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玉雕创作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审读去脏挖绺,根据材料的料性、颜色、形状等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玉料的特性,设计出符合这块玉料独有的题材,利用构图原则将各种形象有机地组织成一个完美的画面来诠释主题思想。
关键词: 玉料处理 构图 俏色
玉雕设计是通过对玉料的审读,巧妙地运用玉石质地细腻、色彩丰富等特性结合构图原则进行构思与创作,把原本形体各异的玉石雕琢成一件件完美的艺术品。其中更是融入了设计者的情感、构思以及文化内涵。只有掌握了玉石的特性、构图原则以及巧妙地运用玉石的特色才能创作岀理想的玉雕作品。
一、去脏挖绺,因材施艺。
1.创作前对玉料进行前期处理
设计前需要对玉料进行观察,弄清玉料的形状、纹路,玉中有沒有绺裂,是死绺裂还是活绺裂,绺裂的大小、深浅、走势;玉中有没有“脏”,脏的部位、面积、深浅;玉中有没有石线、僵、棉、杂质等情况。
玉雕师必须充分考虑玉料中明显或暗藏的绺裂、瑕疵和杂质的分布情况,玉料上大的断绺和不能使用的杂质、瑕疵,要先切割,而玉料绺裂较深,或杂色、杂质深入玉料的内层,应当一层一层的剥料直至将料“摸清”为止。大多数的玉料是有瑕疵的,要达到完美,设计和制作是不能分开的。比如有小绺或含有石质的玉料有时利用好了还会给作品添彩,甚致能变“脏”为俏色。另外,设计师可根据小绺小裂的走势和特点雕刻成各种人物、花鸟等图案。只有在详细地查清质地、色彩、大小、光泽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设计创作。
2.因料设计,根据玉料设计符合材料的作品
因料设计、施艺是玉雕中首要的工艺,它的每一步直接关系着作品的品质和价值。玉雕工艺属于艺术创作,本无定形。它的随形制作过程需要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在服从于玉雕不可更改性和不可复制性的前提下,每件作品均需从料性、颜色、形状等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玉料的特性,要尽量保护玉的外形及高点,特别对于贵重的材料更应如此,在琢磨时做到在重量上的减少,而面积不感觉到减少,充分利用玉料的面积和高点,在感官上处理上要有扩大的效果。设计出符合这块预料独有的题材。尤其在人物、花鸟、花卉、动物题材的创作中更是天马行空,独辟蹊径,创造出独具美玉的好作品。
二、合理构图,升华主题。
创造生动传神具有个性的艺术形象是一个设计者一生的不懈追求,选择好适当的题材后就需要用各种形象将之具象化,艺术形象的获得往往选于构图的形成,只有形象产生了才能去“经营”它的“位置”, 用合理的方式组织成一个完美的画面来诠释主题思想,那构图在玉雕设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构图中应注意的问题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主次关系
玉雕作品要尽全力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这是唯一的创作任务,必须要把主体形象设计创作好,它是对表达主题起主要作用的形象,一切其他形象都要围绕主体形象来作各种不同形式的处理。如果主体和局部都平均刻画,那样的画面永远是不能完成的,只有把握好主次关系,雕刻主体部分来表现视觉中心,才能够出现整体效果,分清主次关系的玉雕作品才显得有对比和活力。
2.疏密关系
疏密是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段。疏与密也称做“开”与“合”。在构图中,疏密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构图中往往要表现的东西很多,特别是像树叶、竹叶之类相当繁茂的东西,疏密处理不好,就会有一团乱麻的感觉。因此,必须进行疏密的处理,做到密不透风、疏可跑马。这样就要求疏与密要有层次变化,使疏密有节奏,应注意疏密相间和穿插衔接,让气势神态得以贯穿,疏处着重形态的变化,密处注意层次的处理,做到虚实相生,分组呼应。总之,画面要繁而不乱,紧而不塞,松而不散,不论用哪种手法,都是为了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3.层次分明
玉雕不同于绘画,景物前后层次分明是给人以丰富多变和造成画面空间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层次和疏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辅相成,所以在完成构图是应一并考虑,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要注意前景的设计和做工。主体在重视前景的同时,决不能对后边的设计和衬景有疏漏,切不可疏忽大意,只有前后衬托,互补不足才能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4.多样与统一
构图只求均衡还不够,必须多样与统一相结合.整个作品既稳定又活泼才是比较好的构图。玉雕产品尤其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多样统一是优秀构图的基本条件。多样指物体的形态和布局要有变化,形成各种对比关系,如面积对比、形状对比、大小对比、曲直对比、疏密对比、明暗对比和色彩对比等。但是这些对比又要求统一于大的构图之中,求得对比中的统一.形成较为和谐的画面关系。比如山子雕中,若把几个人物一字横排或一字竖排,在形式上只有统一,就会造成呆板的感觉,缺乏生气。如果将人物进行疏密、重叠、错落组合,动态上寻求变化,就打破了呆板的排列组合形式,从而使构图既生动又活泼。
三、玉色巧用,妙趣横生。
俏色的运用是玉雕工艺中的一种艺术手法,这种艺术手法不同于绘画、彩塑、也不同于雕漆、珐琅,是利用玉石本身的材质、色彩、形体等特性,略施刀斧,自然成形,这种"不雕而雕"的工艺特别能显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造化之趣。创作题材中又分人物俏色、动物俏色、花鸟俏色、器物俏色,并施以适合的雕琢,将原石上的颜色、纹理,形态,等巧妙地运用和体现在作品上,每一块本色的玉料上,都有它独到的天然情趣,对它的创作只能根据玉石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体“按料取材,按材施艺“,而且还要因人制宜,必须要有独到之处。
玉石颜色丰富多彩,如和田籽玉多为白色,也有红、褐、黄、绿、黑、灰等颜色。通常艳丽的颜色被称为俏色。籽玉中有的表皮色彩丰富艳丽。玉雕创作必须根据玉料中的俏色进行巧妙构思、设计。巧用玉中的天然颜色,就有可能为作品增添独特魅力。著名的雕刻大师潘秉衡生前常说:“俏色要宁少勿多,俏要俏到点子上,一点为绝,二点为俏,三点为花”。所谓“绝”:是指俏色创作是玉雕俏色技艺中最高境界,它在艺术上表现为:绝无仅有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它能出其不意地引起观赏者拍案叫绝;所谓“巧”:是指对一件作品里主色调以外的一两种异色,或者在雕琢中突然出现的异色,进行匠心独运的处理、运用, 取得巧妙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绝妙之感;所谓“花”:是指玉雕作品中颜色到处运用,没有层次感,使观赏者感觉眼花缭乱,看不清主次。就是说,俏色不可多用,不可乱用,要舍得割爱,善于取舍,把俏色用的干净利落,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创作出精巧的艺术效果。巧雕对设计雕刻者的要求很高,就俏色利用而言,巧妙、俏丽是较为基本的功力,但若更上一层楼,雕刻者一定要全盘考虑,独具慧眼,精心构思,巧妙创作,去除瑕疵,遮盖弊点,突出特点,既要有精彩的布局构思,又要巧用各种颜色。只有“巧”得恰如其分,相得益彰,作品才有艺术感染力,才能令观者心领神会,回味无穷。在俏色巧雕中,除了要“象”之外,更要有“意”,即意境。一件成功的俏色玉雕作品不仅使主题在依料赋形的基础上与自然生态绝妙地吻合,更是创作者的知识阅历、灵感智慧和独到的艺术洞察力的完美体现。而这种充满韵味和魅力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总而言之,玉雕创作与设计不能主观意断,随心所欲。必须根据玉料的具体情况,因材施艺,这样才能创作出精品佳作。
参考文献:
[1]《白玉鉴定》陆华 钱振峰 福建美术出版社 2010年3月第一版
[2]《谈构图》张千一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3年6月第一版
[3]《玉雕制作技法》 陈咸益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9年4月第一版
[4]《玉雕创作与鉴赏》文少雩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8年9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张加辉,男,1981年生,助理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擅长人物雕塑及绘画。 2010年开始接触玉雕工艺,2013年进入扬州玉器厂从事玉雕设计制作工作,成绩出色。2016年9月,他设计制作的碧玉《蝶舞》在2016“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新人奖中荣获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