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雕漆花瓶《御苑仙宫、云海仙境》的艺术价值

[日期:2017-03-2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扬州雕漆历史悠久,精品倍出,多次获得各类大奖。笔者由雕漆花瓶《御苑仙宫、云海仙境》入手,分析了该作品的制作难点及工艺价值,探索在传统工艺保护中加强传统技艺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雕漆  传统手工艺   雕漆花瓶《御苑仙宫、云海仙境》

 

  2015年10月雕漆花瓶《御苑仙宫、云海仙境》作品在2015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赛中获得金奖,消息传来,我们制作团队既感到惊喜,同时也是万分的欣慰。这样一件耗费了无数心血的作品获得了专家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就是对制作团队最大的鼓舞,也是对我们雕漆技艺从业人员给予的最大的支持。

  每一件雕漆作品的制作,都是极为耗工费时的。从漆胚的制作开始,每天一道漆,既考验了制作者的耐心,同时也是雕漆作品的精华之集聚。雕漆花瓶《御苑仙宫、云海仙境》仅是制胎髹漆时间就达到了一年多时间,加上雕刻打磨的时间,耗时近两年多,可以说是时间凝聚的精品。

  一、关于雕漆花瓶《御苑仙宫、云海仙境》

  瓶,又通平,在传统文化中通常以瓶寓意平平安安之美意。在扬州传统雕漆工艺品中,瓶的类型并不少见。有蒜头瓶,有凤尾瓶,还有扁型瓶等,还有一些大件的花瓶,有独立存在的,也有成对存在,美好的寓意加上端庄的造型,让扬州雕漆工艺中瓶类作品也一直处于非常畅销的地位。

  雕漆花瓶《御苑仙宫、云海仙境》的创作,恰逢古城扬州2500周年大庆,为了庆祝城庆,留下一些时代的传世之作,我想到了创作一对花瓶的构想。一对花瓶,既寓意好事成双,还有平安吉祥的美好祝福。为了表现出祖国的大好山河,我决定区别于以往一般对瓶都是一样图案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山水题材来表现作品画面,使得作品也更加的有看头。

  为了区别花瓶的画面,我们还特意给每一只花瓶身上雕刻了一首不同的诗,,其中《御苑仙宫》的内容为:“金舆翠辇迎嘉节,御苑仙宫待献春。淑气初衔梅色浅,条风半拂柳墙新。天杯庆寿齐南岳,圣藻光辉动北辰。稍觉披香歌吹近,龙骖日暮下城闉。”主要描绘了仙气缭绕下的建筑堪比仙境,让人仿若处于仙界之感。《云海仙境》的内容为:“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昼漏希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则同样描绘了仙宫故事情节,两个花瓶相互呼应,让人彷如处于一个伟大的神话故事情节里,在仙雾缭绕之间,发现最美的风景。

  此次创作的花瓶体型较大,高度就达到1.6米。花瓶胎体之上,亭台楼阁、溪流飞瀑,同时既有参天大树,又有低矮脚草,高高低低,错落有致间呈现出山水之美,作品画面之美。为了表现作品的立体效果,我们采用高中低浮雕多种雕刻技法、多种皴法相结合的创作技法,表现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在创作之中,我们继续采用扬州传统雕漆特色中无处不刻,无处不精细的特点,将立体浮雕和雕漆锦纹相结合,使得作品无论是转到那个画面都有看头,都可以欣赏到美景,保证了作品画面的艺术性。

  二、关于雕漆花瓶《御苑仙宫、云海仙境》的艺术价值

  红雕漆技艺历史悠久,在唐代时期就见诸记载。在《髹饰录》中关于雕漆的记载有:“唐制多印板刻平锦朱色,雕法古拙可赏,后有陷黄地黄锦者。”说明唐代就有双色雕漆的出现,可见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艺术水准,且以红色为主。而在北方也称红雕漆为剔红,《髹饰录》有记载: “剔红,即红雕漆也”。红雕漆技艺随着历史的发展,技艺手法也日渐成熟。宋代雕漆器曾大行其道。明人张应文在《清秘藏》中指出的:“宋人雕红漆器,妙在刀法圆熟,藏锋不露,用朱极鲜,漆坚厚而无敲裂痕……为绝佳耳。”这种工艺和技法水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元代出现了著名的张成、杨茂、张敏德等雕漆名家,不仅丰富了雕漆技法,同时也将雕漆工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明清时期雕漆工艺达到顶峰,不仅器物造型多,且因为很多为皇家所用,雕刻更为精细繁杂。此时,雕漆工艺还逐渐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北方雕漆多以雄浑豪迈,刀锋明显来为表现,南方雕漆则继续保留着刀法圆熟,藏锋不露的特点,这也是当今南北雕漆的主要区别所在。雕漆花瓶《御苑仙宫、云海仙境》则继续保留了扬州雕漆的刀法圆熟,藏锋不露的特点,主要创新点则体现在花瓶的造型上,突破了传统的对瓶相似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画面相互呼应。可以说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之作。 此外,红雕漆花瓶《御苑仙宫、云海仙境》由于瓶身体积大,制作难度也非常高,而作品中却是万千山水、丝丝缕缕中无一处有断纹,有缺憾,体现了扬州当代雕漆较高的艺术水准。

  三、关于对传统雕漆技艺的传承研究的重要性

  扬州雕漆历史悠久,技法丰富。从扬州博物馆的雕漆捧盒我们可以看出工艺之精湛,且越小的器物对工艺的考验越精。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清代的雕漆之精细和艺术水准是现当代难以企及的,但是也有专家学者认为,随着技艺的进步,现当代的很多雕漆精品流传到后世也必将是传世之作,值得后人去研究。

  而作为当代扬州雕漆的从业人员,我觉得我们应该在吸取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技法种类来丰富我们的雕漆表现手法,故步自封或者是完全脱离传统工艺本身都是对传统雕漆的背离。同时,在传统技艺传承方面,我们也看到现在很多工艺还是主要采取“师带徒”的传统方式就,经验式传承为主,这固然也是我们传承传统工艺的一种主要的方式,而且学徒期也非常的长,这也是红雕漆人才难以培养的主要原因,我们也希望能有一些专家、学者参与进来,对红雕漆工艺技法进行深度的解析,让更多的对红雕漆热爱的人员能够亲身参与进来,相信一定会对传统雕漆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世襄 《髹饰录解说:中国传统漆工艺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12

  [2]张燕 《扬州漆器史》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

 

作者简介:

  阚凤祥,男,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2000年创办扬州市广陵区润祥漆器玉器厂。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