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一带开启新征程 紫玉金砂迈向新时代——简论“一路一带·紫玉金砂提梁壶“的外观设计与高远意象

[日期:2017-12-2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 当代壶艺设计的成功因素有很多,“一路一带·紫玉金砂提梁壶” 的设计理念选择了与时俱进,在工业化与信息化交融发展的今天,围绕中国倡导“一路一带” 建设这一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以壶艺形式进行演绎,既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又富有外观形态的新颖和内涵意象的美感。


      关键词: 一路一带·紫玉金砂提梁壶 设计理念 外观结构 意象美感


      紫砂壶艺的外观设计不是孤立的活动,它存在于自然地域、民族文化、社会架构和审美理想等多个领域中。历史上,明代的壶艺设计风格多为端庄朴雅,清代多为华美妍丽,民国时期则多简练大方,而出口的外销器又是按各国各地区民族不同的审美观设计定制。由此可见,紫砂壶艺的设计方向,脱离不了社会格局和政治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与各个时期不同阶段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思想观念紧密相连。这也是当代壶艺设计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

     “一路一带·紫玉金砂提梁壶”(见图1),把中国倡导的新时期“一路一带” 建设这一重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宏伟设想作为创意主题进行外观设计,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还具有托物载情的造型美和意象高远的艺术美。

      1、“一路一带”的设计理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地域人们的交流通过经济的流通,又对政治、文化、生活等产生了影响,经济交流带来生活方式及文化的融合不断突破地域和民族界限,在对抗、接受和认可的过程中取得认同,并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紫砂文化也在这一大融合的过程中,打破地区、民族、国度的局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早在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紫砂器就曾经随着丝绸、茶叶、陶器、瓷器等沿海上丝绸之路流通到国外,成为宝贵的珍稀之物。2013年9月起,中国首先提出建设“一路一带” 的倡议并启动推进程序。一路一带,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简称,旨在与传统陆、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以实现经济共荣、贸易互补、民心相通。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单纯的商贸之路;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是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产业投资、能源资源、生态环保等多方面合作,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件“一路一带·紫玉金砂提梁壶”,就是受此启迪产生灵感并经反复酝酿后作为主题创意进行设计的一件紧跟时代潮流、以壶艺形式进行表现的创新作品。紫砂文化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它与所有文化现象一样,既存在共同性又存在多样性。

      1.1 “一路一带·紫玉金砂提梁壶”文化现象体现的共同性

      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种状态,是人们对表象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结果,共同性在于深层的反映,是思想观念和对物质追求的理念。在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人们更希望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路一带”建设就是从这一向往出发,旨在培育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符合人类共同的追求和文化现象中的共性而受到多国人民的称道。“一路一带·紫玉金砂提梁壶”通过一件壶的构思设计,将“一路”和“一带”予以概括,旨在以独特的壶艺语言对其精神实质进行诠释,体现的是一种带有普遍共性的文化现象。

       1.2 “一路一带·紫玉金砂提梁壶”文化现象体现的多样性

      不同地域的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形成的生存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文化现象的多样性。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吃茶、品茗和用紫砂壶泡茶的生活习惯,并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壶文化;外国人则多喜欢煮咖啡、喝可乐,咖啡文化与可乐文化也因此形成。毫无疑问,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中国的茶文化、壶文化受到传统、历史、自然等因素影响,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而许多外国人接受中国茶文化、壶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也爱上了茶、爱上了紫砂壶。这个世界很大,又很小;紫砂文化很独特,又很容易被接受。自然界因为生物的多样性而美丽,人类社会因为文化的多元化而丰富,紫砂艺术也因为设计理念的多类型而精彩。

       2、“紫玉金砂”的外观结构

     该作品采用传统光素圆形器打泥片、围身筒拍打成型的工艺技法进行制作。扁圆的壶身丰腴饱满,犹如广袤博大的一颗地球,曲线柔和如行云流水,温润自然。壶底圈足将壶身托起,稳重踏实中彰显灵动优雅。三弯形壶嘴舒展,粗壮有力。扁方形梁柱从壶肩拔地高起,虚实空间,气势壮阔。壶身腰部饰皮带线,玉带束腰。肩部饰云肩线,腰带、云肩上均粉红泥、铺段金砂,点点金砂若隐若现,金光闪烁。压盖与壶口吻合贴切,壶盖穹湰,盖上的壶钮恰似一座蒙古包、从里飘逸出酥油茶的温香,抒发出“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意境。高悬其上的提梁横把握手处也设以一道皮带线并铺金砂,恍若无垠的夜空,星际闪烁,与铺金砂的壶钮上下映衬。腰带、肩颈、壶钮、提梁,层层递进,节奏分明,形象生动地构勒出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壮美和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

     壶的外观结构仿佛正在娓娓动听地向你叙说:海上航道,惊涛滚滚,一艘艘商船踏浪前行;黄尘古道,驼铃声声,留下一串串勇往直前的脚印。从文明古国再出发,重涉远洋,高铁纵横,一路撒下风驰电掣的里程,丰功伟业,纵贯千古,辉耀全球。一路一带,宏伟构思,现代中国正昂首阔步迈开巨人的步伐走向世界,构筑“点状密集、面状辐射、线状延伸,生产、贸易、流通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为世界的经济繁荣与人类和平作出新贡献。

      整器的形象在充分展示紫玉金砂材质特性的同时,又通过巧妙的构思,匠心独运地将一路一带寓于外观结构以抽象化的诠释。细细品味,让人如临其境,可见雄姿英发;似登九霄,可望星河璀璨。一路一带,功在千秋;紫玉金砂,熠熠生辉。

      3、“情景交融” 的意象美感

      “一路一带·紫玉金砂提梁壶” 的设计理念富有时代气息,外观形态新颖、结构严谨,不仅以一种独特的壶艺形式对“一路一带” 的战略构想进行了一次独树一帜的演绎,而且,艺术上的意象之美还给人们带来充满想象、情景交融的审美空间。意象,本属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最初本是两个独立体。《易传》有“圣人立象以尽意”, 魏晋时,象与意的关系组合使“象” 具有了“物象” 的含义,晋代王弼提出“得意在忘象” ,开始把意念、物象与审美关系抽象化,使人们在审美观照中逐渐通过观赏外物的形象,进而玩味其内蕴的悠远意趣。直到刘勰在《文心雕龙》这部文学理论巨著中,意象这一词组才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被引录,认为意象的创造是为文谋篇布局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构思时须对审美观照中的意趣、情志和外物形象进行加工。

      这一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意象说” ,也被当代紫砂陶艺家们引入作为壶艺审美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一路一带·紫玉金砂提梁壶” 在创意构思时就将情景交融的“意象”作为作品的美学方向进行规划设计。其中之“意” ,即指心意,是作者在审美观照和设计构思时的主观意识、感受、情志、意趣及其在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是人对现实的审美体验、认识、评价和趣味并构成作品创作的中心内容和主导思想。作者力求把蕴含着审美理想的“意”,与作品的感性内容紧密联系并融为一体。其中之“象” ,指壶的外观物态,是将国家“一路一带” 的宏大构想进行艺术提炼,抽象演化成壶艺形式的“一路一带” ,并与紫泥如玉质般温润、段砂如金子般闪烁的“紫玉金砂” 的材质综合,所创出的壶的造型形态和客观对应物,也成为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能动反映的产物、成为主观的心意情思与客观的壶体物象的有机融合。

      4、结语

      综上所述,“一路一带·紫玉金砂提梁壶” 围绕“一路一带开启新征程,紫玉金砂迈向新时代”进行创意设计,让紫砂文化和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进行融合,又让紫砂壶艺造型的外观形象对“一路一带”的宏伟构想和经济格局进行演绎,使得作品在作者的精神外射和情感渗透中,成为一件托物载情、心物交感的创新作品,是作者对一路一带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伟大祖国日益强盛感到欢欣鼓舞的真情流露,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时代、紫砂艺术发展开启新征程感到豪气干云的心灵放飞。




参考文献:

[1]柳冠中,王明昌.设计的文化[M]. 北京展示设计协会出版.1990.

[2] 张法. 中国美学史[M].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顾婷,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陶都宜兴制壶名人、首届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第五届宜兴市青年科技英才。1976年11月出生于蜀山南街,现为陶园阁紫砂研究所技术总监。曾获得国际专业评比3个金奖。省陶瓷协会、工艺美术协会评比16个金奖、6个银奖、4个铜奖。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评比4个金奖、2个铜奖。紫砂作品12件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