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肌理是现代玉牌中重要的视觉构成元素,具有可触的质感,在玉牌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现代玉牌中肌理的类型,即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探讨了肌理在玉牌中营造的视觉形式美和材质美。
关键字:现代玉牌、肌理、形式美、材质美
玉牌的历史悠久,外形或方或圆,题材多样,在方寸之间往往别有洞天,让人爱不释手,早在明代就有极富盛名的吴中“子冈”牌,以造型、雕工、意境等独步天下,造成当时一牌难求的盛况。在当代,玉牌仍然是现代玉雕中深受大众喜爱的类型,流行和田玉、翡翠等多种材质,造型千变万化。优秀的玉雕师在设计玉牌时大多会巧妙的处理、创造作品表面的肌理,以此给作品带来变幻无穷的视觉效果。玉牌中的肌理是指作品表面错落不平的纹理结构组织,具有可触的质感。其中既有由人工雕琢而成的纵横交错、高低相间的视觉形式,又有天然形成的色彩斑斓、粗糙不平的样式。肌理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是设计玉牌时常用的一种形式语言。创作者可以根据玉牌材料的特征,应用刚与柔、强与弱、高与低等形式法则,以服务主题为目的,灵活的应用各种天然肌理和人工肌理,最终在作品中形成个性的形式美和材质美,造就别拘一格的艺术特色。
一、玉牌中肌理的类型
从人们赏、玩玉牌的行为分析,玉牌不但从视觉上带来形式美感,而且经常与人手发生亲密接触,因此,人们不仅要欣赏玉牌表面肌理形成的形、色、意,还要通过手来感触作品表面高低不平、错落有致的肌理,体验其中营造出的材质美感。
1、自然肌理
自然肌理是玉石材料表面天然形成的深浅不一、色彩不同的纹理,与人工设计、琢磨出的纹理有本质区别。但是,在设计玉牌时,这些天然肌理需要根据画面及主题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以服务于作品的主题。以和田玉材质的玉牌为例,传统的和田玉牌大多数为单色,当时的设计师会避免或去掉材料表面天然形成的肌理,认为这些属于材料上的瑕疵。随着现代审美情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玉雕设计师倾向于将原料中的皮壳颜色及深浅不一的肌理通过巧妙的处理保留在玉牌中,让打磨光滑的玉料与粗糙的皮色形成肌理上的差别,产生别有意味的视觉形式。
自然肌理服务于玉牌的装饰主题,在作品中或多或少,面积、位置等几无定法,根据材料的特征和作品的主题而定,有的满布玉牌表面四周,有的仅仅出现在一些形体或边沿的局部,与其它质感的肌理形成别样的对比关系。以新疆和田籽料为例,大部分材料表皮布满皮肤毛孔一样的细小砂眼,犹如凹凸不平、大小不等的麻皮坑,常见的色彩有枣皮红、黑皮子、秋梨黄、黄蜡皮、洒金黄、虎皮子等,皮壳表面的肌理形态各式各样,有的是云朵状,有的呈散点状,几乎没有完全一样的形式。现代设计师在以此制作和田玉牌时往往会以这些自然肌理为基础进行构思,根据作品的装饰主题处理这些自然肌理,让其与玉牌中打磨光滑的人工肌理相互衬托,以此凸显主题。而翡翠则与和田玉不同,其中的自然肌理要么与材料自身的瑕疵有关,如棉、杂质、石纹等,在设计玉牌时要想办法将其剔除,或者将其巧妙的处理成服务于主题的人工肌理,要么利用其中丰富的颜色,将飘花、渐变色等根据面积大小处理成不同质感的俏色。
2、人工肌理
人工肌理是设计师通过巧妙的构思,在玉牌表面通过各种工艺方法琢磨出的能够触摸的粗糙或光滑、硬朗或柔软、凸起或内凹的纹理。与此同时,巧妙的金、银等镶嵌工艺亦能在玉牌中形成独特的人工肌理,金、银的光泽与玉牌的质感会形成别有特色的对比关系,往往能够产生与众不同的视觉美感。玉牌设计师在应用人工肌理时目的不在肌理本身,而是将其作为设计师表达审美情趣的载体及形式语言。人工肌理在作品中既能起到装饰主题的目的,以突显玉牌中的秩序关系,又能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营造整体的形式美感。人工肌理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雕刻手法表现,常用阴刻、阳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等工艺,肌理的形态在作品中往往各有不同,有疏密、高低、长短、大小等形式差别。人工肌理在作品中能够形成丰富的体积感,在承载主题视觉形象的基础上体现出独特的质地与光泽。玉牌中常见的人工肌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具象肌理与抽象肌理。
具象肌理是通过一些造型要素塑造客观存在的形体、纹饰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纹理,大多以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线条或块面组合而成。这类肌理往往依托于具体的视觉形象,需要应用抽象思维将其从作品中抽出进行单独分析。以作品《花开富贵》(图1)为例,中间的牡丹花为高浮雕,花瓣的结构准确,造型洗练而饱满,花蕊上的蝴蝶为浅浮雕,二者形成了起伏、错落的肌理,层次丰富,与作品四周打磨光滑的平底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凸显出牡丹雍容华贵的特色。
图1冯亚作品:《花开富贵》
抽象肌理是为了表现某一主题而特意制作出的人工肌理,纯粹是为了表现作者的主题思想而创作的肌理形式,在作品表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根据主题的需要来组织。例如,一些受到文人画影响的设计师常常在玉牌中模拟中国画中的多种皴法,在局部形成一种独特的纹理,既能衬托、突显作品中其它质感的形体,又丰富了画面中的视觉形式,表现出一种多样、统一的视觉效果。
二、肌理的艺术特色
1、营造形式美
玉牌表面变化的肌理通常依托于各种各样的组织结构或色彩,或具象,或抽象,有平滑、坚硬、柔软和厚薄等属性,是营造视觉形式美的重要基础。具有视觉形式美的作品大多主题突出,层次丰富,具备清晰的秩序关系。单一的肌理本身并不能营造出形式美感,画面中大多需要依靠作品表层形成的多种有差别的肌理,从视觉上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让这些肌理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光滑的更光滑、粗糙的更粗糙,因而有的肌理在画面中是主角,而有的则是用来当做陪衬,在作品中会形成清晰明确的层次关系,最终有目的的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
设计师在组织肌理时,可以应用其疏密、大小等形式法则在作品中表现主次关系,最终营造出形式美感。有的玉牌四周大面积保留材料表皮的自然肌理,在中间局部雕琢主题形象且将其打磨光滑,二者之间的差别及面积对比恰好烘托出作品的主题;有的玉牌四周装饰细碎的连续纹样,以短线及小面为主,而中间的则以长线及大块面表现主题形象,形成了良好的层次关系,主题形象一目了然;还有的玉牌中通过肌理中点、线、面的起伏强弱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背景和前景之间的关系十分清晰。
2、表现材质美
玉牌在选材时大多考究,但是材料中或多或少几乎都有天然存在的瑕疵,如翡翠中的杂色、斑点,和田玉中的棉、皮壳等,常常需要设计师巧妙、灵活的进行整体设计,将其处理成俏色,最终在同一件作品中出现多种不同的质感且服务于主题的肌理,充分体现材质美。除了在视觉形式设计上能够形成有差别的肌理,不同的加工技术也会在作品中出现不同的肌理效果,一些玉牌中经常有意应用不同的抛光工艺形成亮光与亚光的肌理效果,有的地方粗糙,有的地方晶莹剔透,通过肌理的差别营造不同的质感,让人充分感悟不同肌理营造出的材质美。
总体而言,肌理的质感差别在玉牌中表现出独特的材质美,让观者能够驻足品味材质的韵味。优秀的玉牌中往往有多种不同质感的肌理在其中交叉出现,有的出现在具象的形体中,有的出现在抽象的符号中,几乎没有绝对的标准。
小结
肌理是现代玉牌设计中普遍应用的形式语言,能够有效的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罗丹说,艺术家所见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玉牌设计师往往竭尽全力,通过组织、设计作品中各种不同的肌理,赋予其视觉形式美感,表现的正是升华的大自然,最终营造出奇妙的艺术境界,形成一种心灵上的震撼力,这样的玉牌必定让人爱不释手。
总之,玉牌中的肌理能够让人在视觉、触感方面获得审美享受,肌理中高与低、粗糙与光洁、坚硬与柔软、规则与不规则、及各种相同或不同材料的组合与对比,通过人眼转换成视觉信息进入人的大脑,最终形成独特的形式美和材质美。
作者简介:冯亚,男,江苏南通人,1973年4月出生,中国民协南通市玉石雕刻艺术研究会高级技师,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作品《老子骑牛》获2009年中国玉器百花奖银奖;作品《山魅图》获2013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金奖。中国嘉德、雅昌特约作品在苏州举办个人专场拍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