术价值的构成,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独特的风格,第二是市场的接受度,还有就是玉雕艺术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美誉度。所以,玉雕产品向玉雕艺术品的转换,实际上就是寻找和挖掘玉雕艺术家价值的过程。
“物以人贵,人凭器名”,玉雕作品和玉雕创作者其实是互相依存互相成就的关系。而其中的重点是实现玉雕产品向玉雕艺术品的转变。毋容置疑,玉雕艺术家除了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比如说技艺、经验以外,还应该比一般创作者拥有更高程度的内涵,他应该是有精深的艺术造诣和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很好的为人之道;在思想境界上应该具有包容、教诲和提携精神。玉雕艺术家还应拥有三项基础。第一是空怀心态,要虚心好学。第二是为人谦和,善待他人。第三是不断地苦练内功、提高修养。
由此,玉雕艺术家的价值,从基本功上来看,应该更加扎实,从实践经验和实操能力上,应该更丰富;在个人艺术修养上,应该更博学多才;在思想道德上,应该是德艺双馨、为人师表;在对玉雕艺术的传承上,应该更具悟性;在玉雕艺术的创作上,应该更具创新能力。
第二个方面是玉雕艺术品的价值。玉雕艺术品的价值首先表现在产品材料和雕刻工艺上,“量料取材、因材施艺”,是玉器设计的第一原则。玉雕和绘画、雕塑不一样,它往往受到原材料的限制,所以在作品的设计过程中,作者要根据材料的实际状态创作构思具体的内容,由材料引发构思,先有材后有主题。第二是“因题取意”,要按照所确定的主题进行具体形象的创作。第三是“因意施艺”,遵循创意来决定雕刻的方法、雕刻的工序。要求运用恰到好处的工艺技法,大胆取舍、以少胜多,达到简洁而不单调,稳重而不呆板,生动而不烦琐;体现“天然形自然刀”的魅力,也就是说要求刀工精湛,自然。
在雕刻设计过程中,还应根据玉料特点,巧色的别具匠心设计,即是玉雕作品中的俏色应用,做到“一绝、二巧、三不花”,把那些瑕疵、斑点变成要表现的主题,变瑕为瑜。做到顺色立题、依形创意,注重巧形、巧色、巧纹路,合乎情理。设计理念上,做到“尊重是前提,少雕是要求,文化是根本,创作有思想”,这也符合玉雕界老师傅们“无绺不刻花”的教诲。
一件成功作品要求做到的是“形色相依,妙手天工;返璞归真,和谐统一”。例如,大师在白玉创作过程中得出了“两要三少”的经验心得。“两要”:就是要重视白玉材料的洁白和润美;要凸现白玉作品的圆润,造型简洁不扎手。“三少”就是:少支离破碎、少穿枝过梗和少玲珑剔透。
那么,如何提升玉雕艺术家的有效价值呢?
个人认为,提升玉雕艺术家的价值有五大路径。一是博取一个好的名字;第二要有好的包装;第三是浓缩一个好卖点;第四是好服务,卖产品不如卖服务;第五是选取一套好的推广。
这“五好”,不仅仅说艺术家本人的名字好,对作品的取名也特别重要。
其实,一个好的名字是成功的一半。好名字可以使你的产品自己走路。比如说“五福临门”、“五谷丰登”、“福寿延年”等,蕴含了众多吉祥喜庆寓意的名字。
第二是包装,这里所指的包装是大概念的包装,而不是纯粹产品的包装。这里还有玉雕艺术家的形象包装和文化内涵方面的宣传等等。
第三一个好的卖点是作品核心价值的体现,是收藏者非买不可的理由,这个需要业界大家们去仔细思考和努力打造的方向。
第四是好的服务。在当今社会下,消费的升级倒逼服务必须要升级。比如说把作品的整个设计、制作过程记录下来,作品完成后给消费者的不仅仅是一件玉雕作品,还有是这件作品诞生全过程的全记录。让消费者真实地感受到这件作品从默默无闻的石头逐渐变为富有精神内涵和生命力的玉雕艺术品。由此,从原材料开始的构思过程、设计思想像讲一个故事一样,通过视频手段全方位展示,从中传递了诚信、货真价实、艺术创作等信息,真正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因此,好的推广路径就是将艺术家的价值有效的传递给消费者。
同样的,玉雕艺术家还要有自我完善意识。首先要注重于创新。创新是根本,创新不只是旧有元素的重新排列和组合,更是新思维,新观念的思想风暴。玉雕的五维创意思维是题材、工艺、材料、造型和对象的五维元素。所以玉雕的五维开发、创意可能为艺术家们的创新提供一个捷径。
其次要注重积累、善于总结。玉雕是积累性特别强的专业,玉雕技术是一门经验学科,要“做到老学到老”。
艺术家的自我完善还要注重在技艺特色上单点发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值得一提的是成功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某一方面做出特色的会迅速成功,所以要梳理和着重传播自己的核心价值,把核心价值塑造成核心竞争力。要把机会和擅长两个叠加在一起,其中的叠加部分就是核心点,也就是核心价值。
再次是放大核心价值。放大核心价值有三个有效方法:
一要千方百计使自己的创作水平在某一领域具有领先地位,这很重要;二在没有差异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制造一些差异。三是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并不容易,但做得不同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一些。这些归结一句话,就是与众不同,创造特色,形成个性化。
任何艺术家的成功在于思路的成功,定位的成功。思路决定着出路,态度决定了高度,格局决定着结局。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的写实精神》,宗白华,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12
【2】《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之三:谦谦君子比德于玉》,马未都,中华书局,2008.10
【3】《玉雕产业要走战略发展之路》杨小涟,中国旅游报,2005年
【4】《品玉如品人—谈玉雕新秀董学清及其作品》陈朋旭,中国宝玉石; 2007年06期
【5】《中国古代制玉技术研究》,孔富安,山西大学,2007年
作者简介:
吴金星,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苏邦”玉雕传承人,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副会长。
从艺二十多载,以“苏邦”玉雕仿古特色为基础,坚持“汲古不泥古”的创作方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玉雕风格。擅长仿古、动物、花草,尤以貔貅、马等为特长,作品造型生动,创作上考虑作品的神韵诗意,形式上追求夸张表现,讲究动物造型和手感,线条上隽秀清雅,形象生动灵气,古朴中跃动着现代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