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仿乾隆御制卷草牡丹纹宝座》浅谈玉雕的艺术特色

[日期:2017-12-0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玉雕作为一门艺术,有独一无二的特色。在本文中,我以自己创作的作品《仿乾隆御制卷草牡丹纹宝座》为例,主要从富贵大气的纹饰图案、对称和谐的构图布局和锐意创新的工艺技术这三方面浅谈玉雕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仿乾隆御制卷草牡丹纹宝座》 玉雕 艺术特色

 

  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它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也是极具艺术特色的雕刻品种。一件优秀的玉雕作品,不论是大件还是小件,都具有形神兼备、隐忍含蓄、大巧若拙的优美意境,能够观赏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享受。

  富贵大气的纹饰图案

  从古至今,玉雕作品的纹饰图案可谓多种多样,有寓意吉祥的动物走兽,有精致优美的花卉植物,还有超凡脱俗的神仙人物等等,这些纹饰图案以其独特鲜明的特点,表达传统吉祥的寓意、体现宗教哲学的思想、富含灵动和谐的气韵,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在玉雕作品《仿乾隆御制卷草牡丹纹宝座》中,纹饰图案为雍容富贵的牡丹花,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皇家风范。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这样评价牡丹花:“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牡丹花与皇家的联系有一定的历史。据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其中包括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隋炀帝将其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花进入皇家园林,成为皇家风范的代表。

  唐代延续了隋朝皇家对牡丹的热爱。每至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即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了牡丹花的国色天香。到了清代末年,牡丹更是被当作中国的国花。

  细观《仿乾隆御制卷草牡丹纹宝座》中雕刻的牡丹花图案,它花型宽厚,花瓣圆润饱满,花朵或开或合,姿态万千。总体来看,体现了圆满、浓情、雍容华贵的意蕴,与富贵大气的皇家风范相得益彰。

  对称和谐的构图布局

  南齐时,著名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了“六法”之说,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一直以来,这“六法”被艺术家奉为圭臬。其中,“经营位置”指的即是构图布局,它作为“六法”之一,可见重要性。玉雕作品《仿乾隆御制卷草牡丹纹宝座》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构图布局的对称和谐。

  所谓对称,指的是物体或图形在某种变换条件下其相同部分间有规律重复的现象,亦即在一定变换条件下的不变现象。对称在人类的历史文明长河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中国古代建筑群和古希腊罗马建筑结构都采用了这种构图方式,整体因此具有了一定的比例,显得匀称和谐。《仿乾隆御制卷草牡丹纹宝座》也采取了这样的构图形式,以最中间牡丹花所在的线条为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案相对,展现出了某种平衡的意蕴,整个作品因此具有了优美、庄重的风格特点。

  和谐一直是中国古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孔子讲究“和而不同”,即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能够结合,并且统一共存。玉雕作品的构图布局如何达到和谐的状态?我认为,对于画面中的主要景物牡丹花,要使用大量的空间去雕刻;而对于画面中其他的次要景物,则使用较少的空间去雕刻,做到疏密得当。秦牧在《艺海拾贝·最后的晚餐》中说:“细部好了,还得结构和谐完整,才能够构成卓越的整体。”此言不虚。

  锐意创新的工艺技术

  《仿乾隆御制卷草牡丹纹宝座》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使用了锐意创新的工艺技术。大多数的玉雕师,基本上使用浮雕、镂雕、圆雕等技法来进行创作。而我在熟练掌握了这些玉雕技法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思考,并且不断创新,最终将碧玉与苏作红木家具结合,为我国碧玉史上添了一块新的领地。

  细细观察苏作红木家具,可以发现,它在组件的连接处利用了榫卯结构。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这种家具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是中国古老文化和智慧的体现。

  在进行玉雕家具创作时,我准确使用榫卯,将两块玉雕组件进行严密扣合,最终使玉雕家具作品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

  我所研究制作的玉石苏作家具,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线条优美,充分显示其深邃的艺术修养和娴熟的雕刻技艺,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展评中,获得金银铜奖。作品《九龙宝座》被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专家评为“候选国家级”作品。另外,题材新颖,让人耳目一新,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是中国玉雕行业和红木家具行业结合的一次成功的产业创新,为我国玉器制作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邓小平说:“要掌握新技术,要善于领悟,更要善于创新。”的确,只有锐意创新,不断进取,才能攀登上创作的新高度。

  结语:

  从自身的玉雕创作经历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工艺师在制作过程中,只有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纹饰图案、反复琢磨布局构图,并且锐意创新,才能把玉石雕制成具有独特艺术特色和较高价值的精美工艺品,给时代留下珍贵的瑰宝。

 

参考文献:

  [1]《玉雕中吉祥图形的形意研究》,谭鹏鹏,云南艺术学院,2016

  [2]《造型艺术风格视角下的玉雕创作研究》,李洋,云南艺术学院,2016

  [3]《浅析当代玉雕艺术创作方法》,金瑛,王海涛,陈义,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6

  

作者简介:

  顾亭荣,男,工艺美术师,1991年开始从事雕刻工作,在拜师学艺及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艺技术,雕刻的功力已近乎炉火纯青,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而研究制作的玉石苏作家具,题材新颖,让人耳目一新。所设计的作品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线条优美,充分显示其深邃的艺术修养和娴熟的雕刻技艺,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展评中,获得金银铜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