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雕刻动物题材创作的思考与实践

[日期:2017-03-0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动物瑞兽是木雕的常见题材,这类作品早先多用紫檀和黄杨木雕成,雕刻者大都采用立体圆雕,运用写实手法以及浪漫夸张的手法来塑造造型。动物类木雕题材都与祥瑞之意,与人们祈求福寿安康的心愿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木雕历史   苏式红木小件   动物木雕   吉祥寓意

我国的木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两件木雕鱼,距今有7000多年历史;距今7200年前的辽宁新乐遗址中出土了木雕鸟。该文物可以说是世界上保存最久远的木雕工艺品之一。战国时期木雕工艺已由商代用于制陶工艺中拍板的简单刻纹和雕花椁板的阴刻,发展到产生立体圆雕工艺。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施彩木雕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木雕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在此时期,中国的木雕艺术文化基本成型,后续不断发展,唐宋到明清时期中国的木雕技法日趋完美。特别是明清时期,木雕艺术得到空前发展,技艺更是丰富多彩,作品也更是精致。这一时期的紫檀、红木成为民间流传的优质雕刻用材,在苏州盛行。苏州专门从事制造小件的作坊和艺人辈出,技艺精湛。《苏州府志》《吴县志》等方志记载板方则是袁友竹,回旋(园件)则是邡四,皆一时之良工,并称赞他们的手艺是明朝一代的妙技。明清时期,苏州地区的红木小件制作工艺在历史上达到黄金时代,很多文人一起参与设计,这使红木小件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艺术表现力得到很大提高。

红木雕刻是以红木材料为载体进行雕刻创作的艺术,主要表现为红木家具雕刻、立体圆雕艺术品,以造型优美凝练、表里如一、做工精细、磨漆光滑、气韵生动、玲珑精雅、文化厚重而著称。红木雕刻艺术在长期实践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清秀雅致、线条明晰、纹饰精美、丰富细腻的独特风格,其技艺手法几百年来以世代相传或师徒传授的形式沿袭下来,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完善。  

苏州的红木小件雕刻,以做工细巧、造型讲究、文化厚重、细腻美观、玲珑精雅而著称。历史上,苏州出产的红木小件,专供宫廷、贵族、豪门以及文人雅士所用。红木小件雕刻制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微中见宏,往往以“小器大形”的制式成器,玲珑雅致又能给人咫尺千里之感。红木小件采用小块红木,通过锯、刨、拉、凿等工艺,运用传统的镂雕、圆雕、深浅浮雕级线刻等技法,以山水、云纹、花鸟、瓜果、蔬叶、虫鱼等为题材,雕制成文具用品、摆件等。

动物木雕小件更是常见的木雕题材,这类作品早先多用紫檀和黄杨木雕成,常用的还有花梨木、鸡翅木、乌木、瘿木、沉香等。题材有狮子滚绣球、太狮少狮、天禄、辟邪、卧龙、飞熊、金蟾等。太狮少狮、天禄、金蟾等动物瑞兽,在竹雕、玉雕制品中也较多见。明清时期吉祥图案非常盛行,在红木家具雕刻中常见的动物雕刻纹饰有龙纹、螭纹、麒麟纹、狮子纹、凤纹、蝙蝠纹、鹿纹、象纹、鹤纹、羊纹、马纹、鱼纹、喜鹊纹等。这些图案借助文字谐音与寓意巧妙的运用于图案形象。

动物瑞兽木雕小件在传统写实的基础上,讲究造型生动夸张,圆雕手法运用熟练流畅的线条更显现其浪漫色彩。我的创作里动物题材比较多见,如《玉龙》、《马头》、《吉祥狮》、《灵兔》、《亲情》、《祥鹿赋》等。《马头》运用的夸张手法,特写马的头部特征,而神采俊逸的马也是历来各种艺术表现的主题。马在中国古代是民族精神的代表,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是奔放活跃的角色。所谓“龙马精神”都是对马的赞美,也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一种精神。《吉祥狮》是立体圆雕传统瑞兽题材的代表体现,在吉祥图案中,狮在古代作为一个物种和猛兽从西域进贡到中华,在中国文化中被全面接受,图像成为中国吉祥图样的一个主要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狮子文化。在中国古代建筑与器物上,狮子随着佛教的传播成为必不可少的吉祥装饰图样。狮子形象遍布寺庙、官衙、府邸、宅院、桥梁、宗祠等处,各种狮子的雕塑、图像,或者可爱顽皮,或者体态旖旎,已经不是勇猛凶残的草原之王,而是成为一个吉祥可爱的动物形象。顽皮可爱、憨态可掬,是一种吉祥的图案。狮子不仅仅是动物,而且是一个覆盖欧亚大陆的文化符号,对于芸芸众生而言,狮子是凶猛的动物还是遥不可及的神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狮子形象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成为寻常百姓家的吉祥物,这是狮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样百出且具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祥鹿赋》用红木雕刻立体圆雕形式塑造了一群梅花鹿造型。鹿为中国常见的动物,形体奇特,四肢细长,身上长有漂亮的花点,母鹿还长着支角,形象可爱。在吉祥图案中鹿与禄谐音,象征吉祥长寿、富裕、升官之意。《祥鹿赋》这一组梅花鹿造型,形态各异,或立或卧,或回头张望,饮水吃草,相互玩耍,抬腿扶身,群鹿神态安祥,在大自然中和谐美满。

在红木小件雕刻中,传统的题材瑞兽类小件占有一席之地,雕刻者大都采用立体圆雕,运用写实手法以及浪漫夸张的手法来塑造造型。总体来说动物类木雕大的高不过尺,小的可以一手盈握,可至于书案、书架摆设,也可随身携带或者系挂。动物类木雕题材都与祥瑞之意,与人们祈求福寿安康的心愿有密切联系。在中国人的心中,吉祥寄托了来百姓全部善良的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木雕》,肖立/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7月第1

2、《中华吉祥装饰图案大全吉祥动物》, 钱正盛、钱正坤主编,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69月第1

3、《苏作木雕》,姜晋/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4月第1

4、《百工录—红木雕刻》,钟锦德/著,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2月第1

作者简介:

钟斌,19868月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工艺美术师。20086月师从父亲中国工艺美术术大师钟锦德学习红木雕刻、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和设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