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乱针绣又名“正则绣”、“锦纹绣”,是杨守玉大师首创于20世纪30年代,因此又称“杨绣”。乱针绣源于苏绣、又超越苏绣而自成一格,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名绣。其一改苏绣的“齐、匀、密、接”针法,通过交叉重叠、层层设色、灵活多变、但乱而不杂、密而不堆的针法来表现不同的作品。乱针绣是一种以针代笔、以线作色并结合西洋油画画理和中国刺绣绣理的一种新的针画艺术。
关键词:乱针绣 油画 素描 艺术真谛 作品之魂
乱针绣是一门崭新的绣种,区别于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乱针绣又名“正则绣”、“锦纹绣”,是杨守玉大师首创于20世纪30年代,因此又称“杨绣”。
许多人对乱针绣的概念还不太清楚容易产生混淆和误解,主要是乱针绣与十字绣、乱针绣与苏绣、乱针绣与乱针法,他们认为乱针绣就是乱七八糟的绣,因此得名。
乱针绣源于苏绣、又超越苏绣而自成一格,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名绣。其一改苏绣的“齐、匀、密”针法,通过交叉重叠、层层设色、灵活多变、但乱而不杂、密而不堆的针法来表现不同的作品。乱针绣是一种以针代笔、以线作色并结合西洋油画画理和中国刺绣绣理的一种新的针画艺术。乱针绣是把不同方向、不同颜色的直线条交叉、重叠,用线与线之间所发出的光、色、泽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前后物体的空间关系及色彩之间的变化关系,而不拘教条,由作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是符合情理、有规则的,不是百姓嘴里:“乱七八糟”的绣。它之所以乱,是为了求得整体的统一、和谐,作者要通过自己的意向来运用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深浅色等,按照西洋油画的光和色的变化规律来表现作品的线条美和体积感,因而让人感到似苏绣一样的绣品又不向苏绣、似西洋油画又超越西洋油画的又一新的绣种。甚至有人认为比油画还美,因为它少了油画的油汁感,多了几分光泽度。
学习“乱针绣”不可能象学习十子绣一样一蹴而就,绣娘必须要有油画和素描的基础,不仅要求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求有熟练的绘画技巧,同时能掌握绣理和具有熟练的刺绣技巧。因此,乱针绣绣娘必须经过漫长而艰苦的磨练,依靠实践积累的经验来从事乱针绣工作。
“乱针绣”与一般绣的不同,还在于它的制作周期的漫长。制作前,要先画好素描稿与色彩稿。要反复思考酝酿表现方法,操作步骤与绣成后的效果,一旦心中有数,便进行操作。操作不是一次完成,一般要绣三层。第一层铺底色,按照绣稿的轮廓线和色块绣一层底色,绣底色的线宜粗一些,线条可以长一些;第二层做细,需注意制作顺序,一般先绣面积大的和后面的物体,面积小的和前面的物体后绣,重要的引人注目的最后绣,每绣一处,都要照顾到整体与各个物体之间的关系;第三层精细加工,重点绣出线条的变化,光线和色彩的变化,用不同光色的深浅色线把整个绣面上的光线和色彩统一。呈现出和谐的光感、同色调感。在这个阶段,针力和笔力一样,是针画艺术的生命力,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也是衡量作品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这个阶段如何运针、用色都要精心斟酌后才能下针,使一针一线都恰到好处地反映在绣面中,使线条绣得活泼而不呆板。在这一阶段,有时还要应作品的需要,有时还得用劈丝技术,作者根据题材的需要,在显示乱针绣粗中有细、粗细有机结合的时候,需要把一根丝线劈成若干的细线进行制作,尤其在绣制人物、动物时,为力求细腻效果,要思考确定用线的粗细程度。
可见这个操作层次上是多么的细微和艰辛,又由于学习乱针绣必须要有美术功底——门槛儿高的原因造成了继承人的缺乏,又加之一幅乱针绣的精品耗时又长,有的精品需要近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一幅乱针绣作品在市场上是很难见到的,一幅正宗的乱针绣精品更是难能可贵。 让我们停足仔细地观赏一幅乱针绣作品,从临摹、铺色、上色、调色,直至修改,将一根根细细的丝线穿到小小的绣花针上在手中上下飞舞,挥洒自如,而色彩斑斓的乱针绣作品就慢慢被绣制出来。乱针绣作品近看针法很乱、毫无规则,远看却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产生西洋油画的光色透视效果。
乱针绣在刺绣艺术思想、形式上的突破,使它成为中西文化的结晶。乱针绣作品题材广泛、尤其适合绣制人物、风景、动物等,对世界名画的再仿绣,更显得惟妙惟肖、灵活、精巧。一幅真正的乱针绣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欣赏性和较高的收藏价值。
记得当初因为央视播江苏文化时播到了刘海粟刘老与杨守玉前辈之间那段类似于贾宝玉与林妹妹之间的那段爱情,节目中说到:1952年刘海粟见了绣出的毛泽东和斯大林的巨像后,欣然命笔给郭沫若等人写信,盛赞杨守玉前辈首创的乱针绣“其思密意,多有创造”。郭沫若赞叹乱针绣是“夺苏绣、湘绣之先声,登刺绣艺术之高峰,见者莫不誉为神针”。因节目中提到了创始人杨前辈是常州人,我立马打电话给正在常州读大学的表妹务必帮我找到乱针绣之所在,我好去一睹其风采。
当年表妹打来电话说,在常州刘海粟纪念馆里有家常州乱针绣馆,我立即带上女儿买了张火车票坐上火车就去了。到了那儿一看,这些都是一根根小小的绣花针绣出来的吗?当我仔细观察每幅作品那豪放的针法绣出的细腻感受,光与影的微妙变化,在这里“可爱的小鸟”、“玛丽莲•梦露”等世界知名人士、名画被临摹得惟妙惟肖,照片被逼真地展现,就连一些小小的装饰都绣得生动细腻,我完全被乱针绣这门艺术新雏震撼了。我当场就报了名进行初级班的培训。初级班是幅10×20cm的常州恐龙园,当我用稚嫩的手法学着老师抽出了一根稍深一点的蓝色真丝线笨拙地穿上针后,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地绣天空,我的两手不听使唤地一上一下地乱动着,经过一节课后,我的手终于有点听话地上下穿梭了,我感叹着老师们的不易,然而对艺术的渴望又让我树起了信心坚持着,第二节课,我开始用浅一点的蓝色线绣天空,在过渡的地方,我开始稍稍地搭过去一点,立马过渡色就产生了,第二节课结束后,我的天空绣完了,我真不敢相信,一个天空居然被我用乱针绣法绣出来了,听到任课朱老师的夸讲,我心里真是开心极了,原来我也可以通过学习乱针绣来绣出东西,第三节课,我开始绣远方的树,第四节课我开始绣地上的草……三个月后,我亲手绣的常州恐龙园终于完成了最后的装框,当我从老师手中接到手中时,我轻轻地抚摸着,这就是我从事乱针绣的开始。 后来我又开始了中级班的学习。那是幅希施金的名画,20×30cm风景画。希施金全名叫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因他自幼生活在森林之中,对森林怀有深厚的情感,因此希施金的风景画多以巨大的、充满生命力的森林为描绘对象,那些摇曳多姿的森林要昂然挺立,充满生机。无论是独株,还是丛林都带有史诗般色彩。因此,绣他的作品先要理解这幅作品的内涵,他的这幅作品中虽然没有人在里面活动,但并不让人感到森林的冷寞,相反,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为了绣好、完全能够诠释出作者作品的内涵,我先从远的、浅的天空着手绣,再着手绣树的躯干、树叶,再绣大的近的,满绣一层底色后,再按这个由远的浅的、近的大的,重要的再绣一层细的,最后再修整、调色。当我面对这幅作品时,森林中的幽静而富有生机的气息好像迎面而来,呼吸着带有潮湿的空气、闻着阵阵清香,仿佛走进了极具诗意的大自然……
2007年我进入了高级研习班——肖像班,我终于见到了我日思夜想的——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狄静老师。
任何一种绣人像绣都是最难绣的,高级班我选择了京剧人物图片《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据说是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至次日,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备齐御筵候驾,孰意迟待移时,唐玄宗车驾竟不至,迟之又久。乃忽报皇帝已幸江妃宫,杨贵妃闻讯,懊恼欲死。杨贵妃性本褊狭善妒,遂使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加以酒入愁肠,三杯亦醉,忍俊不禁。于是竟忘其所以,种种醉态。
艺术真谛在创作初始就告诫我《贵妃醉酒》之——魂在哪里?我久久凝视着画面任思绪尽情飞翔,满脑子都是这个贵妃失宠后由内心苦闷、强自作态到不能自制、沉醉失态的画面——这些就是作品《贵妃醉酒》之魂。找到了作品的魂这所在——从人物情感变化入手、从美学角度入手、从国粹的角度入手,我更懂得这是我更高技术的学习和展示我个人学习技术成果的好机会,就要用我手中的针和线来展现,针法和丝线的色搭配要和谐统一,因而倍加珍惜高级班的研、学、习的机会,思想上也更加正视这幅作品,手法上运用丝线调色的色理,在运针运线上力求针随心走,做到心手合一。
绣这幅品:一、我先把背景的大色块用黄、绿、蓝等多种色线掺合在一铺绣起来;二、而人物的服饰由于是中国传统的京剧的服饰,再加上画中人物是贵妃的身份,我采用了大量的暖色调、明亮色阶的大红、紫红、深红、暗红、深绿、土黄、嫩黄等成千上万种色阶、多种色线,灵活多变的针法来绣出贵妃华丽的服饰,所有这些都要力求作者对色线和色理有相当的灵感,这样把乱针绣的灵活多便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把贵妃的尊贵和醉酒后的醉态体现出来,更加烘托出贵妃失宠后的心态由姿态体现出来。三、也是这幅作品的整个灵魂之所在贵妃的脸——既要把贵妃的脸完美地展现出来,又要体现醉的特征,我采用了红、白两个系列的多种色阶进行完善展现,由其是眼睛及眼眶四周;另外整个脸部我结合了中国传统刺绣中的辟丝的手段来绣,眼睛更是精辟——一根细细的丝线被辟成几十丝甚至更多,比头发细得多来绣,使其效果更加逼真,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这幅作品通过各式各样的针法、成千上万的色线,穿着千丝万缕的情感精心绣制而成。整个画面表现这个失宠贵妃从内心苦闷、强自作态到不能自制、沉醉失态的心理变化过程。这幅《贵妃醉酒》在油画的基础上,将京剧和刺绣技艺完美,既传神地表现了京剧艺术的神韵,又生动地展现了刺绣工艺的精粹,也充分体现了乱针绣这门刺绣艺术的独特魅力我耗了四五个月才将其完成。每次看着《贵妃醉酒》这幅作品时,我有一种精神被洗礼的感觉,我为能从事乱针绣这门艺术倍感自豪。
2008年我成立了南京市首家刺绣工作室,主要的工作是开发新产品、研究、探索、结合南京本土文化、中国绘画、西洋油画与中国刺绣联系起来,使之能够产生一种新的艺术效果。
我在实践工作中积极研究、不断探索,创造出自己的风格—1、粗和细的结合;2、现代刺绣和传统刺绣结合。把乱针绣中的粗犷和中国传统刺绣中的细腻结合起来;把乱针绣中的西方油画原理和中国传统刺绣中的国画原理糅合起来。
自学习乱针绣以来,一直致力于让乱针绣走向世界,让它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这既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我每日工作的动力。要用自己所学的乱针绣技术创作更多的艺术精品,为乱针绣这门艺术瑰宝发扬光大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民间刺绣》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2]《苏绣》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 2006.
[3]《跟我学刺绣》――中国刺绣系列丛书,刘铁军.
[4]《雪宦绣谱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沈寿.
作者简介:
徐霞,1975年生,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工艺美术师。自幼爱好文学、音乐、女红、绘画,尤其是女红。是目前南京刺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先后在南京博物院、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成立了南京市首家刺绣工作室,将曾经中断的南京传统刺绣予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