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中国玉雕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其价值的体现也是呈现多元化,如果只是材质论英雄,未免失之偏颇。玉石的品种千差万别,玉雕种类更是成千上万,如果过于追求对材质的热捧,显然是对中国玉文化肤浅的认识,不利于正确引导对珍贵的玉石资源的利用和玉雕艺术品工艺水平的发扬,最终让整个行业进入误区。影响玉雕收藏价值的三个主要因素基本由原料价值、工艺价值、文化价值所构成,忽略任何一点都会让收藏价值缺乏客观性。
关键词:中国玉雕 原料价值 工艺价值 文化价值
玉雕艺术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这是普遍的认识,但是现在社会上很多收藏者对怎样的玉雕艺术品才具备真正的价值的认识不够清晰,唯材质论不绝于耳。
其实,中国玉雕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其价值的体现也是呈现多元化,如果只是材质论英雄,未免失之偏颇。玉石的品种千差万别,玉雕种类更是成千上万,如果过于追求对材质的热捧,显然是对中国玉文化肤浅的认识,不利于正确引导对珍贵的玉石资源的利用和玉雕艺术品工艺水平的发扬,最终让整个行业进入误区。
影响玉雕收藏价值的三个主要因素基本由原料价值、工艺价值、文化价值所构成,忽略任何一点都会让收藏价值缺乏客观性。
正确看待玉雕艺术品的材料价值
1、重视原料稀有性和工艺性的价值
从玉的分类来看,对于软玉而言,有山料、子料之分。从颜色上看,大致可以分成白玉、碧玉、青玉(青白玉)、墨玉、黄玉五大类。玉石是大自然的馈赠,所以玉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分,但有个基本常识是,颜色纯正是首选条件。“物尽其材,人尽其用”每一种玉石原料只要设计构思恰当,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价值。所以在评价玉雕收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稀有性,也要考虑原料与工艺的高度结合性。综合来看玉石材料越完整,雕琢的题材越广,工艺价值也越大,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玉石原料的差别体现在创作题材上也会不一样,以白玉为例,其适用的范围较广,适合雕件、牌子、器皿等,尤其适用于人物题材的创作。在实践应用中,业界普遍认为,白玉是玉雕人物最适用的玉石原料。然而,白玉近几年的出产情况很不理想,块度比较大的子料产量很少,基本上以山料的产出为主。
颜色鲜艳的碧玉,极富生命力,所以比较适合制作花鸟题材的作品。由此,市场上青海碧玉、新疆碧玉、加拿大碧玉等成为深受欢迎的原料。
而青玉,由于原料形体比较大,规整,所以适合琢制大型玉雕。加上青玉质地细腻,能很好地表现出瑞兽的造型形象,体现所刻画动物的灵动形态。目前,青玉(青白玉)原料被更多地应用到动物玉雕的使用上。
作为一种比较少见的玉石原料——黄玉(黄口料),因为产量很少,所以很昂贵,因此以黄玉子料为材的玉雕作品的价值自然成为价格昂贵的代名词。
还有就是墨玉,其的颜色基本成墨色或黑色,因其原料经抛光后油润度非常好,也是一种不多见的玉石原料。由此做成的玉牌、手把件,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由于形成玉石的自然环境各种各样,所以产生了各种具有特色的玉石原料,比如黑白色的玉石原料(青花料),是难得的俏色玉雕原料。还有带红色的青玉子料,青色的肉质细腻,红色的皮颜色鲜艳,青红相间,这渡自然,这些都成为独具特色的原料典型,因此都属于非常有价值的玉雕原料。
2、避免原料产地与价值的误区
在业界,往往有以产地作为玉石原料价值的评价误区,一个普遍认识是,新疆料的价值要高于青海料和俄罗斯料,特别是对俄罗斯出产的玉石而言,其价值被贬低。其实从玉雕原料的本质看,俄罗斯出产的玉石也是非常好的玉雕原料,在实践中也被大量的应用。
事实上,俄罗斯白玉原料,特别是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出产玉石子料,因为开采的方式(靠人工捡拾)以及政府有意识地保护政策,产量有限,价格昂贵。所以玉石原料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使用俄罗斯的玉石原料可以有效对国产玉石资源进行补充,维护整个行业的价格稳定,保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3、收藏玉石原料的风险提示
“乱世黄金,盛世古玩”,随着玉石艺术品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玉石原料的价格也一路攀升。消费市场对玉雕品种过于单一的需求,令白玉子料成为保值,增值的代名词,这种局面也令作伪子料大量出现。
市场上,山料经过滚筒磨圆后染色冒充带皮子料出售的例子比比皆是,由此建议不具专业知识的收藏者切莫上当受骗。俗话说“神仙难断寸玉”,即使是天然的玉石原料,因其质地、内部结构千差万别,只有极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才能确定其价格。因此,对普通收藏者而言,玉石原料投资带有很大的风险性。还有就是,即使是价值很高的玉石原料,业外人士在变现时也有很大的难度,作为业内人士更应该正确引导收藏市场的导向,不要将玉雕价值的炒作点集中在原料上。
考量玉雕艺术品的工艺价值
玉雕艺术品关键是“雕”,玉雕艺术品的价值真正的的体现还在于作品的工艺。而玉雕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只有通过艺术家的工艺加工,才会最终得以实现。由于玉器主要是由手工雕琢而成的,因此,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正确认识不同地区、不同艺人、不同的加工条件、甚至是同一艺人在不同的时期的作品的特点,才能梳理科学的玉雕艺术品的收藏观,并指导收藏行为。中国玉雕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璀璨一页,玉雕作品的唯一性也恰恰就是玉雕艺术品的价值所在。
1、创意与工艺精华
任何一件艺术品都蕴含了创作者的思想,在考量玉雕艺术品的工艺价值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玉雕创作者的设计创意,思考创作者如何根据玉石原料的性质、特点、大小、颜色进行的整体构思和设计,其中既能体现玉石原料的自然之美,又能借助玉石原料体现玉雕技师的创意思维,达到顺势而为,和谐统一境界的一定是艺术的精品。
由于玉石坚硬的特性,因材施艺是玉雕艺术的最大特点,过于“夸耀”工艺的繁琐,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玉雕艺术作品必须在造型上优美、自然、生动、整体构图布局合理,章法疏密有度,层次分明。做工的细腻程度也是影响玉雕工艺价值的重要因素,好的设计意图,只有通过好的工艺才能得以体现,否则只能是功亏一篑。
抛光是常常被人忽视的因素,但是抛光是一件玉雕艺术品能否真正达到完美的最后一步。所以在评价玉雕艺术品时,一定也要注意玉雕的整体要洁净、平顺、不走样,细节之处也要抛到,整体没有遗漏,抛光的亮度要均匀,不能有划痕和褶皱。
2、匠心与创新的融合
历数中国玉雕史上的经典制作,都蕴含了玉雕大师独特的匠心,而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特殊的工艺技术,都是一代代玉雕大师不断自我突破的真实写照。每一个创新都成为后世玉雕艺人遵守的典范,每一次匠心的传承都让玉雕这一艺术形式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华。
在信息化的当下,在文化大融合的现代,当代的玉雕艺术已经成为全社会的艺术,由此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题材选择,都挣脱了束缚,可以得到多门类艺术元素的滋养。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业界同仁的自律,玉雕艺术品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享受玉雕艺术品的文化价值
玉是高贵、纯洁、友好、吉祥、和平、美丽的象征。如果说魅力不朽是玉的宝贵特征,那么坚贞温和则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这些玉文化精神包含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主义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好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格,“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概,“锐廉不挠”的勇于开拓、无私进取的大无畏精神,凡此种种都无不蕴含和彰显了玉意识,在中华民族精神和高尚伟大的民族情操中所起到的中流砥柱之作用。
中国有句谚语叫:“有国必有玉,无玉不成国”。所以我们国家的“国”字即是四壁成垒的玉石大“国”。在民间玉还作为祈求吉祥、驱邪避凶、保佑平安、益寿延年、驻容美颜、传世信物、馈赠礼品等之用。在语言文字中,玉成为一切美好圆满的象征,只要有一个词冠以玉字,这个事物必然是美好吉祥、纯洁、幸福的。所以,玉雕艺术品承载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也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和包容。
综上所述,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认识了玉,利用了玉,由于玉的独特品格,爱玉、敬玉、崇玉的意识不断深化,最终赋予了中国玉石文化鲜活的生命人文内涵,使玉成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图腾。
参考文献:
【1】《清乾隆帝玉器观初探》,杨伯达,《故宫博物院院刊》1993年04期
【2】《试论中国玉器的发展与审美特征》,常素霞,《文物春秋》1995年03期
【3】《玉雕中的审美情趣》,龚英,江西师范大学 2005年
【4】《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朱怡芳,清华大学 2009年
作者简介:
吴金星,苏州人氏,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苏邦”玉雕传承人,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副会长。
从艺二十多载,以“苏邦”玉雕仿古特色为基础,坚持“汲古不泥古”的创作方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玉雕风格。擅长仿古、动物、花草,尤以貔貅、马等为特长,作品造型生动,创作上考虑作品的神韵诗意,形式上追求夸张表现,讲究动物造型和手感,线条上隽秀清雅,形象生动灵气,古朴中跃动着现代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