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在如今这个信息科技大爆炸的时代,信息科技化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带来的审美的冲击变化导致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欣赏群体缩小,同时市场指向变化莫测,出于时间和资金成本的考虑,又对于一些传统的工艺的价值开发也就慢慢的不再重视了,这也就造成了目前一些传统工艺的失传和没落局面。面对这种情况以下将以当代苏绣的传承作为典型样本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其他的传统工艺美术的再生带来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苏绣技艺;传统工艺美术;传承手段;产业化发展
前言:
苏绣技艺是传统艺术的延续,传统艺术赋予了苏绣厚重的精神内涵,苏绣也给予了传统艺术更多的丰富性。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经历了很多变化和成长,也衍生出了很多技法方式,技术方面较为成熟。其实针对苏绣技艺的传承,过往的经验给予了很多的主导,让后人借鉴摸索,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根据现实个结合学习。在将前人留下的绘画苏绣技艺进行欣赏的同时,也要站在更大的方面为苏绣等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在发展进行思考。在这个传承方式的试探找寻中,或许加入市场和消费者作为考虑点进行苏绣的创作结合,或许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艺科技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1. 重生传统工艺美术的的必要性
1.1 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
传统工艺的包含面很广,冶炼青铜工艺,烧制陶器技术,建筑构建艺术等等,还有苏绣工艺也是其中一种传统工艺的存在,苏绣是在百年来纺织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针织技法,所谓苏绣的传统工艺不是只对江南绣法的关注,而是以此为载体对古代棉麻纺织和漂染染色,图案绣法等方面的传统工艺的赞叹,在一针一线中感受到了久远的风情韵味和技艺魅力。类似的还有建筑艺术也是作为一种审美情趣的载体,不仅仅体现在一屋一砖的建筑上面,更是人工艺术和自然艺术的和谐融合,它与自身旁边的区域环境融合在一起,人们欣赏的不是一个个体,是一种和谐之美,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诸如此类的传统工艺还有很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这些传统工艺其实都饱含很高的文化价值,都是作为当时历史时代变化发展情况的见证和载体存在的,在对当时的历史猜想了解还原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意义,而且这也是我国古代社会技艺和文化发展程度的证明,这就是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
1.2 传统工艺的技术价值
其实在古代的在人类的生产过程当中,普遍是强调和谐原则和技术的人性化,要求人为的制造活动和自然资源,还有大自然环境,一定要达到一个和谐的相处地步。尽可能的避免在建造过程中对自然的有所伤害,有所浪费,利用合理的设计和先进的技术完全可以达到一个共赢的局面,这其实就是古代人的工艺中蕴含的智慧。其实像中国的古代医药书籍和种植书籍都是出现比较早的,和现代技术其实差别不大,更有甚者现代的技术都难以和古代媲美,在越来越多传统工艺失传的现状下,我们努力的钻研还原一些传统工艺的原理和技术,在这个研究过程中真的是感慨于传统工艺的鬼斧神工,难以想象在物资经济等方面远不如现代的情况下是如何创造出充满让现代人类都难以达到的技术高度的传统工艺品,而苏绣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苏绣作为一个代表实际上是对古代一些绣法的概括,这些绣法的技艺在历史的岁月中其实已经失传的一部分,但是仅留下的这些都足以让我们惊叹绣法的流光夺目,感慨传统工艺技术的价值。
2. 目前苏绣技艺传承的现状
2.1 传统苏绣技艺的失传没落
苏绣工艺的魅力是经过千年流转打磨出来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有很多苏绣技艺逐渐失传没落,其实追其原因还是因为苏绣技艺的复杂高深,学习维度较长,而且市场化程度不高导致学习热衷度不高,而且当前苏绣的传承教学中对于苏绣基本功的要求还是比较高,过度追求对于技巧和还原度的精确性,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不免出现统一化的弊端,工艺美术创作的思维僵化。所以,在苏绣技艺的教学传承中应该适当加入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力,不应该一昧的追求技术的学习水平,在进行事物的描绘写生的过程中,就应该培养出具有思想创造力的艺术创作力。所以尽管苏绣技艺高深炫目但是无法和时代审美很好的结合创造出合适的工艺产品,也就无法避免苏绣工艺的传承面临危机的局面。
2.2 缺乏与市场的结合
如何使苏绣艺术与市场相结合是一个跨越两大专业的研究问题,在这个融合发挥作用的成长中,要坚持的,就是苏绣美学和科学性的相互统一。当前苏绣难以发展起来也就是缺乏苏绣市场化意识,这也就要求设计者,不能只为审美上吸引别人而不切实际的设计出违背自然规律科学准则的产品,同时也不能只研究产品内部设计出没有营销优势的产品。在这个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严谨规范,不要一味地追求产品效果早日呈现,一定要更多的注重结合的过程,结合的质量是否如人意,不然的话最终呈现效果不完美,那么整个研究和探讨过程就都是浪费了。所以一定要研究透彻这两者的内在规律和内在结构,了解本质才能针对性的融合两者,满足两者的真正需求,高效有质量的进行结合融合。
3. 帮助苏绣技艺的再生手段
3.1 多种教学传承手段家族历史传承
苏绣技艺的传承其实也是历史文化艺术的传承,面对目前多种传统工艺都出现没落失传的危机的现状,苏绣技艺的传承问题也是迫在眉睫。目前苏绣较为主流的传承手段无非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这都是小范围的技艺传承,更多的是面对那些在意识上真正欣赏苏绣之美的小众群体,尽管说这样的传承手段可能在技艺传承上较为扎实一对一,但是考虑到苏绣是一门较为复杂的技艺,传承学习的群体越小越不适合以后苏绣的发展。所以在此基础上要看到机构集中教学的好处,并且大规模的支持和宣传。但是苏绣艺术是具有独特性的,并不是说对于事物的模仿度和还原度最高就是最好的,而是需要创造力和生命力。所以教育要意识到只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那么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有灵魂在,才能感动和吸引别人。而且观察目前苏绣在专业的技艺教课的现状,着实为苏绣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出了很大的力量。
3.2 利用平台建设,和旅游产业结合
苏绣的传承其实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可以结合更多的现代手段,品牌意识,平台意识,产业结合的创新意识等等,因为在分析现代化技术在苏绣工艺中发挥的作用时,考虑到关于传统工艺的传承在现实情况中可能面临的阻碍,要针对现代化技术的利用进行深度透彻的分析。结合现代手段的创新意识不是针对苏绣工艺本身的质量问题,而是因为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工艺品的要求更高了,消费者不仅对质量有所要求,同时也开始重视品牌效应,合作厂商不仅对成本有所要求,同时也开始重视平台效应。其实苏绣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工艺,可以和一些特定平台产业进行合作,可以和旅游产业进行合作,将苏绣产品作为旅游特色进行产业间的合作发展,其实也是一种共赢的手段。
4结语
在这个什么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人们的审美早也就不再单纯的停留在对于花哨技巧的吹捧上,对于更加富有意义和创造力的事物关注度正在慢慢地增加当中,所以传统工艺美术的再生热潮也就存在很大的可能性,同时这也就意味着苏绣技艺的传承能力迟早要接受社会的检验,苏绣产品也要接收人们的评价,尽早针对苏绣的传承手段和困境问题进行深思,是为未来的苏绣增加一份胜利筹码的最佳行为,这个也是现代传统工艺品传承再生需要进行参考重视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王欣, 郑蓉蓉. 从当代苏绣传承看传统工艺美术的再生[J].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2):81-84.
[2]王斌. 传统手工艺因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考察研究——以苏绣为例[J]. 美与时代, 2016(5):57-59.
[3]梁峰, 陆卫, 张东海, et al. 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困境与思路--以苏绣为例[J]. 商业经济, 2014(12):43-44.
个人简介:马祥英,苏州工艺美术师。1969年4月21号。生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从艺三十余年,自幼受家乡刺绣艺术的熏陶,深得刺绣艺术精髓,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苏绣艺术风格,大量作品被中外收藏家收藏。她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刺绣三十余年,用针与线把平静的日子绣成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