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扬州漆器历史悠久,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影响孕育了不同的工艺特征,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发展中,各种工艺不断产生,发展和演变。汉代作为古城扬州历史上的繁华盛世,其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传统漆器工艺的兴旺。本文从扬州汉代时期的经济发展着眼,探索其漆器工艺彩绘的发展演变。
关键词: 汉代 经济 手工艺
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下游,北接淮水,中贯京杭大运河,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我国水陆交通的枢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都会,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港埠,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扬州人民创造了驰名中外的艺术珍品——扬州漆器。
扬州漆器有着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与古城扬州的历史几乎同时形成,同时也几乎经历与古城扬州同样的发展轨迹。
汉代可以说是古城扬州鼎盛期的开篇。在经济上,吴王刘濞“开山冶铜、煮海为盐”,将扬州城建设成为郡县中最具经济实力的富庶之城。史载,扬州城西北72里处有大铜山,仪征县西北20里为小铜山,皆为吴王铸铜之地。其时,天下铜钱一半出自广陵。在刘濞的政策鼓动下,设灶煮盐、垦荒种粮的海陵,盐、粮大幅度增产,随后增设了许多仓库,故得名海陵仓,闻名遐迩。为调运资源,加速发展经济,刘濞便从茱萸湾(今扬州湾头镇)开河直抵海陵仓(今泰州市),与邗沟相接。同时,在今宝应北面筑黄浦堰,用于平缓水势,以利航运和灌溉。得力于这些措施,广陵城商贾云集,百业兴旺,开创了扬州首次鼎盛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繁盛带来政治上的特权,汉王朝实行的郡县分封制度让诸王侯与中央政权的明争暗斗达到了白热化,而汉代广陵城则成为了最强的郡县,成为了郡县制与分封制搏斗的中心。这样的经济政治繁荣也给汉代的传统手工艺品已极大的繁荣契机。
“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兴盛期,也是扬州的第一个兴盛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高峰。”扬州知名学者韦明铧先生这样来定位于汉代扬州的发展。而文化的繁荣也为传统手工艺品的发展带来了莫大的机遇。发端于战国时期抑或更早时期的扬州漆器也把握住了这一发展机遇,跟随经济的发展步伐快速的发展起来。也因此,我们在很多的秦汉时期的影视剧里可以看到大量的漆器的身影。如之前有着很高收视率的影视剧《芈月传 》中不仅有着大量的漆器装饰用具,如地屏、屏风、桌案、条几等,同时还有多种食盒、盛具、酒具等。而在汉代同样有着大量的漆器出现,而且艺术水准更高,现代各大博物馆里都馆藏了大量的汉代漆器,各种汉纹的运用让人叹为观止。
能够佐证汉代扬州漆器工艺发展水平的,还有大量的出土文物。解放后至今,从扬州近郊近百座的汉墓包括著名的广陵王刘胥的墓葬中发掘出土了近万件漆器。主要品种包括有碗、盘、壶、勺、耳杯等饮食用具;案、几、箱、枕、梳、篦等日常用具;琴、佣、砚、盒、剑、刀、箭等乐器、文房和佩械用具;还有棺椁、面罩等丧葬用品等数十种。器形有方、圆、长方、米圆、椭圆等。器物胎骨以木制为主,亦有夹苎胎、竹胎、陶胎、铜胎和皮胎等。装饰工艺以彩绘为主,还有针刻、贴金银片和珠宝镶嵌等类型。色彩以朱红、黑、黄、褐色为常见。画面以云水和禽兽图案为主。扬州出土的汉代漆器中很多是A级和B 级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当推三足奁、七子盒和面罩三件作品。三足奁高约24厘米,口径24厘米。产品保存至今,光泽度依然很好,内部为深红色,外部为灰黑色漆底上用朱红漆彩绘,上端和下端为菱形几何图案,其彩绘工艺非常工整,色彩晶莹光洁。中部为彩绘的主体,饰以云水图,九舞云端,鹿走高林,画面简洁有力。中间使用复线,线条流畅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生动宜人的图案。在摆布上有疏有密。三足奁的顶端使用银箔贴成柿蒂,足部均绘兽面纹,装饰趣味很浓;七子盒(又叫七子奁)也是扬州汉代漆器中一件代表作品,为汉代妇女盛梳妆用品的用具.一个大盒(称作母盒),七个小盒(称作子盒),七子盒型不一:有方型、长方形、圆形、椭圆形、马蹄形等,放在方盒中大小合契,尺寸非常准确。漆面罩长约40厘米,高约30厘米,宽约25厘米,作为陪葬用品,罩在死者头部,以护安全。画面以十分流畅的云纹为主体,云纹中鸟兽活跃其间。该作品采用彩绘和金银平脱相结合的装饰工艺,比较独特。
从这一时期的墓葬漆器可以看出,汉代扬州漆器工艺中最为发达的工艺当属彩绘工艺,胎骨则以木胎为主,这也是后世定位扬州漆器为中国木胎漆器发源地的主要原因所在。
彩绘工艺,有着中国最古老的漆器工艺品种之定位。其工艺采用中国大漆与入漆色调制成各种色彩,按画面及工艺要求绘制在髹好的漆面上,装饰在各类壁画、屏风、家具和各种礼品、纪念品等产品上,用笔渲染细腻,图案纹样精致优美,栩栩如生,可反映古今不同时代的画面,色彩雅致,气韵生动,具有中国工笔重彩画的特色。彩绘工艺应该发端于战国抑或更早,在汉代时期达到鼎盛,后一直有所延续发展,体现了该工艺的艺术魅力。彩绘工艺发展到当代,也因为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先显出不同的发展特色,曾经一段时间主要作为附属工艺为骨石镶嵌作为镶边或者点缀,抑或作为大件作品的背景装饰,后随着工艺创作的丰富,也逐渐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可逐渐作为独立的工艺创作出作品,迎合了市场对漆器装饰性的需求,同时由于彩绘工艺作品的价格普遍不高,装饰性却很强,因此很受市场的欢迎。例如各式彩绘橱柜的出现,不仅突破了传统的黑红地的主色,出现了蓝、银、黄等多种色地,同时在创作内容上也更加的迎合市场的需要,非常具有时代的特征,适合现代审美。此外,彩绘装饰画也是非常的受到欢迎,如《国色天香》的彩绘挂屏,金地牡丹雍容华贵,非常适合家庭装饰,该作品也是成功复制了多件,为普通老百姓所能接受。大件一点的如彩绘屏风《鸟语花香》,表现了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和酒店、会议室等接待场所的装饰能够非常好的融合在一起,也是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
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不同的文化特征必定都会对工艺的发展和创作内容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彩绘工艺延绵至今,在表现手法上虽说变化不是很大,但是在创作形式和内容上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也体现了该工艺的创新和融合能力。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的工艺种类随着历史的变迁湮没在浩瀚的文化脉络之中,有的则凭借着杰出的艺术魅力延绵至今,我们也衷心地希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彩绘工艺能继续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张燕.扬州漆器史. [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10月
【2】孔茜 赵天.汉代扬州盛世乐章之开篇. [N] 扬州日报 2014年1月16日
作者简介:
丁富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师,扬州漆器厂刻漆车间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