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漆是大自然的馈赠,人类认识和使用漆的历史已达数千年,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从漆艺的发展历史进行阐释,揭示了8000多年来漆器的发展奥秘,为漆器的推广做出新的普及和尝试。
关键词: 大漆 漆艺 发展
漆是大自然的馈赠,人类认识和使用漆的历史已达数千年,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使用漆的民族。人类从发现漆、采割漆、使用漆,经历的过程就像一棵漆树一样,从种子生根发芽、长成树木到开花结果,让漆从偶然的发现变成一套完整的工艺体系并一直沿传到今天。
在山东临朐山旺村出土的漆树叶化石,距今1800万年。漆树叶化石的出土,说明我国很早就有野生漆树种的存在。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木弓,是中国古代漆器起源的一件有力物证,这表明我国漆器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至距今 8000 多年的新石器时期。
漆的应用十分广泛,帝王宫殿内的金漆宝座,寻常百姓家的门、窗、桌、椅、板凳,一日三餐的碗筷,漆以最庞大的日用文化体系延续至今。漆艺关系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功能的物质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系统性,这些特点迫使古代漆器在生产设计上,不仅要讲究舒适、实用和美观,还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文艺性和价值性。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秦汉,漆器多是以实用为主。后来开始越来越注重漆本身的装饰性,且每朝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富丽堂皇的唐朝,高雅简洁的宋朝,明清则更重视精雕细琢……中国漆艺以多元的形态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构成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周边的东亚、东南亚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欧洲现代工业涂料也起到了启蒙性的影响作用。下面本文就简要概述一下漆艺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史。
新石器时代是漆器的启蒙阶段,以黑、红两种漆色为主,工艺以镶嵌、彩绘为主。
到了春秋时期之后漆器工艺日趋成熟,虽多为礼器,但其他种类与数量已开始增多。多以陶、木、竹、铜、等制胎,胎体更加轻薄,装饰线条更加细腻,并镶嵌贝壳、绿松石、金属等材质以点缀。造型方面更加庄严、规整。
发展到秦时期,漆艺呈现出繁荣兴盛之势,其分布之广泛、品种之丰富、产量之巨大、制作之精良,都令人叹为观止。涵盖政治、军事、经济、宗教、礼仪、艺术、生活等多个方面。作为一种有效的粘合、防腐材料,漆的运用已融入各类器物,在家具、饰品、建筑、墓葬用品等器物上被大量使用。
汉代漆器主要以麻布、木、竹、藤、陶、骨、石、铜、铁、金、银、象牙等为胎。髹饰技法主要有:描彩漆、镶嵌、针刻堆漆、填漆、戗金等。进一步完善了战国、秦以来的器物形态和纹饰手法。装饰纹样盛行动物纹、云纹、几何图案,线条奔放、色彩丰富、气韵生动。此时漆器制作开始有了设计合理化、分工详细化、生产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器物生活化等特点。但是往往极其耗费人力物力,所谓“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
三国时期的的彩绘漆器,内容丰富多姿,多为皇宫贵族日常奢华生活的内容,充分展现了贵族的生活情趣。画面场景色彩绚丽,形象生动,气势庞大。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青瓷发展日盛,成本较漆器更低廉,漆器在日常器皿中地位下降,因此大量日用品由瓷器来取代。此时的漆器俨然成了贵族生活的奢侈品,器物本身的使用功能已经远远弱化,画面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成为了主体,构图的形式,人物的造型,线条的风格,色彩的应用,都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强调精神与意识形态的独立。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全盛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注1)那时的新罗、高句丽、百济、渤海国和日本等周边属国在其政治体制与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注2)。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大输出时期,时值今日,日本韩国都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唐文化的遗风。漆艺也不例外,莳绘、镰仓雕等都是学习中国的工艺技术后演化而来的。鉴真是唐朝著名僧人,曾六次东渡日本,弘传佛法,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他的坐像现存于日本唐招提寺内,被奉为日本的国宝。这个坐像是漆艺脱胎技法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国漆艺向日本传播的重要物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漆器在生活用品上进一步被价格低廉的瓷器所代替,但观赏性也随之越来越提高。此外制作要求更加追求极致,创造出多种髹饰技法,以金银平脱、螺钿玉石平脱最为有名。装饰手法上多采用凤鸟纹、唐草纹、宝相花,极尽华美壮丽、大气恢弘之势。
到了宋代,除了官方制造御用漆器,民间的漆器也开始有所发展。受到宋代瓷器风格的影响,漆器的风格也趋于纯朴雅致,造型上线条优美流畅不拖泥带水。此时出现了素髹,漆器通体一色,但制作工艺非常考究。同时宋代雕漆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以剔犀、剔黑、刷红三个品种为甚。
元代是雕漆工艺发展的顶峰时期,此时剔红、黑、黄、犀、彩等技艺别具风格,刀法豪放、工艺精湛、色泽艳丽,充分将漆材质自身的美感和雕刻工艺完美结合,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官方的管理体系也达到高度完整化系统化,目前出土传世保存完好的精美的漆器,多数出自于官方生产机构。稿面以山水、人物、花卉为主。
明代和清代是我国漆艺史上的集大成时期,各种工艺至此已越来越成熟,将多种工艺相结合,如把漆工艺与家具制作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明式家具风格。此时能工巧匠辈出,安徽漆工黄成撰写的我国古代唯一现存的漆艺专著《髹饰录》,全面阐述了各种效果各异的漆艺髹饰技法,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漆艺经验。该书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漆器工艺的体系完整化。但物极必反,一味地追求繁复奢华的表现手法来迎合统治阶级的审美品味导致设计理念越来越落后,制作出来的东西也越来越缺乏神韵和灵气。
到了现代,经过动乱年代的洗礼,漆艺这一门传统手工艺也沉寂良久。重新崛起后也只是以高端奢侈工艺品存在,离大众有一定距离。经过几代漆艺人不懈努力,漆艺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期盼在不远的将来,漆艺能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让更多人重识漆艺的风采。
参考文献:
【1】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93—119页. ISBN:9787510800603.
【2】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第十章· 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年
作者简介:
孙梅,女,工艺美术师,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扬州漆器厂厂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