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书法是笔含墨的艺术,对两者成功的驾驭,在于对两门艺术的解读和深掘,而后达到综合艺术的完美和统一。嘉庆时期陶瓷造型与书法纹饰的完美结合独具魅力,它通过毛笔线条的虚实变化组合来抒发情感意境。书法作为一种装饰元素,很早就被运用到陶瓷上而成为陶瓷器皿装饰艺术,经过嘉庆时期的发展提高,已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对陶瓷装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书法艺术因其独特的装饰美,将会倍受消费者的喜爱。
关键词:陶瓷书法 装饰形式 多样结合
嘉庆时期陶瓷造型与书法纹饰的完美结合独具魅力,它通过毛笔线条的虚实变化组合来抒发情感意境。而陶瓷作为一种艺术旱现的载体,与书法相结合是必然的。那么,何为陶瓷书法?它是以陶瓷为载体,借助陶瓷工艺的特有技法和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在陶瓷上体现书法的味和意念,形成陶瓷装饰的一种形式。它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效果,在陶瓷造型艺术上主要采取书写和锲刻两种方式一一书写分为釉下和釉上,锲刻分为刻陶和刻瓷。通过这两种手法完成的作品与其他陶瓷艺术作品样,最终都需经过烧制而成,方可使作品保持干年不变。陶瓷与书法历史源远流长,最初虽然只是出现于陶器上的汉字刻纹,嘉庆时期陶瓷书法和绘画依然在不断寻求更为完美的结合。书法陶器装饰为人们带来情感艺术的冲:陶瓷衬托了集优秀的书法,让书法如生。陶瓷书法不仅传播了文化、见证了艺术,还推动着陶瓷产业的发展,独具魅力。
一、嘉庆时期陶瓷上书法纹饰是本民族特有的艺术瑰宝,它渗透了民族的精神内涵
嘉庆时期陶瓷作品中都不乏有书法题诗铭款,但书法的布局位置往往放在主体画面的背面或留白的地方,显然是处于一种从属的辅助地位上。这一方面是受社会审美标准的影响,一味强调工艺而忽略艺术性,另一方面,受陶瓷工艺和材质局限,所以书法的附属性就表现得很突出。陶瓷书法纹饰艺术源远流长,以其丰富的陶瓷艺术造型,栩栩如生的书法纹饰效果,无一不印证了书法与陶瓷的结合不仅在物质上的贡献也对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产生颇深的影响。随着民众的审美情趣个性、素养、审美标准的不断提高,也必然影响着中国陶瓷书法艺术的审美趣味与鉴赏标准的进步。
(1) 嘉庆时期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完美的自然融合
嘉庆时期陶瓷和书法作为中华国宝,数千年来深受国内外民众的热爱。书法与陶瓷书法之所以称为中国特有的瑰宝,是因为它和中国文字有着本质性的紧密联系。在漫长的陶瓷和书法发展过程中,书法之所以称为中国特有的瑰宝,它承担的不仅是生活方式、思想交流、文化传播,而且还是独有的书法文字发展。
(2) 嘉庆时期书法象形字与陶瓷相互衬托更加丰富多样
书法在陶瓷上的应用,不得不追溯文字的起源,因为中国的早期象形字其语言朴素、单纯而富有生趣,这个特点我们可以从象形字的造型上体会。我们的先人创造文字是根据自然物象加以象形、会意、形声进行概括,既形成字,又是画。如:金、木、水、土、等字,都是极其优美的概括力很强的象形字,这种象形字朴素生动有趣有寓意。除此之外,中国书法还创造了世界文字中最富有艺术性的书法意境。
(3)嘉庆时期瓷器上的书法往往伴随着墨迹节奏表现出来
书法节奏本是无声的音乐,它的节奏韵律往往伴随着墨迹的枯与润、字的大与小、书法刚与柔、向与背、速度的疾与缓、疏与密、纵与横等多重因素进行变化对比而产生的。书法作品直接给我们造成印象的并不是某个字写得如何,而是字的整体墨迹空间的运用给我们造成的视觉冲击,细细审视作品时,每个字细部的造形特点才会逐渐被我们咀嚼和认识。就嘉庆时期陶瓷书法的作品而言,陶瓷与书法之间的多种对比和通过这些对比所营造出来的奇妙变化足以形成类似音乐中的有疾有缓、波浪起伏、抑扬顿挫、刚柔相济。
二、嘉庆时期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力度”
(1)嘉庆时期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之线条本身美
凡是有“力度”在陶瓷装饰中的线条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由于书法的流派、书体各不相同,笔画的繁简等差异,给人的美感也尽不相同。因此,书法“笔力”就成为判断书法线条美的重要依据之一。“笔力”使得书法线条成为具力量感、节奏感、立体感为一体的艺术形式。线条的流动在墨、行笔速度和执笔力度的相互配合下,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正如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提出的: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点画线条的“笔力”感是线条本身美的要素之一。换言之就是指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书法中的藏露结合,给人千变万化、非凡大度、桀骜不驯的审美感受。
书法线条在陶瓷装饰中的仅有“笔力”感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节奏感。书法创作过程中,由于行笔速度快慢、用力大小的不同,会产生浓淡、粗细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都有了节奏感,这正是书法线条的精髓。立体感又可以称为“空间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充实,铿锵有力。
(2)嘉庆时期书法艺术在陶瓷装饰中之线条形式美
嘉庆时期陶瓷装饰形式美需要线条本身的美做基础,但是要使书法的形式美最终完成就必须将成组的线条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如:家喻户晓的《兰亭序》行书是由唐代著名书法家王義之所创,《兰亭序》行书可谓是气势雄伟,兼备方圆之势,外圆内方,形体端庄而又不拘于一格,中锋用笔,笔力刚劲浑厚,横轻竖重。因此,陶瓷装饰中的书法线条就显得尤为重要,是贯穿陶瓷装饰书法艺术的主要脉络,在陶瓷书法线条组合中,处处体现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这种对立统一构成了书法的形式美。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圆、刚柔、收放、疾涩、轻重、藏露。
三、嘉庆时期陶瓷书法艺术特性
(1)嘉庆时期陶瓷书法的艺术特性
汉字经过发展和演变,从最初的交流工具到现在已经变得极富艺术性。每一个笔画都可以表现出艺术感染力,因为它们作为汉字构成的基本单位,本身就包含了人们的想象力,通过一笔一画组成的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文化的结晶。而以陶瓷为载体的汉字书法,结合着陶瓷艺术工艺,更具艺术特性。嘉庆时期的陶瓷书法中,最主要有陶瓷书诗画,也就是给陶瓷美术作品题诗落款:另外就是纯陶瓷书法作品,通常以诗词名句为书写内容,在作品中彰显作者的书法风格和艺术情感,其中的艺术特性更是不言而喻,将行云如水的书法表现在造型独特的陶瓷工艺品上,给人带来的无疑是独一无二的视觉享受。
(2)嘉庆时期陶瓷书法的工艺特性
随着嘉庆时期陶瓷工艺的不断进步,丰富的器型和色釉给书法艺术带来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同时也为创作者带来了陶瓷书法工艺上的难度。陶瓷书法通常采用写、堆、刻、雕、磨等创作手法,要想使作品得到理想的效果,不光要在创作手法上下功夫,而且还要充分了解陶瓷采用的原材料性质、色釉,与此同时还要掌握颜料油性以及烧制的窑炉温度。另外,创作者还可以用刀笔直接刻阴文,也可以用浮雕手法刻阳文,但力度的掌控也至关重要。所以,陶瓷书法不光具有艺术特性也具有很鲜明的工艺特性。
(3)嘉庆时期陶瓷书法的装饰特性
嘉庆时期陶瓷书法的装饰性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许多陶器上就已经开始应用文字作为装饰。如今,随着陶瓷书法的装饰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在陶瓷器具上书写古代文人墨客的名篇名句,借着“诗句”与陶瓷艺术作品的结合,让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融为一体,不但增加其艺术魅力、还增加了文化底蕴,使其发挥更好的装饰效果。另外,随着艺术表现形式的多元化,陶瓷书法作品本身的美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一些纯陶瓷书法作品往往会结合古典文化象征元素,比如粉彩、酒金、瓦当纹饰、仿古色釉等等,以此来进一步提高陶瓷书法的装饰特性。
四、嘉庆时期陶瓷书法装饰形式的多样结合和创新发展
(1)嘉庆时期以书法文字装饰瓷器达到高潮
嘉庆时期,风行用整篇辞赋写满全器(见笔洗瓷器)作装饰,如“兰亭序”、 “出师表”、 “滕王阁序”等名书法家作品。嘉庆时期作陶的祖先似乎一开始就赋予了陶瓷以艺术和精神文化的涵义。“陶者,淘也,依山取土,以水滤土,和水成型”,一个“陶”字竟是思想的象征,于是有了“陶冶”、“陶铸”等由“陶”字而生的人文意味,也有了陶瓷作品作为精神与文化象征的本质。嘉庆时期陶瓷书法装饰是书法艺术在陶瓷领域开拓后得出的硕果。中国书法艺术既为陶瓷书法装饰作了准备,也给了有力的配合,从而促进了陶瓷书法装饰的发展。
嘉庆时期陶瓷书法的节奏和韵律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现在就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进行分析。《兰亭序》的书法行云流水、跌宕起伏,如果没有这些典型作品与一般的书法作品变化,那样的艺术效果也就谈不上了。《兰亭序》陶瓷书法作品就好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斗,是很突出的形象,是离我们很近的作品。
(2)嘉庆时期陶瓷书法装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在局部用书法装饰的陶瓷上。陶瓷是立体的实物,尤其在陶瓷上借鉴国画的表现形式时,代写职称论文画面难免有空白处,装饰时可以用书法的形式来弥补绘画的不足,起到与画面布局均衡连贯的作用,又可以补“画之不足,题以跋之”的弦外音、画外意。在以图案形式为主进行装饰的陶瓷上,书法常常与纹样交融在一起。如:嘉庆时期珐琅彩缠枝月季花纹碗,盛开的月季花心呈圆型,中间以红色书写装饰形式很浓的篆书“万寿长春”等字体。在用图案为辅助衬托的器皿上,一般是在瓶体的腹部开出两个或四个对称的圆形、方形或花形等等的白(俗称斗方),用以绘画或书法。
在欣赏嘉庆陶瓷书法艺术时,或许是对嘉庆时期陶瓷书法钟情之故,常用审视绘画的眼光去看待每件陶瓷书法作品,才能得出书法在运笔、字体的结构上所透视出的书写功底,也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作者在书写时的内在心情以及书法所带来的艺术享受与品位。陶瓷与书法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有着许多相通的艺术饰在发展过程中,随着经验的积累及不同时期的相互借鉴、创新,出现了大量的使用书法装饰的优秀陶瓷作品。不同时期出现的优秀陶瓷书法作品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图片、文字资料的整理和归纳,分析总结了嘉庆时期上出现的书法的装饰形式,主要介绍了陶瓷上书法装饰常见的纯书法装饰,包括其书法的内容及书法在陶瓷上的布局。
五、结束语
嘉庆时期陶瓷书法不是书法从纸张到陶瓷的简单转移,而是借助陶瓷工艺中特有的技法,来完美表现书法特有的韵味和意念,使书法在陶瓷上得到立体化、多维化体现。在这里,书法美化了陶瓷,使陶瓷増添了朴实与端庄,陶瓷装点了书法,升华了书法的立体美感,使书法更加生动秀美。嘉庆时期在传承书法艺术精髓的同时也要紧随时代需求,将书法与陶瓷装饰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更好的展现书法与陶瓷的独特美,相信书法纹饰与陶瓷造型的完美结合一定会让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杨永善.陶瓷造型艺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翁云晓.陶瓷书法[.中国陶瓷,2006(12):65-67
[3]朱丹忱,论陶瓷书法的艺术性,陶瓷研究,2006
作者简介:
徐楚,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造型设计专业。南京荣竹斋书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