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设计要求也不断提高,原来主要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设计思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众的内在需求。使空间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更要体现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甚至表达内心的精神追求,这已经成为了大众对现代环境设计的普遍认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华夏千年文明的艺术瑰宝,其表达形式丰富,语言纯粹,其中的艺术元素正是中国审美的精妙诠释,更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艺术表达。虽然传统工艺美术已经不再占据设计体系的主导地位,但是它璀璨的精神内核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恰恰是现代艺术设计传承、发展、创新的灵感源泉。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主要阐述传统工艺美术的设计元素在中国现代空间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运用。
关键词: 传统 工艺美术 现代空间景观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紧紧拥抱了这个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时代,古老的中华大地孕育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变革,这场变革既有大量的外在表象,更有深刻的内在转变。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形态,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认识。网络世界几乎无限拓展着人们的艺术视野,让多元文化的交流发展显得不可阻挡,伴随文化交融的深入,人们的文化认知、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也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大量的西方设计理论、思想和形式冲击着传统的美学观念,改变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已经进入了互联网连接着的设计时代,便捷、高效的同时,模板化、同质化的设计产品也摧毁着设计应有的艺术价值。设计师们发现设计文化底蕴的缺失是源于对本民族艺术的漠视,这使当代的艺术设计常常缺乏历史文化的传承、缺少独特思维的灵光。更多的设计只是穿着多元文化外衣下时髦的花架子。
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有着悠久而璀璨的历史,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是华夏儿女智慧与汗水的艺术结晶,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似乎不再有昔日的辉煌,但它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迪价值却是深远的。它仍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千年文化的审美认同,也必然是现代艺术设计重要的灵感来源。如何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充分挖掘传统工艺美术的内在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位艺术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
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耀眼的明珠,它长期根植于民间,来源于生活。是我国悠久历史的智慧积淀,是民族文化精髓的集中表现,是艺术设计的心理根源。我们现代的艺术设计,追根溯源,其设计的思想内核和审美取向还是来自于传统工艺美术。这是因为它的文化符号和艺术语言正是中国文化之根最纯粹的诠释。传统工艺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形态万千,构思独特,内涵丰富,审美纯真。表现门类极其多样,但内在审美情趣和精神特质又显得协调一致,万物归宗。因为它体现了先辈们在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凝聚。路易斯康曾经说过: 未来,来自融化的过去。这说明一切当代的创造都来源于对传统精华的传承。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也不例外,既是传承,更是发展,作为当代设计师的我们要充分挖掘这座文化宝藏,努力提炼精华元素,传承、总结、创新,把文化之根深深的植入到我们的设计语言中,逐步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质的新时代设计理念,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环境空间景观,满足大众的内心期待,实现最好的用户体验。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有很多共通之处,。首先,目标相同,都以服务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为使命,都涉及材料运用和工艺技术,都是实用功能与形式美的有机结合。现代艺术设计是社会工业化发展孕育的新兴产业,是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化延伸,二者有着相同的审美艺术追求和文化承载功能。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元素在现代空间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一、历史文化的纽带
传统工艺美术是华夏儿女日常生活和审美意趣的集中艺术体现,是千年文化的积淀,其演化历程与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宗教关系紧密。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人杰地灵的祖国大地养育了一代代能工巧匠,也孕育出各式各样的传统工艺美术样式,如景德镇的瓷器、宜兴的紫砂壶、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刺绣、无锡的泥人、东阳的木雕、北京的景泰蓝等等,杰出的代表不胜枚举。不同种类的工艺美术形式各具特色与精妙,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价值,也形成了举世瞩目、闻名遐迩的品牌,成为了各地最具特色的地方名片。装饰纹样是工艺美术产品历史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这一代表性艺术元素,在最初的工艺美术设计中多采用简单的几何纹饰,后来发展成为图腾纹饰,经过历时的积淀,又逐渐演化为表现自然场景和人类生活场景的各类生动的纹饰。纹饰的演变折射的是,先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生命的歌颂,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趣,具有浓烈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现代设计起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它需要在紧跟时代潮流的同时保持自身特色、立足民族文化,博采中西方文化之长。传统工艺美术是一根历史文化的纽带,是中华文化的直观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有机融入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必然趋势,也是内在需要。
二、创作灵感的源泉
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的本质都是思想改变物质的人类创造,,都能够在满足人日常使用需求的同时带给人艺术的享受。它们都是以设计思想驱动实践技术为实现形式,工艺技术和表现方法都相对成熟稳定,能够及时的跟随时代的需求衍生出相应的审美风尚,讲究形式追随功能是存在的基本法则。它们也有区别,,现代艺术设计创作的产品依赖高度的工业化体系,产品从设计到生产都更精确,有高度的复制性。相比而言,传统工艺美术品往往在工艺上更为复杂,人的痕迹很重,机器很难取代,作品具有更为突出的个人风格特色,能更好的反映出设计者的传统文化底蕴。传统工艺美术涉及的工艺技术非常多样,艺术表现元素千变万化。雕刻、锻冶、铸造、编扎、印染、烧制等等均囊括其中,且世代传承、生生不息。在发展、创新,技术上日趋科学化,现代化,创作的技巧性也越来越突出,设计制作的产品也愈加精美,对艺术品质的追求更为纯粹。现代社会节奏之快让人应接不暇,容易让人产生对工业化设计的审美疲劳,对千变一律的流水线产品甚至产生厌恶感,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接触自然清新、情感饱满的个性化艺术设计作品。从这个角度看,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传统艺术元素,让设计的产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高超的艺术水准势必将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传统工艺美术的设计手法运用到自己的现代艺术设计中。以环境艺术设计为例,设计师将雕刻的工艺手法运用到瓷砖、玻璃、家具、陈设等现代空间景观设计常用的原料加工过程中,在保留原料使用功能的同时大大增强了装饰效果,赋予了文化气质。如今很多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也是以传统工艺美术产品为模板,以现代技术为依托设计制作而成的,成为设计行业亮丽的风景。可见,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深刻的人文意义,是当代设计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宝藏。
心理学家马洛斯有著名的五级需求理论,其中第三级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流动性极大。身居异乡是一个普遍的存在,繁杂和忙乱的学习工作,常常让人压力重重。内心总在寻求一个清静闲适的归属之处。所以人们对充满归属感的个性化空间需求也日益强烈。很多设计师成功的把握了客户的思乡情结和精神情怀,运用地域性,隐喻性的方式把传统工艺美术的材质元素、符号元素、色彩元素、形式元素等融入到自己的空间景观设计中。满足了客户内心需求,创造出充满个人归属感的私人空间景观,把空间设计升华成了精神家园。这既体现了自我的尊重,也彰显了彼此的自我实现。当然,这更是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元素在现代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完美诠释。
三、审美情趣的培养
传统工艺美术是兼具实用与美两大要素的实用美术。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在设计思路、原料材质、装饰纹样、呈现形式、制作工艺等方面都得到了优化,实用性功能也获得了长足的拓展和延伸,生动体现出传统工艺美术在审美与功能上的和谐统一,在艺术与技术上的比翼齐飞。传统工艺美术对各类天然创作材料情有独钟,产品源材料的选择非常讲求,独具慧眼,非常善于以传统文化内涵为切入点挖掘内在的艺术价值,让产品原有的材质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用艺术赋予作品生命。同时,传统工艺美术还非常善于将隐喻涵义、美好愿景等融入到产品的纹样与造型中,精妙的审美情趣总会让人有回味无穷的想象空间和意犹未尽的把玩兴致。这也折射出传统美术“大匠不雕”的美学追求和内在的哲学态度。与传统工艺相比,现代艺术设计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以计算机辅助技术、智能机械化加工成为主要优势。高度的商品化、迅捷的复制性,造成了现代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产品的雷同。在现代艺术设计的生态化意识逐渐得到加强的今天,设计师更倾向于使用人造材料,体现生态化的设计理念。但现代艺术设计产品的程式化、生产的批量化,决定了产品的属性,它就是一个成本更低,消费周期更快的设计产品。当代社会生活多样而自由,人们既需要现代社会的便捷和简约,也渴望心灵的朴实回归与自然脱俗。立足这个角度,我们发现,传统工艺美术的精神内核和诸多审美元素都能够很好的弥补现代艺术设计的短板,让艺术和技术更好的和谐共生,陶冶大众的情操,提升大众审美。是新时代大众艺术审美情趣培养的重要途径。
四、表达方式的创新
如何巧妙的运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元素创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呢?灵活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符号、文化标志来开展创新创作,用现代艺术设计的语言,讲出传统意味的故事。这样的设计作品既有传统艺术元素的文化基因,又有现代艺术设计的意味与格调,保留内在神韵的同时,创新设计的承载形式,这是传承与创新友好的融合形式,是体现文化精髓的时代气质,是文化自信的强烈表达。 1、形式的运用。在艺术元素的借鉴过程中,遵循原有传统工艺美术形的视觉表达规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点,传统的色彩、造型、纹样等往往具有特定的标志性,表达特有韵律和秩序,不要轻易全盘替换。要在吸取内在营养的基础上强化作品“势”的营造。保其内,用其外,元素置换重组常常是有效的创新途径。2、元素的提取。将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元素符号提取、抽象、简化、重构,组合、重叠等等,都是设计师常用的创作手法。要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表现方法,敏锐捕捉内在的审美信息,找准艺术元素,探寻文化根源契合设计主题的实现设计目标。 3、地域元素设计。“地域性”是传统工艺美术标志性的内在特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虽然有室内、室外之分,但是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是设计过程必须充分考虑的环节。如:环境保护、地形气候、民族禁忌、乡土习惯、历史沿袭等客观因素,只有考虑充分设计元素运用得当,一定会呈现出一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环境艺术设计作品。
五、结语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经千年的传承积淀,有稳定的群众审美认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华夏民族传统美学思想和哲学追求的融合体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追求多元文化的信息时代,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元素理应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运用,这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美学思想和艺术魅力的传承,更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提升与创造。二者一定会在新时代和谐共生,共同发展,让艺术更好的服务大众。
参考文献:
[1] 楼庆西, 乡土建筑装饰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王秀华援现代景观环境基本属性思考袁[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3]汤少哲援解读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分析 [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袁2009.
[4]罗勇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 2015 (26)
[5]邓泰 《建筑建材装饰》2016第04期
作者简介:
吴明明,男,1979年08月生于江苏南通,现就职于三江学院艺术学院,担任三江学院南校区党总支副书记、艺术学院副院长。工艺美术师,从事高校学生教学、实践、管理工作13年,一直努力开展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教学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