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仿清宫廷御制富贵如意纹花草椅》浅谈玉雕的创作过程

[日期:2017-12-0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玉雕创作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本文以我创作玉雕《仿清宫廷御制富贵如意纹花草椅》的经验出发,从谨慎严格的选材、立足整体的构思和精湛娴熟的雕刻这三个方面浅谈玉雕的创作过程。

 

  关键词:《仿清宫廷御制富贵如意纹花草椅》 玉雕 创作过程

 

  我雕刻的《仿清宫廷御制富贵如意纹花草椅》为玉雕作品三件套,其中两张椅子的尺寸规格为75*62*103(cm),净重 72㎏;一张茶几的尺寸规格为59*48*65(cm),净重 39㎏。本作品由将近二十名玉雕工艺师,使用原材料新疆和田碧玉约6吨,耗时半年精心打造。它与其他传统玉雕器皿的不同之处是采用了玉雕工艺与传统红木家具工艺相结合的技术:利用‘榫卯’结构将碧玉精制的组件一一接合。它的一大看点是利用了与传统的木材完全不一样的碧玉为主体,将清宫廷中的家具完美地再现出来。

  谨慎严格的选材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雕刻一件玉雕作品之前,最重要的是进行选材。自然界有许多玉石,它们具有优劣高低之分。如何才能选择出上好的玉石材料,为接下来的玉雕创作打造出良好的基础呢?这就需要玉雕创作者仔细观察审视玉石外观形状、颜色、玉质和络裂等状况,认真思索。

  我选取了上等的新疆和田碧玉作为《仿清宫廷御制富贵如意纹花草椅》的原材料。在选材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玉料的颜色,它为青色,但有时与绿色的碧玉和岫玉等容易混淆,要掌握青色的特点——介于蓝与绿之间。另外,也要认真地分析质地,和田玉质地致密细腻,滋润柔和,具油脂光泽,给人以柔中见刚之感。我们还可以用检验杂质法和判断硬度法来检验该玉料的好坏。所谓检验杂质法,指的是和田玉质纯,杂质极少。杂质常见为铁质和石墨,且多分布于裂纹处,有不同的颜色呈现,呈褐色或褐黑色,肉眼可辨。所谓判断硬度法,指的是和田玉硬度在6.5-6.9,用钢刀刻不动,与其硬度相近的玉石有翡翠、南阳玉、玉髓等。

  由于每一块玉石都有其特殊性,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大小、形状、颜色、透明度、缎裂等特征,玉雕创作者在选材时必须要做到谨慎严格。俗话说:“一相抵九玉”,只有审玉精确,玉雕艺人才能减少玉时、避免浪费玉料、寻找出合适的雕琢题材,进而创造出优秀的玉雕作品。

  立足整体的构思

  选材结束后,接下来要做的是就是进行立足整体的艺术构思。

  在进行构思时,玉雕创作者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设计出流畅、舒畅、受人喜爱的造型?我认为,这不仅要做到以玉材特性为出发点,保证工艺技术可制作;而且要做到将玉料的特点与造型美结合,表现出玉料的质地美、颜色美、光泽美和透明度美。

  以《仿清宫廷御制富贵如意纹花草椅》为例,要量料施工,依据玉料施以工艺。该玉料为和田碧玉,可在其上雕刻富贵如意纹,并且在椅座中央雕刻白玉,使其与和田碧玉凝重清新、雅意盎然的特点相得益彰。此外,要做到用料合理,通过放在最显眼位置和占用最大体积这两种方式突出玉料最美部分。在该作品中,可重点雕刻椅背上的花纹,使观赏者第一眼就能欣赏到玉雕的造型之美。

  艺术构思就像是写作前打的草稿,应具备整体的眼光。形式美学有一条法则——任何艺术上的感觉都必须具有统一性。雕工精细的纹雕是碧玉家具的局部装饰,它在风格上必须和家具的整体保持统一。

  玉雕家具可在局部形成对比,而在整体上构成统一。局部的对比性是指局部线条长与短的对比、直与曲的对比、粗与细的对比;线脚中凹与凸的对比;空间实与虚的对比。这些对比虽然明显,然而在整体中却构成了谐调与统一,即能够使玉雕家具整体产生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形成一种形式美。局部的对比性与整体的统一性在玉雕作品中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玉雕的美学组成部分。

  精湛娴熟的雕刻

  在进行了谨慎严格的选材和立足整体的构思之后,接下来就要对玉料进行精湛娴熟的雕刻,使其成为一件优秀的艺术品。

  玉雕的雕刻技法主要包括透雕、浮雕、圆雕、镂雕和浮雕。在家具雕刻中,透雕多用于隔扇、屏风、架子床、衣架、镜台上;圆雕主要用在家具的搭脑上;而浮雕技法在雕刻过程中被使用得最多。

  在《仿清宫廷御制富贵如意纹花草椅》中,我主要使用浮雕技法来雕刻图案纹饰。浮雕,是在平面中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刻手法,是指雕刻者在一块平板上将其所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来,使它脱离原来材料的平面。使用浮雕技法,能够使作品通过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较为形象生动。另外,我还使用了镂雕这种雕刻技法。所谓镂雕,即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可分为单面雕和双面雕这两种雕刻形式。在进行镂雕时,我注意将施刀的功力、线与面的处理以及各种造型手段的变化,都切实服从主题内容的需要,使意、形、刀有机地融为一体。同时灵活运用冲、划、切、刮等刀法,在造型的疏密虚实、方圆顿挫、粗细长短的交织、变奏中,表现精巧入微、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使作品产生音乐般的韵律和感染力。

  在运刀过程中,要专心致志,移眼于刀,对于每一刀的去势都做到了然于掌、胸有成竹。在雕刻过程中讲究一气呵成,并不是单方面地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而是要做到了不僵不滞、快而不飘、慢而沉着。

  结语: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在玉雕的创作之路上,我将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再创佳作!

 

 

参考文献:

  【1】《玉雕艺术创作当代性研究》,吴冬梅,美术教育研究,2017

  【2】《中国玉雕艺术流派及现状分析》,刘鹏飞,品牌,2015

  【3】《当代玉雕创新浅窥》,蒋喜,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4

  

作者简介:

  顾亭荣,男,苏州光福人,工艺美术师,1991年开始从事雕刻工作,在拜师学艺及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艺技术,雕刻的功力已近乎炉火纯青,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而研究制作的玉石苏作家具,题材新颖,让人耳目一新。所设计的作品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线条优美,充分显示其深邃的艺术修养和娴熟的雕刻技艺,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展评中,获得金银铜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