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动画发展的思考

[日期:2017-06-0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动画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在国家的文化产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扶植,人们对动画产业的重视,都使得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呈现一片上升趋势,动画产业的发展前景也受到人们看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中国动画的发展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和民族文化融入到动画中,开创一条新的、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中国动画 现状 发展

 

  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发展动画事业,是最早发展动画事业的国家之一。我国最早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于1926年由万氏兄弟成功制作出来,这是我国动画事业的开始。从第一部动画片的出现到目前动画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动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我国动画事业创作出许许多多的优秀动画片。如《小蝌蚪找妈妈》、《神笔马良》、《葫芦娃》等,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动画作品,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动画给现代美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人们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上产生的效果,是由于动画工作人员将艺术融入到动画制作中,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动画事业的发展,积极投身到动画事业中去。在此,本文从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入手,就中国动画的发展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到现在,有过低谷阶段也有过辉煌时期。从1926年第一部中国动画《大闹画室》诞生起,随后的时间里,相继出现了水墨话剧《小蝌蚪找妈妈》、木偶剧《阿凡提》和《神笔马良》、剪纸话剧《海螺姑娘》等一系列优秀的国产动画作品。这些优秀的国产动画作品都获得各种各样的动画奖项,表现了我国动画事业的发展开始走向成熟道路。从此,我国的动画事业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国产动画事业进入到低谷时期,发展相对缓慢,此时的电视银屏上出现更多的则是一些日本、欧美的动画作品。为了拯救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动画操作模式, 我国投资打造了一部影院动画片《宝莲灯》,整部动画片运用了高科技制作,融入了许多新的元素,给影片增添了新鲜感,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也给我国动画事业重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国的动画产业发展,在时间上比日本和韩国都要早。但随着动画产业的变化和发展,我国在动画事业上的作品、技术和成就方面,已经远不如日韩、欧美等国家。目前我国的动画市场上,国产的优秀动画已经很少,我们看到的一些优秀的动画作品,大多数都是从日韩、欧美等国家引进的。中国的动画事业起步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却相对缓慢,而且在技术上落后于后起的国家。落后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动画作品题材范围狭小,过于针对儿童人群

  本文笔者根据多年来在动画教学方面的认识,就一些经典的动画作品来说,作者个人认为:经典的动画作品是在适应当时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体现着当时社会的发展个文化的繁荣。过去的一些经典动画也是一些动画制作公司常常进行翻拍的对象,但是翻拍出来的效果往往都没有预想中的好。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动画作品的市场上的地位没有做好。

  中国动画作品在市场上的定位主要针对的观众人群是儿童或者是低龄人群,动画作品的市场定位过于狭小,仅仅局限于儿童或者是低龄人群,忽视了成人市场的动画“消费”情况。在动画产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成人市场被忽视了,使得成人动画市场长期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因此成人市场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动画服务对象本来就是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的,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都会有喜爱动画片,动画应该和电影、电视一样,只要人们喜爱观看就可以,不用针对儿童人群,这样会使得动画市场的发展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现如今是二十一世纪,现在的社会节奏、家庭关系和教育方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科技不断进步、网络化信息化发展速度快,现在的儿童相比以前也逐渐开始早熟起来,从某程度上来看,低龄儿童也会觉得他们所看的动画片过于简单、幼稚,没有什么内涵。如果中国的动画作品消费市场定位还仅限于儿童或者低龄人群的话,那么动画事业未来的发展会逐渐失去竞争力。

  2、动画制作技术落后,创作缺少创新思维

  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从开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纵观这期间的动画作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大部分动画作品的题材都是来源于一些神话、传说,例如《哪吒闹海》、《葫芦兄弟》、《封神榜传奇》等。还有一些以动物为主题的,像《黑猫警长》和《喜羊羊与灰太狼》等。虽然说这些动画创作的题材能够吸引儿童人群,但是却得不到成人的亲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动画行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动画运营出现了商业化模式,制作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科技,已经越来越和电影、电视相靠近,且动画的题材也越来越广泛,能够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观看。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要想与世界接轨,就必须引进先进的制作技术,在制作方面也要有创新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动画制作技术落后、思维定势的局面,重新开拓中国动画事业美好未来。如果动画产业的发展还停留在技术落后、没有创新想法的阶段,那么必将严重制约着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3、动画产业人才缺乏,政府投入资金不足

  在我国,据不完全资料统计,我国从事动画行业的人数大约是1万左右,大概占韩国的1/30,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各行各业对动画产业没有足够的重视。我国的人口有14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3,而国内仅有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两家生产基地。论人口和国土资源,我国都远远超过日本,但是日本人的动画人均拥有量是300—480秒,而中国的人均动画拥有量则只有0.0012秒。在我国,相关政府组织没有投入资金和政策支持,是导致动画产业没有很好发展的主要原因。相反,现在国内有不少的民营组织和个人组织,因为对动画产业有兴趣而积极投身到动画行业中,这些组织的人员大多是是年纪轻、有热情的,唯一不足的就是缺乏资金投入,加上政府没有相关保护政策,使得动画产业发展脚步缓慢。因此,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才能、有工作热情的人才加入,更需要的政府政策的保护和资金的扶植,只有国家对动画产业重视起来,才能让动画产业的未来发展更合理、更有序、更繁荣。

  二、中国动画事业的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3D技术给人们视觉上带来了新的感受。3D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科技,在电影、动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动画制作公司开始将3D技术投入到动画制作中,3D动画产业正逐步发展起来。3D动画的效果是观众们有目共睹的,随着3D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现在的3D动画呈现给大家的是一部高科技、高水准的动画,改变了观众们传统的视觉效果。具有代表性的3D动画《功夫熊猫》,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看过,动画的主要情节讲述的就是:小熊猫背负着振兴种族的使命,刻苦学习中国功夫,历经千难万险,了解到了世界的广阔。这部动画作品是从德国人米歇尔•勋曼博士手里“拿来的”。动画片中的元素都是中国的,但是为什么会由一个外国人创作出来。就动画制作的技术和设备,我们自己完全有能力制作出来,但是我们唯一没有的就是动画的创意和创造性。目前动画市场发展不断日益壮大,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除了要有新型的技术和先进设备,最主要的还是要有创新的想法和创造型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在当前中国动画发展的市场上处于不败地位,取得优异的效果。

  目前我国动画市场上,除了国产的一些优秀动画作品,外来的动画作品正冲击着我国动画市场。纵观世界其它国家的优秀动画作品,以日本和欧美为代表的动画制作技术可谓是遥遥领先。就日本和欧美的动画作品特点来看,日本的动画作品特点主要表现在:动画作品题材丰富、新颖,动画作品内容情节诙谐幽默,动画作品画面效果清新淡雅,因而受到消费观众们的喜爱;而欧美的一些动画作品特点则是:动画作品场面恢弘壮阔,动画作品本身科技含量高有多,动画作品投入大、制作大,使得不同国家不同年龄段的消费人群们为之着迷。例如,3D动画电影《阿凡达》的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3D电影的狂潮,无论是《阿凡达》动画电影的题材、画面、科技含量和视觉效果,无不让人为之惊叹。随着3D电影《阿凡达》在全球票房大获成功后,越来越多的3D动画电影开始接踵而来,3D动画电影的浪潮也开始席卷到中国。面对越来越多的外国动画涌入,在这种情势之下要想中国的动画未来发展起来,必须要加强国产动画产业的建设,在已有的动画制作技术上,学习和引进外国优秀动画技术和动画制作模式,加强国产动画事业的发展,拓展动画市场的消费,努力让国产动画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更好的发展下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动画事业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要抓住时机大力发展国产动画事业。在动画未来发展的道路上,除了要努力发展动画事业,也要重视动画事业过去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动画发展与外国动画发展的差距,要努力提高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水平,创作良好的动画发展环境。中国未来的动画发展事业要壮大,就要将传统的民族精神内涵和先进的技术、理念相结合,要借鉴外国先进的发展模式,走国际化、产业化、科技化发展道路,不仅要让中国动画在本国市场上蓬勃发展,也要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了解我们中国动画,喜爱我们中国动画,要将中国的动画作品推向世界、走向世界。

  结语:从中国动画这些年的发展道路来看,我们看到中国动画的诞生、发展和蜕变。中国动画的发展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要开创一条新的发展道路、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要将中国的一些传统元素和民族文化融入到动画中。动画不仅是一种影视产业,也是一种文化推广、宣传的方式,我们要努力发展好未来动画产业,要让更多的人们重视动画事业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 张立. 对中国动画教育发展的思考[J]. 理论月刊, 2006(2):101-103.

  [2] 周艳, 魏杰. 对中国动画发展之路的思考[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0(3):418-420.

  [3] 金昱. 对中国动画发展的思考[J]. 戏剧艺术, 2006(6):101-106.

  [4] 凌士义. 对中国影视动画发展的思考[J]. 电影评介, 2006(10):38-39.

  [5] 葛卉.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模式反思——关于“喜羊羊”的新思考[J]. 当代传播(汉文版), 2011(3):65-67.

  [6] 邓强. 海纳百川——关于中国动画艺术风格的思考[J]. 当代艺术, 2012(3):57-57.

 

作者简介:

  肖宏,1977年出生,苏州人,1999年毕业于苏州大学,2013年毕业于江南大学,本科、学士学位,高级工艺美术师。长期从事工艺美术教育工作,现任教于苏州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为苏州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美术学科带头人,苏州市技工院校传统工艺学科带头人,苏州市技工院校动漫中心教研组组长。 美术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在全国、省部级大展中获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