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核雕的设计

[日期:2017-06-0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好的核雕固然以雕工见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核雕需要体现当代人的设计理念,即便是有的传统题材亦应该要有现代人精神追求的体现。如何才能更好的体现核雕的设计感是一个需要通过思考才能实现的问题,核雕从业者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才能取得质的飞跃。

 

  关键词:核雕 设计 现代 艺术感 创意

 

  一、现代核雕的发展与问题

  核雕是以精细雕刻技法见长,在果核果壳上进行雕刻创作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苏氏核雕历史悠久,名家辈出,舟山核雕更是苏式核雕的主体,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质朴的艺术特色。如今,舟山核雕已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更需要注重提升核雕作品的艺术品位的目标。

  作为舟山村的一员,更作为须永培唯一的女儿,核雕像是我融在骨血里与生俱来的一项技能。从小便跟在父亲手下学习一笔一刀的雕刻,何处该如何下手都有迹可循,学的更多的是一种技巧,但文化传承的不应该仅仅只是这些。传承,我理解是一种有机的、是活态的,它是仍然活在当下的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文化传承,像苏州的很多手工艺,玉雕、木雕、石雕还有我们的橄榄核雕,像这样的一些手工艺,民间艺术都是应该传承。

  任何一门艺术在每个时代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征,核雕也不例外,传统核雕大多是以核舟或是十八罗汉等一类寓意吉祥美好的题材为主,变化程度极其有限。要在这些前人已经做到几近完美的题材中有所突破,做出自己的特色并不容易,只靠日复一日的熟能生巧是不可能做到的,更不要说体现出时代特色了。

  如今,现代艺术在追求技艺精湛之上,更看重的是设计感和创新意识,核雕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想要更好的传承下去更不应该只局限于传统题材。复制前人的工艺和题材只是“传承”中“传”的部分,真正继承这门工艺需要我们融入时代的印记、自己的感悟。

  二、个人的学习感悟

  意识到这些的我开始摒弃之前所学的惯性技巧,回到院校开始重新从基础学起,素描、构图、设计……将过往的经验放下,抛开传统的桎梏,重新像一个新手一样思考下刀的力道与角度。要想将核雕做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必须要现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对核雕要有自己的理解,核雕与其他手工艺一样,是传达的工具,反应了时代诉求与人文精神。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与核雕发展息息相关的专业知识,也让我深刻了解到了自己身上所欠缺的地方,以后要多向各位教授学习和讨论。所谓的“工匠精神、匠人之道”不仅仅是物质生产领域的需要,精神产品生产领域也同样需要。为推动手工艺与民间艺术发展,需要倡导一种新苏作的设计与制作,推出原产地苏作的标识,进行新苏作的认证和准入,面向我们苏州的设计未来,要多推动我们当下工艺美术的研究、继承、发展,以及设计的活动。这是我们这些手工艺人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根据张西昌教授所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在我们古代“文治教化”与没有教化的“野蛮”是形成对比的,在现代的理解中“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世界各地学者对文化的定义各不相同,有多大160多种,而我们现今通行的解释就是指区域人群自古以来在这一区域而创造出的与自然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物质的、精神的成果总和。而我们的“吴”文化都反映了吴地人民为了生存从而产生的对自然的依靠、从而摸索出与自然相适应的生存方式,这一方式在我们的文化上有了具体的反映。

  因此现代核雕艺术的发展正是要遵循这一原则,体现出“吴”文化的发展与变迁,表达出工匠精神的传承。需要对文化充分的了解,更要看到时代发展的步伐,深刻体会时代、人民、市场的诉求,不是迎合,而是表达这种诉求,将核雕艺术作为一个传达的口舌,从形象设计上体现出时代的特色,传达作为核雕传承者的语言。

  即使是传统题材,我们也应该看到题材背后的文化传统,将传统核雕题材中的文化或是故事背景传承下来,再以现代的语言去表达,做出现代人的特色,即使是一个细节的变化、一个线条的走向,也能反映出当代人思维方式的变迁。核雕制作是一个静心的过程,而设计核雕是一个思考的动态,在这一静一动之间,找到平衡,将岁月的流逝与升华凝聚于刻刀之上,勾勒出时光是一个匠人应该有的素养。

  记得李小伟老师所讲到的国家知识产权《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中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这也是我们对文化的一种保护,对自己创作的尊重,们每个人都应该要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法律对于文化的保护更是一种对我们创作创新的支持与鼓励。戴敏华教授和张朋川教授讲的《装饰纹样与中国图案设计源流》让我重新理解了装饰的定义,所谓的装饰就是艺术,就是把自己对美的理解运用到装饰中去,让这种美通过不同材质、不同式样的硬装或者软装去表现出来,核雕也是如此。

  三、首次尝试的结论

  《中国梦.强军梦》就是这样一件属于当代人的作品,曾经有人形容这件作品是把整个中国都刻在了一个小小的橄榄核上。诚然,在这样一颗小小的橄榄核上,不仅凝聚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更能看到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富饶都得以一一体现。这件作品不仅仅表达了我与父亲对祖国深深的挚爱,承载着我们浓浓的中国心,是一件以心雕刻的作品。

  现当代核雕的发展当从自身出发,以感动自己的情怀去雕琢作品,将核雕作为内心表达的产物,以核雕去传达这样一种感动。从自己立身的时代背景去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解析出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将传统核雕文化打上现代的烙印,体现出现当代的设计感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指尖上的艺术——浅谈苏式核雕》南京师范大学陆梦嘉 《大众文艺》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2015, (14)

  【2】《苏州橄榄核雕揽胜》 徐华铛,翛然,姜跃进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01

  

作者简介:

  须壬秋,1982年生,工艺美术师。从小跟着爷爷、父亲学习核雕至今已有15个年头了,近年来也在各大报纸媒体上多次报道刊登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