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雕设计与创新

[日期:2018-12-2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玉雕作品设计的灵感是多样的,但是唯有在构思雕刻内容时,对题材进行创新,或是结合题材运用新型的雕刻手法或表达方式,使雕琢出来的作品比传统雕刻作品更为精致、符合题材塑造,才能让作品更富有内涵,更具备时代感,能让人引起思考。

        

       关键词:玉雕    设计   创新


       一块璞玉如果不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细致的雕琢,就与一块顽石没有区别。玉雕艺术的魅力,在于玉石在经过设计和制作后,能呈现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从而引人无限的遐思和审美体验,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一件优秀玉雕作品的创作,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设计是整个玉雕制作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而现在随着审美潮流的不断变化,市场对玉雕新作品的创新要求与日俱增。在此,笔者结合数十年的从业经历,浅谈玉雕设计与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思想。

       一、玉雕的设计

       任何一件优秀玉雕作品的设计,决不是一蹴而就的。玉雕作品设计的灵感是多样的,往往要从整体构造的斟酌、俏色的构思、细节的调整等多方面来考虑,甚至在雕刻过程中,也常会因为材料呈现出的多样性,或者是因为雕刻出现的裂纹、瑕疵等而临时进行设计更变。但玉雕设计大致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化瑕为玉

       古人云“美玉无瑕疵”,每个爱玉之人都渴望拥有一块无瑕美玉,但是无暇美玉实在是凤毛麟角,原石籽料总是有瑕疵的。现在许多价值不菲的作品都瑕瑜共存,那么要如何将不够完美的籽料雕制成精美具有价值的作品呢?

       常见的利用瑕疵进行创新设计的情况大致有这些:如果材料含有杂质,如果玉料上的黑点分布发散,则可以设计成禽鸟动物的眼睛,或者是人物的装饰点缀;如果黑点较大阻挡了整个料身,则可以设计金钱豹、斑马等写实动物。如果玉料有裂纹,设计时要注意是明裂还是暗裂。明裂是裂于玉料表面的,一般施以线条雕刻即可掩盖,但有些玉雕是暗纹的,外表根本察觉不到,这就需要考虑与雕刻层的深浅、图案设计的关系了,甚至需要边雕边设计,依照材料来思考变化题材,灵活运用。还有玉料有棉絮或者白花的现象,白点呈现出密度不均匀的现象,这时只能将其设计为人物衣装花纹,或是动物皮毛白色纹样,或是场景中飘雪雨点天气背景等。

      每一块有瑕疵的原石都有自身独特的自然美,而工匠赋予其艺术美,就能化腐朽为神奇。玉雕匠人们在挑选需要雕刻的玉料时,就要通过苦思冥想来确定如何将瑕疵经过加工而掩盖,通常需要思考一种或几种方案,然后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加工,或是在进行到某一步骤时停下来再次思考、改变调整题材,这个过程无疑是非常艰辛的,但玉雕艺术品应该融合融自然美与艺术美,这也是我们玉雕匠人的工作。

       2、渲染艺术情趣

      在根据玉石特点,并在脑中构思设计出一个物象后,要做到渲染情趣,才能让自己的作品与别人的截然不同。玉雕是一个可视可触的艺术形体,它具有观赏把玩的功能,能让收藏者和鉴赏者感到视觉上的美感和舒适,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是将题材设计好就能做到的。譬如说设计以马,如若每匹马都肢体僵硬,动作一致,便缺乏了“情趣”。

      艺术情趣在以艺术作品为对象的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审美倾向和主观爱好,这和人们的审美需要密切相关。要让玉雕作品得到人们的审美倾向认同,从而起到主观共鸣,就必须运用装饰技巧。比如说我们可以增加一些装饰纹样来充实我们的作品,而中国古代装饰纹样中有许多精致的图样可以提供我们选择,只需要结合以自身想法合理利用,就能体现出一种抽象的写意神韵。

       二、玉雕之创新

      玉雕作品的创新主要分为两种,但都与设计过程有一定关系。一种是在构思雕刻内容时,对题材进行创新,让作品更富有内涵,更具备时代感,能让人引起思考;另一种是在思考题材的同时,结合题材运用新型的雕刻手法或表达方式,使雕琢出来的作品比传统雕刻作品更为精致、符合题材塑造。

      一方面,在题材内容上要注重创新。内容方面的创新相对困难一些,玉石如同白纸,刻刀宛似笔墨,玉雕好像作画一般,创作无穷,题材无界,但要使玉雕作品真正成为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品,是需要创新精神、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以及深厚艺术豢养的。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许多玉雕匠人的雕刻技法是在拜师学艺,或是父兄传授的形式下培养成的,这样的模式虽然能保证技艺风格的传承,但会造成匠人缺乏系统性美术类的专业知识教育,从而对美学和鉴赏方面的理论性知识会有所欠缺。因此,要提高自身文化功底,接触理论知识,明白手中的雕刻技术的原理是什么,提高对美学的解读,了解我国的传统美学文化,同时也可以了解西方雕塑知识,这样才能提高自身悟性,提升文化底蕴。

      但这样的情况在当代有所缓和,随着教育院校相继开设艺术类专业、设立工艺美术课程以及成人继续教育以来,玉雕匠人充实了对相关艺术类知识。文化功底的提升,才能加深作品的内涵,在创作新题材时才能有更多的思路和想法,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让自身设计的作品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更具有大众特色。

      另一方面,在雕刻技法上加入新的元素,而塑造出别有新意作品也是一种创新。中国古代人物绘画不会和西方传统雕塑那样突出塑造人物的肌肉纹理,也不会有西方现代金属雕塑那种抽象的表现方式。随着当代审美潮流的变化,有许多玉雕作品体现的物象,是与工笔画相结合的自然写实手法来创作的。也有一些人物题材的玉雕雕刻借鉴了西方雕塑艺术,比如说玉料材质本身就拥有光洁圆润的特征,如果用来表现写实的人物躯体,则可以体现出肤如凝脂的质感与美丽。或是可以借鉴现代金属雕塑技法,融入现代派的夸张与抽象表现方式,注重空间与节奏的把握,也可以体现出一种新颖的创新感。又或者是利用新型雕刻工艺来体现薄如蝉翼的薄胎玉器,诠释中国传统器皿之美,这些探索都是玉雕技艺发展中的进步,为玉雕技艺中的创新手法。

      一件优秀的玉雕作品不仅是工艺品,更应该是艺术品。玉雕作为我国传统的雕刻艺术,需要我们当代玉雕匠人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设计,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反映出时代精神的精品。


参考文献:

[1]朱立元主编.美学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

[2]赵津生. 北京古玩城系列丛书-玉石卷.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


作者简介:

       林建平,工艺美术师,擅长雕刻传统各类佛像及动物、山水浮雕等,作品造型务实、严谨、质感强烈、线条优美,作品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