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各种技法在现代香囊上的制作

[日期:2018-01-1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玉雕技法多种多样,包括浮雕、圆雕、镂雕等等。在本文中,以我创作的几个玉雕香囊作品为例,主要探讨“一面坡”刀法、以浮雕的图案结合镂空雕为形制的表现手法、写实的圆雕手法在现代香囊上的运用。


      关键词:各种技法    现代香囊     制作


      玉石历来被人们当作珍宝,在中国古代,玉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中国古人们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宝贵的创作经验,这些雕刻技法同样适用于现代香囊的制作。

      一、“一面坡”刀法在现代香囊上的运用

     纵观古代玉雕香囊的制作方法,基本上为镂空雕。如今,我采取了多种技法结合,并且加以大面积留白的方式制作玉雕香囊,例如,运用“一面坡”刀法。

     所谓“一面坡”刀法,又称斜刀技法,是晚商、西周玉器纹饰雕琢的常见技法之一。“一面坡”线槽之两壁一作陡直,一为平缓斜坡,沟槽横截面接近直角三角形。西周时期的“一面坡”追求的是一种圆曲流畅的弧线变化,其线形规整,弯转处过渡自然。此期“一面坡”通常与细阴线组合构图,即在“一面坡”线槽的竖直的边墙表面,沿“一面坡”轮廓勾出细阴线。这种由粗细结合双阴线刻划出的纹饰错落有致、线条丰富,既消除了完全使用单阴线的单调,又增加了图案纹样的立体感和细致感,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春秋以后,直至战国,“一面坡”刀法仍继续发展。春秋时期的双线龙首纹,春秋晚期、战国早中期的双钩宽线龙首纹、卷云纹,战国中期的阴刻云谷相杂纹的线槽均为斜坡状,可视为“一面坡”刀法的延续。西周一面坡纹,是自夏商时期以后的一次砣具与工艺的革新,以崭新的形式刷新了之前玉器上所有碾琢工艺的面貌,对其后各时期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我制作的玉雕香囊采用了西周时期的仿古龙凤纹饰的“一面坡”工艺。如作品《荷香四溢》,在雕刻时不减地,只是以斜坡30~45度的角度用干净利落的刀功表现为现代人所喜闻乐见的传统花草纹饰。

     在使用“一面坡”刀法制作作品《荷香四溢》时,首先要刻划出浅细阴线起稿定位,然后用细石器、砂岩类工具对草稿进行反复刻划、磋磨,以深琢出“一面坡”,最后再用砂岩类磨具进行打磨,形成较为规整的连贯长坡面。由于“一面坡”沟槽的底部、斜坡以及器表所在平面对光线的反射情况不同,使其各自呈现的光亮程度各异,从而凸显了玉雕香囊较强的立体感。

      二、以浮雕的图案结合镂空雕为形制的表现手法

      我制作的第二种玉雕香囊制作技艺为以浮雕的图案结合镂空雕为形制的表现手法。所谓浮雕,指的是雕刻者在一块平板上将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来,使它脱离原来材料的平面。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它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

      所谓镂空雕,指在木、石、象牙、玉、陶瓷体等可以用来雕刻的材料上透雕出各种图案、花纹的一种技法,可以分为单面雕和双面雕。镂空雕历史悠久,早在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上已有透雕圆孔为饰;汉代到魏晋时期的各式陶瓷香熏都有透雕纹饰;清乾隆时烧成镂空转心、转颈及镂空套瓶等作品,使这类工艺的水平达到了顶峰。

      我将这两种雕刻技法相结合,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制作出来的香囊既具有浮雕的优点(实现了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叙事情节的连续与转折、不同时空视角的自由切换、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等),又发挥出了镂雕的长处(在造型的疏密虚实、方圆顿挫、粗细长短的交织、变奏中,表现精巧入微、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

      如作品《凤凰涅槃》,我首先使用了浮雕技法雕刻出花草纹饰,然后再使用镂雕技法镂空了该作品的背景部分。两种雕刻技法的结合使作品产生音乐般的韵律和感染力,成为盈盈珍品。

      三、以写实的圆雕手法制作香囊(如竹、桃、瓜等)

     圆雕作品又称立体雕,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占有三维空间的实体构成的雕塑群体或个体。圆雕作品的特点为无论何视点均能感受其存在实感,一般不带背景,而主要通过自身的形象与之相谐的环境,形成统一的艺术效果。雕刻者一般以集中、简练、概括的手法扣住主题,体现其艺术感染力。

     在制作作品《虚心》时,我就主要使用了写实的圆雕手法。该作品的主要雕刻内容为竹节和竹叶,由于圆雕作品极富立体感,所以在雕刻时,我一般从前方位“开雕”,同时注意从各个角度去推敲它的构图,尤其是形体结构的空间变化力图做到统一、和谐与融合,只有这样,圆雕作品才经得起观赏者全方位的“透视”。

     形体起伏是圆雕的主要表现手段,如同文字之于文学,色彩之于绘画。雕刻者可以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对形体起伏大胆夸张、舍取、组合,而不受常态的限制。另外,圆雕不适合表现太多的道具、烦琐的场景,要求只用精练的物品或其局部来说明必要的情节。在雕刻作品《虚心》时,我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特别注意表现出竹节的刚劲和竹叶的逸致。

     总之,圆雕要求精而深,强调“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既要掌握雕塑艺术语言的特点,又要敢于突破、大胆创新,这样才能使雕刻出来的作品生动、逼真、传神。

      在我国,玉雕历史之悠久,形制之丰富,内涵之深远,工艺之精湛,着实令世人所瞩目。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作为玉雕创作者,我们应该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其造型,开拓其工艺,使其无愧于“东方艺术”之美誉。


凤凰涅槃

荷香四溢


虚心


参考文献:

【1】张维,《试分析玉雕设计理念的关键元素》,艺术科技,2017

【2】李明,《浅谈创意美在当代玉雕作品中的重要性》,大众文艺,2017

【3】侯晓锋,《论弥勒形象演变过程及对当代玉雕造像风格的影响》,艺术教育,2017


作者简介:

     钱建良,中国工艺品雕刻工高级技师,工艺美术师,中国青年玉(石)雕艺术家,苏州民间工艺家,苏州玉雕吴中区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人,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副会长,1992年起学习玉石雕刻,现主要以做子冈牌的制作和痕都斯坦风格的薄胎小器为主,作品在各展览中荣获金、银、铜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