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弥勒佛是我国传统佛家中备受世人欢迎的文化形象,其本身具备和善、宽容、智慧、幽默与豁达方面的精神体现,在现如今生活中不但影响着精神文明的构建,更通过相关物件或是配饰给予人们在思想行为方面以约束,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佛学传播的基础思想,为我国传统文化提供了良性循环的基础。本文将通过弥勒佛这一形象在微雕行业中的延伸,探讨舟山核雕方面的历史渊源,并理性分析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合,促使我国特色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微观世界 弥勒佛 舟山核雕
舟山核雕在我国微雕传统文化中具备非常重要的传承地位,并且在国际市场中也有相当广泛的受众人群,这不单为传统佛家的思想文明传播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更为其与传统艺术提供了有效的发展模式转型,从而通过相辅相成的作用促使文化产业能够快速发展,并将历史与传统结合,满足舟山核雕的延续与艺术前提。
一、苏州舟山核雕的历史起源
舟山核雕在我国传统工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本身材料源于寻常吃剩下的果核,在进行了相关有效措施处理后,满足精细雕刻的基本素质才能够依仗老一辈细致的刻刀和其他工具进行艺术品的加工,直至流通到市场才被我们所熟知。
对于舟山核雕的出现,源自于一个从吴国时期便以造船技术而闻名的村落演变,后续吴国覆灭便将相关精细手艺延传至今,期间从木雕等多方面演化变成了我们现如今所见到精细到微观的雕刻艺术,不但具备着相关手艺上的历史沉淀,更在雕刻行业的历史中具备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起先,舟山村人在果核雕刻的发展过程中,采用的是表面较为光滑且具备一定完整密实度的橄榄核,可后续在纪念物使用与存放发过程中易出现腐烂等状况影响了综合观赏性的延伸,便演变成了桃核方向直至我国科技发展的前夕。如今,借助科学技术与人们审美方面的发展,不但为舟山核雕提供了更加广袤的市场,更为果核相关防腐处理上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条件,促使核雕内容与雕刻细节更加完全与完整,并具备了相对应长时间的保存审美价值。
随着舟山核雕的传统艺术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得知,现如今舟山村方向已经成立了相关的文化产业链条,促使更多的人在走进这富有文化气息的旅游区同时,更将传统的舟山核雕文化推广入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眼前,为我国传统工艺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连锁作用。
二、舟山核雕与佛家文化的历史渊源
佛家文化诞生于一千多年前的印度佛教,在我国本土文化中历经千年的洗涤得以转变。素来佛家文化在人们眼中属于有大智慧的象征,其中关乎于各种禅理即便是今天仍旧被奉为人生经典与指点迷茫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我国本土的佛家文化诞生时便有佛珠等物件伴随着得到禅师或是高僧身旁,本意是念诵诗经计数的随身法具,更有摒除业障和凝聚心神的传说功效。再者,我国历史朝代对于佛家的渊源不可谓不深,更频繁出现当朝皇帝赋予某一位高僧佛珠的故事闻名遐迩。
故而,禅师或高僧掌心能够有一串与众不同或异常名贵的念珠,便是寺内乃至于社会中地位的象征,也因此古代针对于念珠的文化探讨也颇有意义,其中佛珠微雕更是以舟山核雕最为著名,其中雕刻有弥勒佛等人物,虽念珠较小却仍旧能够通过细节看出其中面目表情,细致程度即便是当今工业化社会也为止赞叹。
故而,后续朝代佛家对于舟山核雕的技术也多了一份执念,将弥勒佛肖像刻在每一粒核雕之上束于手腕或是胸前,更是寻常百姓为信仰与追求的直接手段,这也使得如今舟山核雕在走向世界艺术平台仍旧摆脱不掉佛家文化的印记原因,这也正是二者相辅相成的有利凭证。
核雕弥勒佛也是笔者的代表之作,作品《包衣弥勒》、《平安弥勒》、《八宝弥勒》等屡获全国性的工艺类大赛金奖,深受收藏家们的喜爱。
三、舟山核雕发展的意义
1. 延续技术传承与体系壮大
舟山核雕的历史已经足有千年,其中几经波澜能够延续到今日被我们看到已经是万幸,并且广泛被人们喜爱其中的历史文化更是未来发展的良好基础。只可惜,因为现代环境的变迁与经济模式的转型,已经很少有人愿意继承这种传统文化,一方面是无法像传统中将所有精神与人生全部融入到这艺术形式里面;更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机械化水平的提升隐患,促使人们针对这种雕刻技术仅仅保存在喜爱和肯定的水平,却难以对其自身的经济传承价值有所认同,导致后续发展难以被人正确认识。
所以,只有再将这种传统文化依托于佛家和其他艺术品产业的推广,才能够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舟山核雕的魅力,并透过佛家的文化历史传承促进意蕴交融,对后续传承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对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促进作用
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有无数的传承文化流传至今,但伴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却导致外来文化的侵入,促使传承文化难以被年青一代的人群所接受,不但加快了传统文化正在消亡的速度,更逐渐模糊了我国特色发展的文化延续。
所以,以舟山核雕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走到年轻人群的视线中,对营造我国民族自豪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外来文化和文化的交流上都有相对应的文化依仗,既丰富了我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更由此产出关于文化产业专门的经济链给予传统文化帮助,促使更多的人关注中国文化,而不是一味的崇洋媚外。
3. 对其他传统文化具备协调作用
传统文化体系在我国是福祸相依的体系,舟山核雕如果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审美架构需求,势必也会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其他的传统艺术,从而促进了整体产业的有效延伸与生命力,为传统文化的更注入了先进的生命力,完善了文化的架构并延续了传承意义的核心。
四、舟山核雕的创新与挑战
舟山核雕在20世纪末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并且核雕从业者也在不断地创新自己的艺术手法,但是在新的时期内核雕仍旧遇到了新的挑战。从核雕开始之初所使用的工具无非就是凿子、钻、刀三大类,发展到今天核雕所用的工具也是这3大类;很多的核雕从业者都对雕刻的方法进行了细微的创新,但是还是保持苏州舟山原本的雕刻风格即浮雕、透雕和同雕,雕刻的过程依旧是初雕、复雕以及之后的精雕打磨等等。传统的人工雕刻虽然保持了工艺品精巧的造型,但是人工成本也非常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钻雕工、机械雕工以及3D立体打印都大大地简化了核雕的过程,并且降低了核雕的成本,这就对传统的核雕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传统的核雕技术要不断地创新,并且要推陈出新设计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提高核雕工艺的创新能力必须要加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同时企业之间要强强联合,保证各个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同时还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明确市场的走向,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及时有效地对企业进行宣传,成为大众认可的品牌其次要重视核雕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要与培训机构进行紧密的合作,定期对每一位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并且保证培训的质量,同时企业也要建立一整套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训练,提高从业者的技术和能力,共同促进舟山核雕艺术的迅猛发展。
五、结语
我国传统工艺的发展是历史文化的延续,更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应尽的职责,为保护民族文化的顺利发展,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和系统的维护才能够被新时代的人群所接受。舟山核雕便是我国传统工艺延续的发展实例,通过历史沉淀和传播手段进行发展,让传统文化展现在国际同时更丰富了我国文化的历史地位,同时借助舟山核雕的工艺发展,更能够促进其他产业被人群关注,以确保传统文化不会流失。
参考文献:
[1]苏燕. 论苏州舟山核雕艺术的历史传承[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3):93-94.
[2]宋水官. 舟山核雕,“苏作”传统工艺的传承[J]. 艺术市场, 2017(18):58-61.
[3]杨明. 浅议苏州传统雕刻之舟山核雕[J]. 明日风尚, 2016(24).
[4]苏燕. 谈苏州舟山核雕的艺术特色[J]. 现代装饰:理论, 2016(8).
作者简介:
周义清,男,工艺美术师,中国核雕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苏州市核雕艺术家协会副会长。1968年生,潜心于雕刻研究创作三十多年,包衣弥勒创始人,雕刻弥勒题材最为出名。构思出了各种适应不同层次的玩家喜爱的佛教类题材作品,曾被多家雕刻专业类书籍收入;多次获得过全国性的工艺类大赛金奖,当地电视台为其做了专题采访;其作品深受收藏家的喜爱,在业界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由苏州市吴中区文联编纂的《吴中绝技、中国核雕》第九章首页封面收录了他的金奖代表作“八大弥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