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化龙现韵姿出 水接云涌形神展——简论“鱼耀龙门壶”的形态设计与精神风貌

[日期:2017-12-2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 “鱼化龙” 的故事传诵了几千年,“鱼化龙” 的题材演绎了上百年。美好的人生、卓越的壶艺,反复地轮演、一拨又一拨。让古典与现代接轨,让传统文化与创新理念交融,“鱼耀龙门壶” 在当代设计思想和审美理想的指引下,从传统文化中选取吉祥题材,创出了独出心裁能让人耳目一新的外观形态,又有气势浩荡形神兼备的艺术韵味,彰显当代壶艺创作中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


       关键词: 鱼耀龙门壶   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 经典款式与创新造型 古典美学与现代审美


       宜兴紫砂自宋发端已有千年历史,明正德年间供春创树瘿壶将紫砂壶艺带进艺术的殿堂也有五百多年。在紫砂壶艺兴衰起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设计”始终伴随左右。然而,紫砂壶艺的审视思维与审美标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着、扩大着、变化着,它不仅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受到客观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制约。社会的前进,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发展,工艺的进步,促使紫砂艺人们的审美观、艺术观也在不断地更新。作为与人们审美观念关系极为密切的壶艺设计,必须对这种新变化、新发展做出积极的应对和相应的配合。

      “鱼跃龙门”的神话传说出现在2000多年前,将“鱼化龙” 作为壶艺创作题材设计为壶的历代艺人不少,有传器可考的清末著名艺人黄玉麟,曾创制软耳提“鱼化龙壶” ,时近150年;解放初,被誉为一代花器宗师的朱可心,从“鱼跃龙门” 的题材中联想到新中国让民间艺人翻身做主人的现实,又创出“云龙壶” 来抒发情怀。现今的这件“鱼耀龙门壶”( 见图1),尊崇传统文化中的吉祥题材,又从更高起点上进行创新设计,终使其造型结构与外观形态产生了革命性的飞跃。那独出心裁的奇思妙构,让人耳目一新,分外感慨设计力量的巨大和设计智慧的博大;那形神兼备的艺术韵味,气势浩荡,彰显当代壶艺创作中时代特征的强烈和精神风貌的高扬。

      1、 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契合

     “鱼耀龙门壶”的创意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鲤鱼跳龙门”的吉祥题材,是人们祈盼超尘脱俗、出类拔萃,向往出人头地过上幸福生活这一美好愿望的演化。鲤鱼跃龙门的神话故事正式见诸文字记载的是汉代辛氏所著《三秦记》,该书虽已失传,后人著《艺文类聚》、《太平广记》中却多有引述。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流经晋陕大峡谷的龙门,又名禹门,有《名山记》对此形容:“河水至此山,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韩城县志》载:“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曰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凿,亦称禹门渡。关于“禹凿龙门”,《吕氏春秋》说:“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州,决壅塞,凿龙门。”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溯流而上,来到龙门口停滞了,其中一条大鲤鱼自告奋勇,只见它使出全身的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空云里,带动着天上的云和雨都随其前行,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鱼尾,可此时鲤鱼已跃过龙门,一眨眼,就超凡脱俗变身化成一条巨龙了。古代科举考试,人们为取得功名,刻苦读书迎考,只求金榜题名一步登天,从此飞黄腾达,故考场入口也题“龙门”两字。

     “鱼耀龙门壶”将传说故事中的鱼、龙、龙门等元素进行综合汇集,又进行重新整合,运用现代设计的智慧和力量,将符合时代精神的创新要素融入,使壶身似鱼体,壶嘴如鱼头,龙门和龙幻化成提梁把。巧妙的设计,把鱼跃龙门中的“跃”升华为“耀”,让传统文化中期待吉祥的理念与当代意气风发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契合,所呈现的韵味诚如唐代元弼在《鱼跃龙门赋》中所云:仰云路而抑扬,终不息而自强。我功既奖,彼河徒长,揖天衢而直上,诚择利而攸往。变化伊河,升沈亦多,潆洄曲渚,泛滟长波,背蛟室而大集,指龙门而远过。至于激厉果决,乘陵险绝。虽迅湍奔雷,骇浪喷雪,终瞬息而上,膺腾而撇,挥其尾而不劳,骋其力而不竭。于是俄变鱼服,倏为龙姿,志气自负,威灵自持。……

      2、 经典款式与创新造型的异同

      以“鱼跃龙门”为题材、已成为经典款式的,无论是黄玉麟款“鱼化龙”,还是朱可心款“云龙壶”,都属花塑器类型,抽象的鱼形壶身与雕塑于壶身的龙时隐时现,尤其是壶盖上的龙头能伸能缩,巧夺天工。因此,要想让鱼跃龙门这一传统题材在当今壶艺创作中有大的起色,必须另辟蹊径,大胆创新敢于突破,才能塑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又有个人独特风格的壶艺作品来。

     “鱼耀龙门壶”保留了传统经典款式中如鱼、龙、云的元素,又新添进了龙门、流水等与“鱼跃龙门”相关的元素,有“同”更有“异”,彰显出“新”。该作品分别采用传统紫砂光素圆形器打泥片围身筒拍打成型工艺、花塑器雕镂捏塑技法和彩釉装饰工艺进行制作。壶身为和鱼体更接近的扁椭圆形,平视时,壶身与鱼头形壶嘴恰似一条鲜活的黄河大鲤鱼。俯视时,壶嘴却已从鱼形幻化成龙形。椭圆形的壶口与椭圆形的克截盖吻合贴切,给制作带来很大难度,稍有不慎,就会让“千里长堤溃于一旦”。微曲的壶盖上一面贴塑有卷云纹、一面则贴塑流水纹,云漫卷,水汹涌,云与水相接,上涌成钮。靠壶嘴的一面,从壶肩耸起一道呈环拱形的“龙门”,一条神龙从另一侧壶肩云水处挟气流腾起,绕越半空,龙头低下吻衔“龙门”,龙眼中空却似凸起圆睁,神气焕发。这也是从烧成需求出发,使提梁重量减轻以防变形,而提梁顶部“龙身”下方的曲痕,也是为了适应使用时的提拿更称势舒适。龙门柱两侧与壶肩,分别以彩釉描绘出青蓝色的云和水,彩云悠悠,水浪滔滔,鱼欢跃,龙腾飞,英姿飒爽,耀光夺目。《鱼跃龙门赋》中的意境也在此得以重现:道有行藏,运有通塞,天资性灵,神辅正直。始有水而呀鳃,忽升天而振翼,然而随方受变,千里一色,风云际会,未始有极。

     “鱼耀龙门壶”作为当今一件设计理念新颖、外观形态结构巧妙的壶艺作品,其成功之处是既让鲤鱼跃龙门的诸多元素得到综合体现,又进行了翻天覆地式的整合,在工艺难度极大的椭圆形结构前提下让精湛高超的技能昭彰,也让传统文化中的吉祥题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又一次完美圆满的精彩演绎。传统文化和经典款式在过去的历史中曾长期存在,早已被规范化、习俗化、凝固化,这使得传统文化和经典造型形态有着巨大的能量和顽强的生命力,以致在现代社会中仍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对此,我们应该顺势而为,同时让现代壶艺设计中的一些传统文化因素,在当代思想和精神感召下实现融和,并在融和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不应该是简单的照搬和复制。当代文化现象对当代壶艺设计的影响,是壶艺新设计文化内在因素的作用,这种作用指导着推出新品设计的全过程。

     3、 古典美学与现代审美的和谐

     无论是以古典美学思想还是以现代审美理念来衡量,“鱼耀龙门壶” 都具有形神兼备的艺术韵味。形神,本是先秦以来的哲学中经常讨论的概念,魏晋时引用于人伆品藻,东晋时成为艺术审美的重要范畴。“鱼耀龙门壶” 的形,将神话故事鱼跃龙门中多个具体的特征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形象逼真。壶的外轮廓线条流畅,实体与空间的美感相互辉映。“鱼耀龙门壶”的神,则是作者通过对形的刻画而透露出的壶艺形象内在神采的生动的感性表现,有着可意会却难以言传的特征。这“神”,力求通过神采飞扬表现出作品的声势浩荡,可针对的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行业,可以是一个地区、也可以是一个国家,可以是一个时代现象、也可以是一个对时代精神风貌的揭示。因此,“鱼耀龙门壶”从以形写神出发,通过形的传神,使之达到形神兼备的目的,使形与神的关系达到了辩证的统一,既可在使用时得心应手,更可在艺术欣赏时接受传统祥瑞文化的抚慰而愉悦心灵、在审美发现过程中领略到现代设计思维的震撼力量而倍受鼓舞。

     4 、结语

     综上所述,从鱼跃龙门到鱼耀龙门,“鱼化龙”的故事传诵了几千年,“鱼化龙”的题材也演绎了几百年。美好的人生,卓越的壶艺,反复地轮演,一拨又一拨。让古典与现代接轨,让传统文化与创新理念交融,“鱼耀龙门壶”在当代新设计思想和审美理想的指导下,从传统文化中选取吉祥题材,创出了独出心裁能让人耳目一新的外观形态,又有气势浩大形神兼备的艺术韵味,彰显当代壶艺创作中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这正是:鱼化龙现韵姿出,水接云涌形神展。提炼再造美感生,独树一帜灵光闪。






参考文献:

[1] 郑军. 中国传统吉祥寓意图谱[M].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 汤军. 当代文化现象与生活方式视野下的设计文化[J]. 设计,2014(07):137-138.

作者简介:

汤杰,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陶都宜兴优秀青年陶艺家。1972年生于宜兴市丁蜀镇,现为陶园阁紫砂研究所负责人、宜兴市中国紫砂名人艺术馆馆长。曾获国际专业评比4个金奖。省陶瓷协会、工业美术协会12个金奖,4个银奖。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评比4个金奖,2个铜奖。紫砂作品16件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