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红木雕刻是一门循序渐进的艺术,匠人们必须从最基本的雕刻手法学起,用心体会其中的奥秘待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之时,便可继续学习深层次的技艺。
关键词:红木雕刻 传承 技艺
常言道:“三分长相,七分打扮”。雕刻对于红木家具而言,好比是淡妆浓抹的装饰,或者说是色彩艳丽的衣裳,它在传统红木家具制作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赋予了红木家具以新的审美含义。同时雕刻也是对红木材料的一种珍惜和尊重,使其运用恰到好处,最大化的展现其价值。当然,这里所说的红木雕刻并不是泛指所有的红木雕刻,仅指纯手工的红木雕刻。
尽管如今机械雕刻得到了大规模的运用,它能大大提高家具雕刻的效率,但是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表达形式,只有手工完成的雕刻作品才能包含雕刻者的思想和灵魂,表达传统文化的精髓。雕刻匠人以刀代笔,在一凿一铲间融入了无限的情感,赋予了红木作品灵动的生命力。
雕刻手法——循序渐进的刀尖艺术
红木雕刻是一门循序渐进的艺术,匠人们必须从最基本的雕刻手法学起,用心体会其中的奥秘,待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之时,便可继续学习深层次的技艺。如果急于求成,跳级学习,最后便只能一事无成。在红木雕刻中,常用的四大手法为线雕、浮雕、透雕和圆雕。
线雕
线雕极其讲究刀法,是所有雕刻技法的基础,也是最简单的红木雕刻手法。一般是指以阴线或阳线作为造型手段的纹样雕刻。追溯历史,最原始的线雕是骨器上的线刻,它是原始社会雕刻萌芽的产物,是一存最早的雕刻品种。红木家具的屏风、箱柜类家具表面上常用线雕手法刻植物的花朵、叶脉,动物的毛、须等图案,以及书款、书铭等文字,画面生动优美,线条流畅自如。线雕是在一个平面上做加法和减法,所以其可分为阴雕和阳雕。
浮雕
浮雕是日常中用得最多的一种雕刻手法,它是指在一个背景平面上,雕刻出适合从正面观赏的凸起的半立体形象。浮雕适宜表现内容复杂、场面宏大的山水风景、楼台殿阁、街市等复杂的场面。较线雕来说,浮雕较为复杂,除了要把握雕刻线条的流畅之外,还要保证雕刻图案的准确性,要活,要生动形象,所以其雕刻难度远远超于线雕。
浮雕,有深浅之分,深浮雕纹面凸起,多层交叠,接近于雕塑,画面构图丰满,疏密得当,粗细相融,玲珑剔透。浅浮雕以刀代笔,如同线描,接近于绘画,线条较流畅,有清淡、静雅的艺术效果。
浮雕的装饰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要胜于其他任何一种雕刻表现形式。尤其是深浮雕,在一个平面上分几个层次叠加,二层、三层、四层,循序渐进,到达四层的时候比较接近于透雕,正是因为这种深层次的立体感,使其能表现复杂而生动、真实而直观的场面,引人入胜。
透雕
透雕是指将底子镂空不留地的一种雕刻方法,用来表现雕刻物的整体形象。镂空的方法是使用钢丝锯拉空后再进行雕刻,也可以“半镂半雕”,就是部分用钢丝锯拉空,部分用凿子剔空。
透雕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大体有两种,一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有的为单面雕,有的为双面雕。单面雕一般只透雕正面,不雕背面,多见于椅背等不见人的部件处;双面雕是指在正面和背面两面均透雕图案,多见于床围子、衣架的中牌子、座屏的屏框等正背两面都外露出,层次丰富,观赏性强。二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也称凹雕,镂空雕,指在透雕正、背两面的同时,还要用刀透空纵深部分,使图案立体逼真。所以,镂雕其实也是透雕中的一种,它是一种穿插的艺术。
圆雕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适合从多角度观赏的动物、植物、人物等图案雕刻。圆雕富于装饰性,其作品极富立体感,生动、逼真、传神,多见于红木家具的端头、柱头、搭脑两端、腿足、底座等部位,以广式家具最为常见,而在红木小件中圆雕也是运用最多的雕刻手法。圆雕一般从前方位“开雕”,同时要求特别注意作品的各个角度和方位的统一、和谐与融合,只有这样,圆雕作品才经得起观赏者全方位的“透视”。
半圆雕是圆雕中的一种特殊雕刻手法。它是根据运用作品雕刻深度的不同而灵活掌握的,比如深浮雕人物,头部可以用圆雕技法雕刻成比较立体的造型,而身体部分应当用半圆技法雕成平扁型的图案,才能满足花板平面深度的空间分配要求。半圆雕兼有圆雕的立体感和浮雕层次丰富两者的长处。
雕刻工具——雕刻匠人从事创作的伴侣
雕刻工具是雕刻家从事创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侣。在红木雕刻的工艺制作过程中,雕刻工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人巧莫如家什妙”、“三分手艺七分家什”。看一个人的手艺如何,只须观察一下他的工具便能知晓,好的雕刻者会根据需求自己制作一套得心应手的雕刻工具。在红木雕刻创作中,工具齐备,会磨会用,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巧,使行刀运凿洗炼洒脱,清晰流畅,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雕刻工具有根据各种图案的雕刻需求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平口刀、圆口刀、三角刀、斜口刀、刮刀、锉刀、弓锯等。此外,每种类型以口刃的大小又分不同的规格。所以一般来说,每完成一件红木作品,大约要使用到上百种刀具。
平口刀:刃口呈平直,主要用于劈削铲平木料表面的凹凸,使其平滑无痕。型号大的也能用来凿大型,有块面感,运用得法,如绘画的笔触效果,显得刚劲有力,生动自然。其刃口宽度一般为5-40毫米,切削角约30度,刀体长为100-150毫米,刀柄长100-250毫米。
圆口刀:刃口呈圆弧形,多用于凿削图案中各种大小的圆弧面,每种规格的圆凿应配有相应弧度的青磨石进行刃磨,以确保其弧度的精确度。圆口刀在雕刻传统花卉上也有很大用处,如花叶、花瓣及花枝干的圆面都需用圆刀适形处理。圆口刀横向运刀比较省力,对大的起伏、小的变化都能适应。而且圆口刀的线条不肯定,使用起来灵活且便于探索。其刃口圆弧为120度-180度,一般为135度,刃口的弧长一般为6-35毫米。木柄长一般为100-250毫米。
三角刀:刃口呈三角形,因其锋面在左右二侧,锋利集点就在中角上。制作三角刀要选用适用的工具钢(一般用4-6毫米的圆钢),铣出55度-60度的三角槽,将两腰磨平,其口端磨成刃口。角度大,刻出的线条就粗,反之就细。三角刀是单线浅雕的主要工具,专用于毛发、松针、茎叶、花纹、波纹等阴线条的雕刻。三角刀操作时,用其刀尖在木材上推进,木屑从三角槽内排出,三角凿刀尖推过的部位便刻画出线条。
斜口刀:刀口呈45度左右的斜角,主要用于作品的关节角落和镂空狭缝处作剔角修光。如果刻人物眼角处,斜口刀更好用。斜口刀又分正手斜与反手斜,以适合各个方向。
除了以上四种主要雕刻工具外,还有一些辅助雕刻工具,锉刀、弓锯等。
锉刀主要用途是可代替平口刀将刀痕凿迹锉磨平整以便修光,又可代替圆口刀或斜口刀作镂空处理。锉刀的作用还在于能大面积迅速地调整造型结构,并能与雕刻刀结合使用,将人物衣纹的辗转翻折处理得生动流畅,虚实有致。锉刀根据雕刻的不同需求又可分为毛锉、平光锉、麻密锉、锛子等。
弓锯用毛竹片拴上一根开有锯齿的钢丝制成,利用竹片锯弓的弹性把钢丝绷紧,便能锯割工件上的花纹,它是制作透雕的主要工具之一。
雕刻图案——带着历史文化信息的符号
红木雕刻中所涉及的雕刻纹饰图案种类繁多,它们不单是表象上的一张图、一幅画,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五千年悠久历史的载体,是带着历史文化信息的符号。有的图案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变迁,有的图案则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企盼与向往。
当然,图案纹饰并不是随意雕刻的,一般来说会根据作品整体的型来确定其设计与搭配。大部分红木作品会选用一些富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如灵芝纹、葫芦纹、福禄寿纹、仙鹤纹、祥云纹、珠宝纹等。此外,雕刻图案还能彰显红木作品主人的地位和品位,如宫廷的红木家具多以龙为主要雕刻图案,而民间百姓的红木家具则以草龙为雕刻图案的居多;文人雅士多数喜欢选松竹梅作为雕刻图案,而武官则选择麒麟的居多。
虽说红木雕刻为红木作品披上一件华美的外衣,使其能更具吸引力,但是并非所有的红木都适合雕刻。部分红木由于本身拥有美丽的纹理,一旦加入大量的雕刻点缀,反而会画蛇添足,把纹理本身独具的美给覆盖住。
明式家具的雕刻内容比清式家具要少得多,因为明式家具以黄花梨为主要材质,黄花梨为浅色红木材种,首先其本身纹理十分漂亮,其次由于为浅色材种,在上面进行雕刻,图案并不能很好地显现出来。所以黄花梨家具通常不加雕刻或者雕刻很少,就是为了能让人欣赏到其纹理线条,如果想做雕刻,那适合选线雕,简单精致。
而清式家具以紫檀为主要材料,紫檀本身颜色单一又较深,是非常适合做大量雕刻的材种,其雕刻越深,层次感就越明显,制作出的作品就越具立体感,更加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此外,清式家具由于用料厚重,器型较为笨重,多一点雕刻会使其更加灵秀精致。
作者简介:
钟斌,1986年8月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工艺美术师。2008年6月师从父亲中国工艺美术术大师钟锦德学习红木雕刻、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