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我国,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不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担任我国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职能,同时苏绣和核雕等艺术品都已经被视为是苏州的象征,并且已经成为我国民族特色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苏州一带的传统文化来说,舟山核雕是一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本文针对舟山核雕的传承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可以让更多人知道舟山核雕在苏州雕刻当中的发展。
关键词:舟山 核雕艺术 发展传承 苏州雕刻
苏州这个城市历史非常悠久,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兼具都市气息和古色古香的城市,不仅城市建设已经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同时很多传统技艺也在不断传承发展。在苏州流传的传统手工艺,舟山核雕是非常重要的一门。核雕其实是就是在核桃以及桃核上雕刻,属于一种废物利用的行为,其可以大幅提高本身的价值。舟山核雕历史悠久,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已经具有了一些现代化的发展特点,应用到了更多技术方面的元素,并且和人们的生活关系更为密切。
一、苏州舟山的历史和现状
舟山村是核雕艺术的发源地,现在也已经成为一个以传统手工业为主的村落,这个村落现在约有四百户人家,该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北邻穹窿山,南靠太湖,并且其处于太湖度假区。早在春秋吴国,舟山就是吴国的造船场所,后来舟山就因此得到了发展,并且手工业直接成为了本地区的支柱产业,在橄榄核上的雕刻逐渐发展成了一门极具技术性的艺术。在21世纪以后,人们更加重视传统技艺的传承,核雕艺术也得以发扬光大,在很多临近村庄也生根发芽。根据相关统计,每年核雕都能给当地带来很大的收入,带动了该地区旅游行业的发展。现在舟山核雕也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二、舟山核雕的发展情况
虽然这种民间技艺看似离我们非常遥远,但其实我们对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过去我们都学习过魏学洢的《核舟记》,在核桃上就可以刻画出苏轼游览赤壁的情景,在核舟上,苏轼等形象非常鲜明,小窗等物品的刻画也非常逼真。简而言之,核雕的发展过程学界仍然没有形成一个定论,但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传统发展时期、萌芽期、萧条期、重新发展期和创新发展期。
(一)关于萌芽时期的发展
根据相关工具书的界定,我们可以将核舟艺术的萌芽期确定为新中国成立之前。相关记载表明,此时的象牙雕刻生意正在逐渐下滑,所以很多人都转而采用橄榄核作为素材来雕刻,这些人大多聚集在周山村,此期间也不断产生优秀作品,殷根福先生的十八罗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不仅潜心钻研核雕技艺,还积极招揽年轻人传授手艺。后来这些年轻人通过不断切磋而让这门技术越来越精湛,同时也在其他地区开办了售卖核雕的店面,这些店面在后来的改造过程中都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二)核雕在萧条期的发展
一般认为,核雕萧条时期是在上个世纪中期的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此时我国很多地区经济基础较差,无法给核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足够的土壤和平台。同时,建国初期主要劳动力都开始进行重工业生产,所以这项传统手工艺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走向没落,在这段时间之内,核雕这项艺术已经没有可用以发展的市场,产业也逐式微。虽然此时还有很多民间手工艺者在闲暇时还会进行一些雕刻,但其是以馈赠亲友为主,并不能形成规模。
(三)舟山核雕的重新发展
随着舟山当地经济情况的改善,这给核雕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市场和资源,其重新发展时期一般定义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在此时期,不仅核雕雕刻技术还在不断精进,同时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形成了舟山雕刻厂等组织。同时很多手艺较好、技艺超群的老艺术家也重视对青年雕刻家的培养,在这些人的推动之下,核雕艺术正在走向全国,甚至开始逐渐走向国外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核雕艺术也正在不断产生档次差距,甚至很多工艺品的价格可以达到数万元。同时相关艺术品的营销方式也发生了一些明显的改变,早在七十年代,很多艺术品推销人员都采用陌拜的方式,上门推销换取自身可用的生活必需品,到了九十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一度出现了工艺品供不应求的情况,并且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投身核雕生产行业,这也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必要的动力。
(四)关于核雕的创新发展时期
其实一直到上个世纪末,核雕都在保持着高昂的发展态势,相关从业人员也正在不断调整自身的技艺,其实在新时期,这项传统工艺也无法避免地受到了新的挑战,下面针对这个内容进行分析。
其实作为一门传统技艺来讲,核雕采用的手艺一直是始终如一,并且所应用到的工具也是凿子、钻子和小刀,虽然已经有很多艺术家针对这项技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但是雕刻风格依然没有产生变化, 仍然是过去的浮雕、透雕,雕刻过程也仍然是过去的步骤。总体上来说,虽然这项手工艺本身做工精巧,但是也需要投入更高的人工成本。现代技术给雕刻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例如电钻和机械雕工,甚至3d打印都可以在雕刻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不但大幅提高了雕刻效率,还降低了成本,所以这就需要传统的核雕产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艺,并且推陈出新,这样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促进舟山核雕艺术发展的策略
舟山核雕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毫不夸张地说舟山核雕是可以和景德镇陶瓷相媲美的,其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文化寓意,因此要大力地发展核雕产业。但是目前在我国的核雕市场上可以看到很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核雕,很多企业只是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这样大大降低了核雕工艺品的质量,经过统一生产的核雕几乎遍布市场,这些核雕的外形和工艺都非常相近,这会大大降低公众对核雕的喜爱程度;其次,在从事核雕艺术以及学习核雕的青年人大部分都是一些无业游民,这些人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没有扎实的美术基础,同时也缺乏专业知识。目前对学习核雕工艺基本上局限于两种方式,一种是师傅传授式学习,另一种就是培训式学习,师傅带徒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统一的教授进程,学习内容也很泛泛,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培训式的方式具有速成的效果,但是其管理却并不规范,一些培训机构培训的内容也没有逻辑性,这样不利于核雕从业者全面发展。因此为了继承和发扬舟山的核雕工艺,必须要加强行业创新并且要提高从业者的能力与素质。
四、结语
核雕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结晶,核雕事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苏州地区旅游业的进步,更能不断推动让我国的优秀艺术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在艺术领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现在核雕技术正在不断融入现代化元素,渐渐形成新的更具有现代化特点的苏州雕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积极创新,让这种艺术形式不断适应时代的潮流,这样才能保证该行业能够不断获得发展。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舟山的发展情况,之后总结了一些历史传承和发展情况,希望可以让更多人对舟山核雕和苏州雕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戴斌. 苏州款彩雕刻工艺与地理、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J]. 大众文艺, 2016(17).
[2]杨明. 浅议苏州传统雕刻之舟山核雕[J]. 明日风尚, 2016(24).
[3]王涌. 浅析苏州舟山橄榄核雕及其艺术特色[J]. 科园月刊, 2010(21):122-122.
[4]宋敏, 姜劲松. 传统手工业特色村庄转型发展机制探索——以苏州舟山核雕村为例[C]//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2015.
[5]王怀岑.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苏州舟山核雕现状浅析[J]. 美与时代:中, 2014(11):75-76.
作者简介:
周义清,男,工艺美术师,中国核雕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苏州市核雕艺术家协会副会长。1968年生,潜心于雕刻研究创作三十多年,包衣弥勒创始人,雕刻弥勒题材最为出名。构思出了各种适应不同层次的玩家喜爱的佛教类题材作品,曾被多家雕刻专业类书籍收入;多次获得过全国性的工艺类大赛金奖,当地电视台为其做了专题采访;其作品深受收藏家的喜爱,在业界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由苏州市吴中区文联编纂的《吴中绝技、中国核雕》第九章首页封面收录了他的金奖代表作“八大弥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