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转型视野下的玉雕人才培养探究

[日期:2017-03-0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随着玉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型玉雕人才遇到空前挑战,怎样培养玉雕人才是业内关注的重要问题。尤其在经济转型视野下,行业内外对玉雕人才培养提出诸多构想、讨论,但是最终落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转变上。本文就是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学校玉雕人才培养方案的转变进行探讨。

 

  关键词:经济转型视野     玉雕人才     培养

 

  1 、前言

  从2007年开始,相关高校培养玉雕人才的教学活动快速发展起来,如果不是市场遇寒,玉雕专业大有快速蔓延势头。从目前形势来看,玉雕市场进入严冬时代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以技术型为主的培养理念也必须要顺应时代所需,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的玉雕人才。在这种形式下,探究玉雕人才的培养具有实用价值。

  2、 造型是转型的基础

  首先从玉雕工艺来看,虽然经过百多年的发展,但是形制方面基本上就没有任何突破,从业者基本上都是依靠工艺技术对前人的东西进行重复、模仿,一个成熟形制不但体现在造型上的完美,还要体现在艺术、文化、民族情感、人文思想乃至时代审美等各个因素的综合。

  其次大多数玉雕艺人传承工艺技术缺乏整体知识,能力欠缺,导致整个玉雕市场到处都是造型残次的玉雕作品。玉雕作品中的人体作品,大多数在造型上充满着病态的构成与元素,许多通过艺术层面把玉料材质的美感引向肉欲追求。玉雕工艺艺术层次和其他艺术比较,不但缺乏时代感,也无根本性突破,除了技术层面上选择先进机械工具显示出浓厚的艺术氛围外,其他方面根本无现代气息。

  3 、玉雕人才培养探究

  要实现经济转型,就必须要高度重视玉雕艺术造型。近些年,很多玉雕大师走进校园寻找他们缺少的知识,弥补他们缺失的美术教育。对这些雕刻师而言,技术已经达到一定境界,根本问题就是超越技术的艺术修养。假如一定要从技术层面进行考量,造型设计课程就成为培养玉雕人才的基础课程,因此做好造型方案是培养玉雕人才的重要措施。

  (1)平面造型;首先是中国传统造型,主要涉及到图案、中国画、白描及书法等各种课程,介于自然与抽象形态间的图案,一方面又自然形态的写实、具象及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可依据人类情感诉求,将抽象化的自然本质经过主观提取后呈现出来,即图案呈现出的单纯、静止的唯美。图案是工艺美术学科的重点课程,玉雕工艺就是将装饰性纹样处理当成琢磨、画活的依据。学习平面造型目的就是理解图案、构成玉雕图案的原理,讨论形式美的法则,通过训练把握形式美感。而且通过工艺制作,培养细致严谨的设计、训练完美、精准的艺术处理能力。

  其次西方体系造型;主要包含了平面构成、素描、图形创意、立体构成等各课程,而西方的艺术造型主要是以解剖学、透视学及色彩学作为理论基础,以求真的态度以及精准技法分析、表现及塑造对象,真实、客观的反映眼前所见。通过学习这些课程,目的就是探索规律、理解方法,掌握基本的技法技能,训练分析、观察、表达及理解对象的能力,从二维空间上解决运用造型的技法、形式处理等各种问题,通过培养眼手,培养基本观察能力、审美判断能力,组织及运用形式元素。

  (2)立体造型;雕塑类课程主要解决立体空间上的各种问题。处理立体空间的体块并而非是每个懂绘画的人都会,而学习雕塑课程,主要是引导从平面二维迈向立体上的三维、四维空间上的造型关系,训练空间上各类元素的布局、组织及表达等各种能力;通过泥料具有的可逆性,能够比较直观的修改比例、体积、结构及空间塑造,从而实现整体的形态效果,还可进行各种假设、分析,从中寻找出较为合适的造型方案。

  中国传统雕塑;这种雕塑属于意象造型的艺术,从秦兵马俑一直到汉说书俑,从霍去病墓碑上石刻的伏虎、跃马到南朝陵墓的天禄、麒麟等,这些典型例子都为中国传统立体造型树立标杆,并非依靠某个具体的指标说话,比如体积,而是要依靠整体展示的艺术性,也就是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精神气度去影响他人。通过东西雕塑艺术简化比较,主要就是阐明东西方的雕塑艺术各有所长,彼此可以参考对方的玉雕艺术,但是并非说明中国的雕塑艺术必然会影响到玉雕工艺。艺术美丑并非完全由它问世的时间先后所定,新问世的不一定美,早先问世的不一定丑。从意象造型来看,东西艺术都是如此。

  (3)玉雕工艺;虽说最终落脚点在教学,但是对于工艺技术部分,玉雕界对具体内容早就了然于胸,加上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已经打下了夯实的玉雕工艺根基,因此只需要在根基基础上不断加深造型。

  上面几个培养阶段,就是对东西方的艺术教学进行对比,通过具体物象比例、透视、结构、动态、体感及空间等各方面学习,掌握具体造型的原理、处理形式,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入意象造型回归到玉雕工艺,三个培养阶段互相依托、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缺少任何一个培养阶段都将导致人才培养方案不完善。

 

参考文献:

[1]陆乐.玉文化品牌意识下的玉雕营销人才培养[J].考试周刊,2015(07).

[2]苏淑娟.镇平玉雕工艺的传承与中国玉文化的传播[J].大众文艺,2012(03).

[3]沈彦昊,傅蓉蓉.海派玉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企业研究,2012(04).

  

作者简介:

  任永辉,男,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2007年创立老驴玉雕工作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