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刺绣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工艺美术,苏绣作为其中的一枝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与高雅精致的艺术品位,列于四大名绣之首,享誉国内外。苏绣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历代特别是近代以来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本文通过近代苏绣艺术的分析研究,以及对现代苏绣艺术变革起深远影响分析,证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并且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苏绣艺术阐明了个人的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苏绣艺术 传承 针法
引言 刺绣自诞生之初就被用于服装之中,受机械化工艺的普及和民众消费心理的改变等因素影响,它逐渐退居一隅。如今在服装界面料二次设计大行其道的趋势下,苏绣作为一种重要的服装装饰工艺,凭借其独特的艺术美感、文化内涵和手工价值,重新回归于服装之中,迎来了它的发展新机遇。
一、近代以来苏绣艺术擅变的形式
(一)从传统题材到多样化的题材运用
刺绣一定要有画稿才能依样施绣,所以有“绘绣共工”的说法。然而画与绣的媒介、工具、方法与最终表现的效果是不同的。绘画是笔与色,在中国画中,油画、水彩画技法以不同的表现;刺绣是通过彩色线条和无数层组成的丝网,由光的反射而出现的明与暗、特殊而动态的肌理。因此,刺绣画稿又不同于一般画稿,需要适应针法色彩的表现特点以便于刺绣技艺的施展,要求题材构图简练、用笔工整、造型优美、线条清晰、色彩鲜明。
(二)新兴针法从诞生走向成熟
刺绣是通过运针技巧,变化色线组织来针画形象的,变化色线组织用针来创作画的运针方法就是针法。针法随着刺绣的产生而产生,经过绣娘的身传口授,不断实践,随着刺绣的发展而发展。苏州由于地处江南,当地人民,温柔优雅,审美情趣的民间刺绣艺术家滋养气质修养,刺绣艺术形成了“罚款,罚款,优雅的风格,干净”。针灸是随着题材的不同而变化的,刺绣、刺绣风格的变化以不同的风格来表现图像。而且针灸比较好,每次绣绣妈妈都认真对待每一件作品。从某种程度上绣绣刺绣加工和共同的主题决定了刺绣艺术的价值。
(三)绣制色彩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许多民间艺术作品中,形与色的巧妙结合造就了完美的艺术效果。“以色扶形”是民间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手段。我国的民间艺术作品大多具有艳丽夺目的色彩。无论是木版年画、纺织刺绣、还是皮影、灯彩都在优美造型的基础上注重色彩的处理,以此烘托出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
苏绣作品有实用装饰品和艺术欣赏品两类,传统苏绣实用装饰品是建立在美化人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人们将用祝福来庆祝,形式和内容表达了吉祥。它具有鲜明的色彩,丰富的装饰特色对比。实用刺绣装饰至今仍具有艺术生命力,深受人们喜爱。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审美特征,绣色分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优雅的时尚风格的产品。以绘画为传统的刺绣艺术欣赏的副本,进入文学和写作精神内涵的人,与精致的味道,颜色更精致典雅。传统刺绣与实用装饰或传统刺绣艺术欣赏,都以平绣为主要刺绣方法,颜色表现较为“单纯”。所谓单纯即每种颜色根据画面造型,运用规则的针法,表现点、线、面的图案造型,相互有秩序的搭配形成其绣制风格。
二、当代苏绣艺术的传承
(一)家庭式传承的具体形式
家庭式传承是指在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人群中间进行的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授和学习,出于一种保守的门户之见,它一般秉承“父传子”、“传内不传外”或“传男不传女”(有的行业传女不传男)等家族规矩,构成的传承链的保守性和封闭性,反映了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特征的中国宪法。家族传承是中国的主要形式延续传统工艺的发展,刺绣也过去的艺术遗产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苏绣艺术的家庭式传承中,传授技艺的工作主要由家中年长的女性来承担,其中以母女相授为主。一般来说,家中的幼年女性从小通过母亲口复一口、年复一年的口传心授,经过数年或者数十年的专心学习,才能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掌握苏绣的各种针法要领和刺绣技巧。
(二)师徒传承
师徒传承是传统工艺美术在家庭以外的主要沿袭方式,也是中国工艺美术沿袭千百年的基本传承机制之一。师徒传承一般由师傅挑选徒弟,师徒间往往具有一定的血缘、地缘或业缘关系,在民间就有“师徒如父子”的说法‘84。同时师徒传承是一种通过严格训练以达到提高技艺的传习方式,其学习效果不仅受徒弟个人因素影响,也受制于师傅的传授方式与表述能力。
师徒传承除了和家庭传承一样,有着口耳相传、心手相授的特征以外,它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其一,习艺者经过拜师仪式后正式开始习艺的过程,一般来说一个师傅教授一个徒弟,或同时教授几位徒弟,在习艺期间徒弟的行为举止受到严格的约束和管控。其二,在漫长的习艺过程中,师傅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教或不教、教多少,完全取决于他个人意愿。由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学习无法一蹦而就,短则数年,长则数十年。只有当师傅认为徒弟所学技艺已经达到要求时,徒弟方能学成出师。
(三)集中教育传承
集中教育传承是当代苏绣艺术传承中的主要形式,它有别于传统师徒教学中一对一的模式,而是采取开设班级,将学员进行有计划的组织,通过所设置的专业课程来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前两者相比,对一个更系统、更全面的知识内容的传承教授,培训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更加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专业学习的浓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沟通。如果家庭传承和学徒制在苏州刺绣的发展史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那么集中教育的兴起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和发展的现代和当代艺术的苏州刺绣。
四、结论
通过梳理苏绣艺术特色,寻求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定位,进而揭示当代苏绣艺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变迁过程中的生存和应用空间,并对其在各个领域的主要特征、系统分析总结了设计方法等方面。本文得出以下节点美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刺绣艺术一直在丰富,发展创新。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断的刺绣艺术中,新文化在世界上有着更加丰富的艺术魅力。今天的大同市趋势,苏绣艺术唯有其独特的民族性与创新性,才能永远立于世界艺术的不败之地永放光彩。
参考文献:
[1]王欣. 传统苏绣艺术中的闺阁绣研究[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76-79+93.
[2]周占贤. 苏绣艺术研究在戏剧服装中的运用[J]. 艺术科技,2014,11:84.
[3]刘宁. 近代苏绣艺术嬗变形式刍议[J]. 国外丝绸,2008,01:36-38.
[4]张蕾. 传统苏绣艺术的传承[J].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32-35.
[5]陈宇刚. 论苏绣艺术在戏剧服装中的运用[J]. 山东纺织科技,2015,04:34-36.
[6]冯雨. 苏绣艺术的审美特征与传承保护研究[J]. 艺术评鉴,2016,02:36-37.
作者简介
卢宝棋,1980年出生,工艺美术师,苏州高新区镇湖卢宝棋珍品艺术绣馆负责人。从事苏绣工作18年,自2009年以来多件作品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