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绣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

[日期:2018-11-0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苏绣历史悠久,其独有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使其具有较高收藏价值、实用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苏绣的发展历程,接着从诗词、山水画等角度分析了苏绣的艺术特点。最后从苏绣的实用价值、审美情趣等方面阐述了苏绣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苏绣艺术特点文化内涵


  引言


  刺绣在我国的民间艺术中的一大瑰宝,而苏绣则是瑰宝之粹。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创新,如今的苏绣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收藏品,更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广泛应用于民众的服饰、家居装饰。本文从文化、艺术两方面入手,探索苏绣的特点。


  1.苏绣的发展历程


  古代苏州一带盛行蚕桑业、丝织业,苏绣的发展与苏州一带的产业、文化发展一脉相承。苏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这一时期的苏绣主要运用于宫廷服饰。到了宋明时期,丝织手工业的出现,让苏绣的制作工艺变得更加成熟,这一时期的苏绣作品已经从宫廷走向民间,成为人们的日用品。到了清代,苏绣的制作技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一时期宫廷对苏绣作品的需求较大,民间艺人互相竞技,流派繁多,所绣内容十分丰富,囊括花虫鸟兽、亭台楼阁、人物刻画、山水人家。此外,这一时期的苏绣还吸收了西洋画的特点,或暗或明,对比强烈,立体感十足。


  2.苏绣的艺术特点


  2.1种类不一,针法独特


  秀丽的图案,精巧的做工,高雅的韵味是苏绣独特的艺术特征。按种类分,苏绣分为:单面绣、双面绣;按照针法分,苏绣分为平针绣和乱绣针。苏绣的针活强调“细、密、平、齐、光、和、匀、顺”。“细”强调绣针精细,“密”则强调针线排列整齐,所绣之处不留针迹。“平”与“齐”指的是所绣之物边缘齐平。“光”与“和”强调巧色俏色,色泽光鲜。“匀”与“顺”强调线条纹路顺滑、匀称。


  2.2无处不是诗情画意


  江南一带自古多才子佳人,诗人、词人不计其数。他们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可以从苏绣中窥探一二。小桥流水、孤帆远影,苏绣作品的每一处落笔无不掺杂着诗人的情感。同时,苏绣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它以独特的材质,记录着古今人们的审美情趣,对生活的理解。如诗如史是苏绣最大的艺术特点之一。它既是史料,也是文化的保护者,当代的苏绣不仅保留了刺绣技法,还吸收了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表现手法。不仅形象逼真,还具有幽远的意境,让欣赏者沉醉于绵绵密密的线条中,不能自拔。


  2.3细腻传神,生动秀美


  很多苏绣作品都具有山水画、国画的特点。通过一针一线的刺绣,匠人将山水画中的情景:“远山近树、小桥流水”刻画得淋漓尽致,山水之趣跃于齐平的绣面,给人以人在画中游的体验。人物的神态描绘非常生动,给人以活灵活现之感;花鸟虫兽的刻画尽显亲昵之态,给人以和美之感;楼阁亭台的刻画光影交错、层层叠叠,给人十足的立体感。


  2.苏绣的文化内涵


  2.1富含中国传统元素


  图腾崇拜自古有之,如龙是古代中国人崇拜的瑞兽,象征着帝王之气。在古代的中国,从服饰上的图纹就可以看出这个人在社会所处的阶层、家世等。特别是宫廷的服饰,图案的不同,身份千差万别。苏绣的创作题材包含了很多吉祥图案,如同中国的语言表达一样,苏绣借助吉祥图案,出现在服饰、装饰、屏风上,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人们以绣松树、白鹤寓意延年益寿、万寿无疆;以绣牡丹花,表达雍容富贵的家世家风;以绣孔雀花翎寓意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以绣凤纹寓意是天下太平、风调雨顺。


  中国传统的人情文化,讲究礼尚往来。苏绣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常常作为互赠的礼品、收藏品出现在各种场合。或赠予亲人,或送给朋友,在加深亲友之间情感的同时,拓宽了人们的社交圈。不同的苏绣作品寄托着人们不一样的情感,如大家闺秀以绣有玉兰花图案的苏绣送于情郎,表达深深的爱慕之意;以绣有龟图案的苏绣赠予长辈,寄语保重身体。


  2.2贴近现代生活和审美需要


  苏绣之所以能传承至今,除了其精湛的工艺外,还与其实用价值有关。从皇宫的龙袍到官府的云肩,再到寻常人家的肚兜、绣鞋都有苏绣的身影。如今的苏绣不仅仅是艺术品,更被广泛运用于民众的日常服饰,家居装饰,对提升大众审美有着重要作用。作为苏州地区的文化代表,苏绣作品如今实现了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的产业链,特别是随着近年来苏州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苏绣的另一种形式——商绣品,已经出现在各大商场,如常见的绣花袄、绣花裙。不仅如此,苏绣已经走出了国门,在日本的和服腰带都可以看见苏绣的身影。生活化、广泛化是苏绣文化价值的重要内涵。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一方面,苏绣以生活用品的形式满足了人们对于物质需要;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的丰富,开始追求不一样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在经历了快节奏的生活后,更愿意追求宁静、简单、自然、本真的生活。苏绣文化中独有的“雅“、“洁”与这种精神追求是契合的。


  结语


  幽静的楼阁亭台,古色古香的苏州小巷孕育了苏绣这一国粹,苏绣所蕴含的文化气息和艺术价值绝非语言、金钱能够衡量。作为刺绣工作者,应该审时度势,结合当代的审美情趣,在前人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参考文献


  [1]虞静东杨志龙《东台发绣艺术》江苏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


  [2]李明沈建东著《符号江苏苏绣》译林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作者简介:邹红芳,1977年出生在刺绣艺术之乡镇湖,自幼受祖辈们的影响,她深深地爱上了这门民间手工艺术,12岁时就能在母亲的绣绷上穿针引线绣上几针,立志将来要在刺绣艺术这条道路上耕耘和发展,这为她成为一名出色的刺绣艺人打下了基础。先后拜师于多位知名刺绣艺人。后来索性参加了苏州市工艺美术专业知识培训,从此得到艺术大师及刺绣前辈的精心指导,深得刺绣艺术的精髓。在多位名师的指导下,经过十多年的刺绣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的刺绣作品逼真、细腻,针法灵活。曾多次在中国工艺美术展、上海民间艺术博览会评比中获奖。许多作品被多家博物馆和海内外收藏家珍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