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扬州漆器,品种齐全,花色繁多,制作精巧,美不胜收。工艺大师们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优良技艺,设计制作了大批造型精美,做工精致的作品,工艺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但在与其他行业的对比下扬州漆器工艺的发展就显得相对滞后了,目前扬州的漆器工艺还存在很多的隐患,一些严重的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到扬州漆器工艺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扬州漆器 产品创新,未来的发展
一、回顾
古城扬州,千年文脉,工艺美术在扬州历史和现代生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的发展史,是扬州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自古以来漆器就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闻名于世。扬州漆器早在汉代就已具有相当精美的制作水平,扬州市中国漆器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经唐,宋的不断创新发展,到了元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扬州已逐渐成为全国漆器制作中心,明,清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萌芽,发展更加迅速。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扬州郊区许多汉代出土的漆器以及残片,多达万件,可谓品种繁多,工艺精美,虽经两千多年岁月的洗礼,仍然熠熠生辉。器物中有碗,盆,壶,勺,耳杯等饮食用具,奁,案,几,箱,枕,尺,梳,篦,魁,笥等日常用品,有琴,俑,砚,盒,弓背,剑鞘,箭服等文房,器械用品,还有漆棺,椁,面罩等丧葬用具,器形繁多,体现了广泛的用途。其装饰工艺则有彩绘,针刻,贴金,金银嵌等类别。其胎骨以木制为最多,固有关学者称扬州为我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也有不少以干漆夹纻为胎的,世称脱胎漆,尚有少量竹胎,铜胎,皮胎制器。据《酉阳杂俎》,《杨太真外传》等书记载,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多次将扬州所贡金银平托等名贵漆器赐给安禄山和其他臣僚。唐僖宗时,高骈任扬州盐铁使,为献媚朝廷,曾一次向长安运送扬州漆器逾万件。日本奈良唐招提寺中“本尊毗卢舍那佛坐像”,“药师如来立像”,“千手观音菩萨立像”均为鉴真弟子扬州兴云寺僧义静所造,都是日本的国宝。至元代,扬州已成为全国漆器制作中心。雕漆尤为精美。元末明初时,“点螺”工艺出现。明清时代是扬州漆器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名家荟萃,诸品具备。清代后期,扬州漆器出口外贸已较兴盛,远销欧美等国,年销量两万多件,“岁入三万两”。
新中国建立以来,扬州的老中青三代漆器艺人继承传统技艺并有创新发展。今天的扬州漆器分为雕漆嵌玉,平磨螺钿,骨石镶嵌,点螺,刻漆,彩绘勾刀,漆沙砚等七个类别。产品有屏风,地屏,挂屏,台屏,衣柜,酒柜,电视柜,及各式桌,椅,几,凳,瓶,盘,筒盒等家具和陈设用品300多种。扬州漆器造型稳固雅致,做工细腻精巧,色彩和谐匀称,光泽柔和腴润。其装饰艺术,既具有传统工艺富丽沉静的民族特色,又洋溢着不断创新的时代气息,各个品种各具艺术特色。60年代初制作的雕漆嵌玉《和平颂》,《喜鹊登梅》大挂屏,成设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内。70年代初期创作平磨螺钿《南京长江大桥》大地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受到过毛主席的赞扬。1979年春,邓颖超副委员长访问朝鲜,将点螺《锦绣万年春》台屏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金日成主席。1987年9月,点螺木雕《泰山览胜》漆沙砚在东京,大阪专柜展出,受到各界人士赞美,后以400万人民币售出。1988年2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件柔性可卷漆器《烟花三月》,其质地刚柔相济,可舒可卷,体积轻巧,便于携带和收藏,是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巧妙结合,1989年4月在香港展出,各界人士视为奇观。扬州现有市,县属3家漆器工业企业即扬州漆器厂,漆器二厂,江都特种工艺厂,产品销售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发展对外贸易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扬州漆器,品种齐全,花色繁多,制作精巧,美不胜收。工艺大师们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优良技艺,设计制作了大批造型精美,做工精致的作品,工艺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二、 隐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看到了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问题所在,两千多年历史上扬州漆器曾经是风光无限,但自从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沉默了上百年,解放后虽经国家大力扶持,培养从业人员,在不懈的努力下,漆器技艺和漆器产品生产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再没能够兴旺起来。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中漆艺行业不适应,扬州漆器工艺在政府保护,支持下,在创新化和市场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与其他行业的对比下扬州漆器工艺的发展就显得相对滞后了,目前扬州的漆器工艺还存在很多的隐患,一些严重的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到扬州漆器工艺未来的发展。
首先,规模弱小,后继乏人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行业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就没有充分的竞争,没有充分竞争的动力,行业就难以发展,最终导致行业地位的下降。
上世纪50年代以后,扬州市曾先后建立了扬州漆器厂,扬州漆器二厂,江都特种工艺厂三所过莫比较大的国营企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扬州漆器二厂和江都特种工艺厂于2003年相继倒闭,只剩下扬州漆器厂一家,倒闭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企业经营体制改革,产品滞销等。目前扬州地区从事漆艺生产的厂家除了扬州漆器厂一家国营企业,就只剩一些私营漆器工厂及漆器作坊,总量比较弱小。
扬州目前从事漆艺工作的艺人平均年龄都在35岁以上,一般都是从师学艺出身,“80后”的年轻人很少。究其原因,一是收入低,漆艺生产属于轻工业,工资不高。二是要熟练掌握一门手工艺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勤学苦练。在这个时代肯静下心来学习一门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可以想象,这种状况持续数十年,扬州的一些精湛的漆器工艺将难以传承下去,一些优秀的传统工艺甚至会消失。
其次,产品陈旧,实用性差
扬州漆器作为中国漆器艺术的代表性分支,继承了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但是古老的技艺,陈旧的模式,又在一定程度上从生产制作,造型设计,外观图案等方面影响了当代扬州漆器的发展。目前扬州漆器的器型和装饰基本沿袭明清,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文化,审美趣味与明清时候相差甚大,这样的产品怎能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扬州漆器无论从装饰类的挂屏,屏风,地屏产品到实用类的漆器家具产品总摆脱不了传统绘画题材:吉祥花卉,古代山水,古代人物等表现形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时代变了,漆器也要与时俱进,如何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产品是我们应该考虑的课题。
漆器,顾名思义是漆的器物。是器即为家用,不能实用,何以为器?彝族漆器之所以延续至今,就是因为结合实用,楚汉漆器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结合生活。漆器脱离实用,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是扬州漆器衰落的另一个原因。关注现代扬州漆器,不难发现其器型非常有限,无非瓶,,屏,砚之类。而且连形状都没有任何改变。在这几种器型中,除了砚台还有些实用价值外,另外两种都是装饰物,更何况现代人除了练书法的还有几个人会需要砚台呢?产品脱离实用就会曲高和寡,淡出社会,所以如今的漆器产品受到冷落。
再次,因循守旧,市场式微
据了解,不少地方已经把机械化生产用于漆器工艺的制作,使得漆器工艺规格化,标准化,精密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成本。而扬州现代漆器工艺的生产大多遵循传统。在漆器工艺技法上因循守旧,拘泥于过去的雕,嵌,堆,绘,满足与祖先留下的看家本领,而没有从现代大量的新科技中寻找革新漆器工艺的方法。
扬州现代漆器工艺产品多为传统手工制作,一刀一刻,一笔一划,生产效率低。因而这些漆器工艺即使作为高级艺术品,销售的价格也十分可观,例如:只是一方砚台,售价可能就要高达数千元,这就难怪漆器工艺难以进入寻常百姓家了。
漆器工艺产品在扬州一般市民生活中并不多见,多数市民不认同漆器工艺的价值,购买漆器工艺产品的人凤毛麟角,漆器工艺产品没有足够的消费群体。这对于曾经十分辉煌的扬州漆器来说,是十分悲哀的。
近年来扬州现代漆器工艺虽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不但恢复了扬州漆器工艺的各种传统工艺,而且还诞生了一批批漆器工艺新品,但总的来说形式还是比较单一。为了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寻求再发展,我们要不断的寻找扬州现代漆器工艺发展的方向,使扬州漆器工艺产品与现代人们的需求紧密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实用价值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漆器工艺产品。
三、对策
扬州的漆器工艺要振兴,要发展,要重现昔日的辉煌,政府有责任,如给予政策的倾斜,资金的须持;社会有责任,如舆论的引导,人才的培养;但漆器工艺的从业人员更有责任。从新时期大国工匠的要求出发,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苦干,更多的需要思考:扬州漆器究竟还缺少什么,未来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针对这个问题,我的不成熟的思考是:扬州漆器的前途在开拓市场,扬州漆器的生命在产品创新。
市场的准确定位直接相关联到漆器产业本身的发展,与市场相配套的是产品,而与产品关联最密切的是人才的培养,这既是一个因果关系,同样还是一个循环的关系。现在很多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失传和难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三者之间出现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市场的萎缩导致了产品的滞销,产品的滞销导致了从业人员的减少,从业人员的减少导致了产品的无法生产,因为没有产品,市场更加萎缩,最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了传统工艺的困境产生。因此,传统工艺行业想要发展,首先就要破除这个恶性循环的魔咒,赢得了市场也就赢得了发展。
1、依托精品化,开拓收藏市场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漆的国家,中国大漆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可谓无与伦比。汉代开始,漆器就作为皇家使用的贡品而传世,其精美的艺术效果,独特的传世特性,繁杂的制作工艺让它虽历经世代,却仍然为社会的上层所喜爱和接受。到清乾隆时期,漆器的发展达到鼎盛,从杯,盘,桌,椅,到大型的房梁建筑,太多充满了漆器元素的漆艺作品被广泛的运用到皇家生活的方方面面,至今在故宫,依然随处可见漆器的元素与作品。
近年来,随着收藏品市场的日益火爆,漆器的收藏走向也十分可观。如2001年在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永乐“剔红牡丹花卉大圆盘”以1287.37万元的高价成交,创造了中国漆器拍卖成交的记录,也彰显了漆器收藏市场的广阔。此后,工艺美术行业也陆续出现了现代漆器的拍卖会。虽然成交数额不是很高,但是开创了现当代漆器专场拍卖的先河,不仅受到了全国漆器行业同行的广泛赞誉,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反响极高。可见,漆器作为收藏品的市场空间还是很大的。
那么针对这样的收藏品市场,对应的就是需要创作出能够传世的,能够代表漆器最高水平的珍品、绝品,藏之密室,传之后代。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用传统纯手工的漆器技法、珍贵的材料、坚持原创性、大师作品等,面对的就是高端客户和收藏品市场。事实也证明,这类作品的创作不仅对于促进传统漆器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会产生较高的附加值,对促进传统手工艺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扬州漆器作为我国漆器众多流派中的最大流派,面临的发展问题是慢慢摆脱工艺性的“匠气”,将工艺品打造成艺术品,提高品位。漆器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实用价值的降低导致了漆器的装饰性,审美的要求需要不断提高,由于漆器产业的规模的缩小,使得漆器必须走上精品化,唯美主义的艺术化道路。其美学特性与美学趣味决定了漆器必须适应市场需求与时俱进的发展。
2、依托特色化,开拓礼品,旅游纪念品市场
作为礼仪之邦,我国的礼品市场有着无限的空间和发展潜力。礼品需要有它的特质在里面,好的礼品会让人过目不忘,爱不释手。能经常忆起送礼者的一片深情。所以礼品一定要能吸引人,让人产生新奇感,让收礼者乐于公之于众而不仅仅是自己把玩。
传统工艺品在礼品市场可以说大有空间,尤其是有着一定度与特色和文化特色、历史悠久的礼品往往能体现出一份特殊的文化品位,也更加适合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传统漆器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并非是全国普及的一门产业,而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特色。因此,选择漆器作为礼品,旅游纪念品不仅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同时能体现出千年的文化传承,无论是企事业单位庆典还是商务、朋友间的私人往来,都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当然,礼品的市场空间很大的同时也带来了客户选择的多面性,那么如何做出特色,抢占这一部分市场份额,在传统漆器本身做文章显然是必要的。
要想真正的打开漆器产品的礼品、纪念品市场,就必须要让传统漆器具有吉祥和能纪念的特征。地域性、陈设性、美观性、功能性、实用性,甚至是包装的精美、便于携带等等都是漆器产品开发时需要注重的元素,如针对国人喜欢“平安”的寓意,可以开发出的吉祥寓意花瓶系列礼品;针对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庆典活动,可以根据庆典内容开发专项的礼品;针对不同的活动内容,设计不同题材的漆器工艺品,并根据客户的要求采用多种的制作技法等等不一而足,而一切的关键是要符合市场的要求,不能整齐划一,要有特色。
3、依托多元化,开拓室内装饰品市场
室内装饰市场,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价值。而漆器作为室内装饰的一个小的分类,历史已经很久了。从最初的漆碗变成一张小桌子、一个小屏风出现的时候,其实已经开始了它室内装饰的功能。只不过在现代社会,由于漆器的传统性和“不知名”性,很多时候在室内装饰行业会让人因为“不知”而忽略。
那么漆器作为室内装饰品究竟有哪些空间是可以进入的?首先是最广泛的家装行业。有人说现代人的生活观念是那么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漆器又怎么能融入现代的家装?其实一套设计高雅的橱柜、一套颜色稍微亮丽一点的挂屏、一套镶嵌类的小桌凳都可以在很现代的家装中显得很协调,而且不会过时,更何况一些极具时代感的小摆件,既能提升家具的品位,同时还能展示主人的气质。其实现代人还真的不乏这样对漆器的喜爱着,据报载,有一个精明的家具经销商,在他的家具陈设场所,别具一格的选了很多的漆器如小台屏和小花瓶作为道具,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兴趣,甚至有很多买家具的客人想要连他的道具一起买,于是他不仅增加了漆器道具的数量,还顺带经销着一些漆器家具,效果非常好。而今漆器家具的销售已经占了他几乎一半的销售。可见在家装市场,漆器装饰品甚至是家具系列的作品并非没有市场,而是没有进入到让老百姓接触到的市场。因为漆器本身就来源于老百姓的生活,也只有让它重新回归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去,才能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还有在大型企事业单位和酒店行业,漆器作为传统手工艺品,富丽典雅是其特色,非常适合现代化大企业和一些大酒店的需求,大厅有一副富丽堂皇的漆艺壁画或一个高档的漆艺地屏通常会让这个空间环境增色不少,同时一些漆器摆件也非常适合酒店的内部装修,富有文化品位,而很多的酒店为了提升酒店的档次也需要有这样的作品出现,可惜的是在这个供需之间却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沟通环节,以至于这个广阔的市场很难打开。在这方面,我们在主动出击公关的同时,还可以借助一直非常重要的力量——专业的装饰行业队伍,从源头开始参与到整个建筑的整体设计风格当中去,这将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而针对室内装饰品市场的漆器产品种类实在是太多了,大到几米的地屏,小到十几厘米的小台屏,壁画、屏风、橱柜类的家具亦或是整套的家具配套都可以视作,重要的是要与环境相适应。
当然,市场定位准确,只是我们开拓市场的一个前提,一个方向。传统漆器的市场还有着非常广泛的空间,所以,我们在明确了目标市场的同时更需要的是要有相配套的产品出现,去满足这样的市场,这就是我们传统漆器行业需要加紧练内功的问题了,相信有了明确的目标定位,勤劳的漆艺人一定能够实现传统漆器工艺的良性循环,促进传统漆器工艺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扬州漆器史》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
【2】陈忠南 张幼荣《扬州工艺美术》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2.1
【3】骆鹏《扬州漆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2
作者简介:
严慧君,1983年出生,江苏扬州人,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2000年进入扬州漆器厂参加工作,一直从事点螺工艺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