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舟山核雕技艺的传承

[日期:2018-11-1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舟山核雕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技艺,其发展壮大离不开有效的传承。如何在传承活动中有效的保留特色、守住本真,这是核雕技艺传承的核心。与此同时,德艺双馨的标准也是对传承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只有坚持这一标准要求,才能实现传承活动的健康持续有效。


       关键词: 舟山 核雕 技艺 传承 发展


      舟山核雕是苏州乃至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中的特色门类,它以苏州吴中区的舟山村为核心,辐射周边数十公里内范围,形成了从业人员众多、产业基础雄厚的行业态势。在四十余年的持续发展中,虽经历了跌宕起伏,却可以一脉相传,使得舟山核雕这项百年技艺在工艺繁盛的当下环境中熠熠生辉,传承,功不可没。

      提到传承,最为突出的便是以舟山核雕创始人殷根福老艺人的带徒授业。民国时期,从事雕刻技艺的舟山人殷根福在上海城隍庙附近尝试橄榄核雕罗汉头创作,一经投入市场便洛阳纸贵,殷根福一面积极创作,一面时常返回故乡,指导一些村民从事橄榄核雕刻,并将成品带至上海销售。殷根福以市场为把手,奠定了舟山核雕发展的原始力量。殷根福所带徒弟中,又尤其是以殷荣生(殷根福之子)、须吟笙和钟年福最为知名。三位高徒在殷根福指导和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建立并完善了“殷派”、“须派”和“钟派”三大舟山核雕罗汉头派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三位高徒成为舟山核雕的“三驾马车”,授业传道不断,指导并培养了一大批核雕艺人,为舟山核雕在全国业界的声名鹊起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活跃在核雕行业的周建明、宋水官、须培金、周雪官、谢才元等名家均受三位老艺人的萌荫。而今,舟山核雕80%以上的核雕艺人的传承谱系可以上溯到“三驾马车”。由此可见,传承,对于舟山核雕的长远发展何其重要。前辈先贤也无疑为核雕传承工作做出了表率。

      核雕传承的核心本就是技艺本身,核雕技艺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许多的雕刻技艺手法都是需要言传身教才能持续存在的。当下的橄榄核雕技艺创作越来越加依赖雕刻机(俗称“牙机”),尤其是在出坯阶段基本是采用雕刻机,完全放弃了刻刀。这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运作速度更快更加便捷,但是也存在了诸多隐患。雕刻机代替刻刀出坯,使得手艺人丧失了雕刻塑形的原始敏感度,一刀刀做减法,实际上是雕刻的初始阶段,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目前雕刻机也有深入到了细腻雕刻的过程中,刻刀的使用程度越来越低、选用刻刀的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少。很多作品就失去了刻刀塑像的块面感和雕琢感。我们在观察一些早期核雕作品的时候,刀痕历历在目,块面结构清朗,散发出持久的雕刻魅力,这恰恰是雕刻机无法做到的。所以,核雕技艺传承,各种刻刀的精确使用,当是重中之重。

      所谓核雕技艺,还应该在基本雕刻技术的基础上,考量核雕艺术成分的高低。核雕艺术化是核雕行业中的一大探讨热点,但是真正能够做得到的却凤毛麟角,但是这种追求和定位又是紧迫的。笔者认为,核雕艺术化就是要使得核雕作品符合当下审美标准并具有较高的美学指引。罗汉头之所以一百余年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将喜怒哀乐刻画的入木三分,形成了独特的核雕语言,一代代玩家乐此不疲,成为舟山核雕的传统核雕艺术魅力,后继者应当进一步研究这一经典案例背后的美学价值,同时还要在雕刻之余,努力提升自身的美学修养和嗅觉,多多接触中国传统绘画以及西方雕塑艺术,博览众生的同时形成一己美学认知。须吟笙老艺人曾雕刻过斯大林等时代伟人,就是融汇了传统木雕技艺以及西方油画艺术,使得人物形象形神兼备。

      我们常常会用“德艺双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位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在品德和艺术双方面进行褒奖。核雕的传承工作也应该从这两面开展,每一位核雕手艺人的扛鼎支柱,都将是人品和作品的完美搭配。有德有才能带动行业优良发展,有才无德却能祸害一方工艺生态。所以核雕传承应当则良木而雕琢,并在传承过程中强化品德修炼和考验。目前,舟山核雕传承活动还存在着“乘凉现象”,虽有师徒名分,却无师徒之实,并非是真正的核雕传承活动。这些徒弟大都“拜山头”,依托师傅的行业影响力为自己谋求名利,而不进行技艺方面的学习,一味追求人脉和名利的扩充。这一行为在本质上是违背“德艺双馨”标准的这也是舟山核雕在技艺传承方面误入歧途的方面。所以,有些时候对传承对象品性的考察要远远重于授业。同时,传承活动中还应该更加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核雕作为民间手工艺,正在慢慢实现由传统手艺向艺术门类的推进,行业中也尚未形成完善健全且行之有效的行规,这就使得职业道德的约束性更加重要。培养起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掉“代工”、“机雕充手工”等虚假现象的发生。传承工作是日复一日的长期工作,需要师徒彼此能够全身心投入,在技艺品德等诸多方面全方面进步,师傅在传承过程中起到传输带的作用,延续着舟山核雕本土化的进程,尤其是在核雕事业各地四处开花的今天,保持地域特色十分重要。

      舟山核雕已经成为中国核雕圈子的风向标,从业人员和产业基础奠定了其江湖地位,即使群雄四起,这一现状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发生改变。当然传承工作,依旧是行业持续发展头等重要的大事情。每一名从业者,都应该居安思危,投入到优良的传承活动中。


考文献:

[1]叶志明.吴中绝技·中国核雕[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6.


作者简介:

     帅道富,男,1972年生于江西奉新,现已定居苏州。高级工艺美术师,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舟山核雕协会副会长。从事舟山核雕创作近三十年。无论是核雕创作还是作品运营,不断摸索,勇于实践,脚踏实地一路走来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其作品题材涉猎广泛,尤其是擅长人物件的雕刻,多采用圆雕结合浮雕的技法进行创作,其代表作品多次在“艺博杯”、“百花奖”等多个专业评比活动中获得金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