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漆艺角度看当代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

[日期:2017-12-0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漆艺之所以能在我国民间工艺中独树一帜,不仅因为它历史悠久,工艺精良,材料珍贵,更是因为其代表了中华民族最传统的色彩。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传统工艺美术行业需要找到迎合当今审美需要的发展方向,漆器也需要找到更适合的传承方式。

 

  关键词:工艺美术 漆器艺术 传统和创新

 

  漆文化在中国已有至少八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中,漆艺作为漆文化被大众认知的主要手段,深厚的文化底蕴奔流在悠久的时光中,在几千年的岁月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形成了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种类。战国时期漆器生产规模已经很大,被国家列为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并设专人管理。据记载,庄子年轻时就曾经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漆器生产的工序十分复杂,制作漆器的原材料是大漆,大漆是漆农从一棵一棵漆树上割取下来的天然汁液,俗话说“百里千刀一斤漆”可见有多么的耗工耗时。漆器品种又特别繁多,不仅用于装饰餐具,器皿,祭祀和艺术品,而且还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所以漆器相当昂贵,大多是贵族阶级和祭祀场所才能使用。当时新兴的诸侯已不再热衷于青铜器,而是把兴趣转向光亮洁净、易清洗、体量轻、隔热好、耐腐蚀、纹样繁复五彩斑斓的漆器。当时的髹漆工艺主要有描彩漆、镶嵌、针刻等。装饰纹样盛行动物纹、云纹、几何图案。特点是色彩丰富、线条奔放、勾勒交错、气韵生动。于是,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但是随着瓷器的发展,漆器的实用功能渐渐被这种廉价易得的产品所取代,更多的转变往工艺品方向发展。到了唐代的金银平脱、螺钿平脱已经是奢华至极。到明清时漆器工艺品发展到顶峰阶段,点螺、雕漆等各项工艺都已发展十分纯熟。但是到了近现代因为传承的缺失,漆艺出现了大断层,很多工艺已失传,从事漆艺的相关人员也越来越少。同时因为化学涂料简单粗暴地翻译为了“油漆”,使得普通大众错误地将“油漆”与“生漆”划上等号,民众对于漆器的误解也逐渐加深。

  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带有中华民族文化气息的传统工艺美术被更多的人提到了继承和保护的日程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成为响彻华夏土地的口号。从艺术的分类来看,传统工艺美术的范畴非常广,漆艺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门分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活态的历史文化资源。

  当前,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审美水平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高,新的艺术流行趋势瞬息万变。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传统漆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不被新时代所遗忘,实现传统漆艺的传承与发扬,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满足大众的艺术需求,传统漆艺行业需要进行现代性转换,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由于市场经济的推动,广阔的消费市场使传统漆艺得到了优化升级和高效利用。但从漆艺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它的适应能力大大提高,却仍然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传统漆艺的发展和完善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以及政策环境、法律规范的保障。由于经济利益的推动,一些人忽视了漆艺的质量问题,打着“创新”的名号进行劣质的模仿,市面上以翻模假冒红雕漆、以聚酯代替天然大漆制作漆器的事例不胜枚举。这对传统漆艺的形象和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

  传统漆艺大多符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大众审美,虽然价格不算便宜,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普通漆艺产品还是具有很高的消费能力的。但是,长久不更新的产品会让人们产生乏味的感觉,固守陈规就不能更好地扩大消费市场。从传统漆艺制作的大趋势上看,由于小作坊、家族式的创造规模所限,很多项技艺在一代代口口相传中流失。很多年轻人也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想参与到漆艺创作的队伍中却又无师可拜。设计创意类人才的培养需要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艺术类人才,是将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设计进行结合的绝佳人选。年轻人思想敏捷,富有个性,想法独到,掌握了现代科技和产业知识,是各行各业设计创新的领头军。现代创意的价值并非在于其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建立在深厚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在这样的设计和改革中,还可以参考国内外对于传统工艺美术如何创新的案例,如日本的漆艺、日本的陶俑等。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我国着力发展的高端产业,也为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创新的同时传承也必不可少。传统吉祥图案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现代设计可以将吉祥元素的精髓融入其中,将时代精神融入我国的艺术设计。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住宅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挖掘,也为我国现代设计注入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鲜活的生命力,以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漆器上的植物纹样在宋元以前是作为图案的点缀纹饰,以花草、树木衬托景物。明清时期,由于道教盛行,同时受到绘画艺术的影响,漆器纹饰上出现了大量的山水、人物以及植物纹。这些植物纹除以反映自然界中的美景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吉祥图案。

  吉祥图案为传统装饰纹饰的一种,它以吉祥物为题材,通过对某种自然现象的寓意,用谐音或附加文字等方法来表现人们的愿望和理想,是吉祥观念的艺术表现,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和特定心理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观念信仰。吉祥图案的流行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及对吉祥如意的希冀和期待。这种信仰将万事万物加以区别,使人们相信利用这些自然事物能够避灾祛邪,获致吉庆祥瑞。这种吉祥物,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是人类共同的基本心理需求和心理特性,实际上,它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传统工艺品要具有产品的文化性、历史性和情感性。传统文化的手工特点决定了它的独特性、创造性,同时它兼具了地域特点和人文特点。在普及机械化制造的今天,传统手工业被逐渐替代,手工创作的温情也逐渐消失。为了保护手工原创的设计,在时代发展的历程中,创作者应该不断加强创新,坚持适度的手工原创,守护手工艺术的独特发展,使其散发特有的魅力。以漆艺中的漆画为例,即使在各种喷绘彩印装饰画大行其道的今天,漆画仍以其独有的、通透的、与众不同的色泽,在绘画界中占有一席之地。漆画没有油画的浓重,也不是水彩的简洁。它可以借助各种肌理、材质进行创作,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漆画的制作工艺很复杂,制作的过程外行人看来或许很脏,但是在漆画家的眼中,打磨那一刻看到想象了几个月的最终效果一点一点出现在眼前,那一刻的喜悦也是无可比拟的。

  汤志义等一批现代漆画创新人才的出现,改变了漆画界在当代中国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自我边缘化的状况。前卫,抽象,意象,现代,隐匿于这些形容词背后的汤志义似乎应该是一个传统漆画的叛逆者。的确,“漆画是一门绘画艺术,而不应当是一种工艺”是他的鲜明立场。但是,当我们暗自思忖要将叛逆者的标签贴给他,他却转了话锋,对传统漆艺精湛的工艺之美敬畏有加。只有心存敬畏之后的创新才是最好的传承。

  如何更好的保护漆文化是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现在很多人选择用价格低廉的化学漆取代天然生漆。首先,我们不谈化学制品的毒害,漆文化的历史就是天然生漆的历史,漆文化要传承要发展是必然的,但是生漆是中国八千多年漆文化的精髓,是化学制品无法替代的。东南大学教授张燕说:大漆的气质是中国人温柔敦厚气质的折射,谦冲而温厚,含蓄而神秘,接近诗的意境和诗教传统。化学漆漆器可能刚制作出来的时候能够以假乱真,可是经过时间的考验,化学漆制作的漆器会迅速龟裂、发黄,而大漆制作的漆器仍然亮丽如新。很多汉代古墓中出土的漆器至今栩栩如生。然而,快节奏的时代发展簇生了人浮躁的心理,制作一件漆器,因其复杂的几十道工序、苛刻的干燥条件,制作周期少则需要几个月,多则需要几年的光阴,还要经历过敏的考验,很少有人能沉下心来,耐住寂寞,受得起艰辛的过程,选择从事这一门行业。饶是如此,仍旧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坚守这个行业,他们作为当代漆艺的继承者,同时肩负着传承与开拓创新的双重责任,为当代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走进中国漆文化》;陈秋荣,北京出版社2014年12月1日出版

  【2】张燕 《髹饰録与东亚漆器》 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6)

  【3】《从美学到日用——现代漆艺的多种可能》[J]龚梦雯《艺术市场》2014年05期

  

作者简介:

  岳辰,男,1988年生,助理工艺美术师,2013年进扬州漆器厂。师从东京艺术大学陈秋荣博士,擅长漆器、漆画设计制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