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扬州漆器的传承与创新

[日期:2018-12-2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漆器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文化瑰宝,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工艺技术本身,更见证了文明的发展和历史变迁。由此可见扬州传统漆器工艺不仅代表了该项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更是扬州历史、中国历史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源远流长,但是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却逐渐萧条,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我们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和创新,才能将这一文化遗产不断地传承下去。在当代社会,就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创造出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在继承的同时进行创新。


      关键词:扬州漆器工艺      传承    实用性     审美性


      一、中国漆器历经了几千年岁月的磨炼,在工艺上经过匠人不断的摸索,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因此逐渐上升为精致的艺术品,繁琐的工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也伴随了它较高的经济价值。在传统漆器工艺之中,扬州漆器工艺可以说是比较突出、典型的,独成一派却不失典范。纵观当代的漆器行业,我们不难发现,其正在走下坡路,漆器的定位被规定在了精致的工艺品这一类,脱离了实用性,远离普通大众的生活,面向的群体具有局限性。

      扬州漆器,历史悠久,可以说享誉国内外,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工艺代表之一,她与福州漆器、平遥漆器、成都漆器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漆器。据史书记载,扬州漆器在战国时期就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制作水平。

       汉代的扬州漆器生产规模大、范围广、品种多,制作技艺也精湛、高超。到了隋唐时期的扬州手工业发达,巧匠云集,经济繁荣,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发达城市和重要对外港埠。当时的扬州漆器,普遍采用彩绘、剔红工艺;夹脱胎和金银平脱等漆器制作的形式更加精致;螺钿镶嵌工艺也有很高水平。当时的扬州漆器技艺高超,并随着大唐和周边国家频繁的交流活动传播了技艺,对日本、韩国、朝鲜等东方国家的髹漆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现存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本尊毗卢舍那佛坐像”、“药师如来立像”、“千手观音菩萨立像”,就是鉴真的弟子扬州兴云寺和尚义静制作的夹胎漆器现在已经成为日本人的国宝。

      宋代的扬州漆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雕漆的工艺由最初的剔红发展为剔黄、剔绿、剔犀等多种手法,技艺水平不断提高。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张成”款剔红观瀑图圆盒、剔红花卉圆盘和“杨茂”款剔红山水八方盘、剔红花卉渣斗,就是宋代雕漆工艺的经典之作。

       元代的扬州成全国漆器制作中心,漆器作坊林立,品种繁多,规模庞大,雕漆技艺更加精湛。元末时,出现了漆器制作的新技法“点螺”工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推动了扬州漆器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明清时期是扬州漆器的鼎盛时期,当时漆器大家迭起,器物设计精湛。表现技法除了彩绘和雕漆外,平磨螺钿、骨石镶嵌、百宝镶嵌等新工艺开始发展;八宝灰、波罗漆、刻漆、堆漆、戗金等工艺技法开始兴起;点螺工艺开始兴盛;许多失传的工艺也到了恢复。

      扬州漆器所使用的天然漆是有所讲究的,首先从名称上就可以知道,这种漆是纯天然的,而非半成品或者是合成品,所以这类产品一般都是比较昂贵的;其次就是这类漆的制作工艺上,它的制作不是一般的树木合成的,而是在一种名为漆树的树木上通过人工采集而来的,同时在采集的过程之中一般选用体态较大的树木在早晨进行采集,所以这样繁琐的采集过程也造就了漆器产品价格高昂的局面。

      扬州漆器可以说是漆器中的贵族,在制作的过程之中不仅仅只是使用涂抹技术,还需要采用雕刻技术、镶嵌技术、彩绘工艺等扬州漆器的工艺技术多达十种之多,这对于漆器工艺师傅的技术要求也是非常之高的,一般没有个十年左右的操作是无法熟练地掌握的。最后就是样式上的设计,扬州漆器一般多为装饰作用,所以它的体态小巧,造型精美,极具收藏价值。

       二、扬州传统漆器工艺的传承

      纵观扬州漆器的发展历程,你会发现它不仅仅代表了漆器这一工艺的发展,它和历史更是密不可分。扬州漆器历史发展悠久,起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时期,经济得到了发展,社会风气改善,这对于扬州漆器的发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尤其是唐代开始加大了对外的联系,西方的工艺技术以及装饰元素也流入了中国,在这一发展背景之下扬州漆器工艺的发展也迎来小高峰。但是扬州漆器辉煌时期是在明清时期,而这不仅和古人不断钻研、追求美的思想以及智慧有关,而且最主要的是离不开当时的发展环境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局面。

      但是,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发展,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动荡不安,战争硝烟四起,扬州漆器的发展也遭到了破坏。而今的社会,对于古代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它是一个国家历史的见证。但是就当今这个信息科技社会而言,传统工艺的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扬州漆器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同样遭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期。

      三、当代生活中漆元素的应用

      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墨守成规,面对传承几千年的漆文化,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当今社会,科技迅速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和审美需求不断幻化,传统的漆艺更是面临诸多考验。年轻一代的设计思维和秉承传统手艺的老师傅之间的想法千差万别,东西方交流更加频繁的今天,文化互相渗透与对立。传统审美受到冲击和挑战,设计作品形式偏离了民族个性与文化传统。

      我们必须从文化的角度深层发掘漆元素所代表的意义,对之进行重新的提炼、组合,创造出和现代生活及现代文化息息相关的文化衍生品。从现实中寻找重合点,使其既能不脱离扬州漆器的本身又以一种全新的样貌融入到现代社会里。通过对传统漆器表现手法的学习总结,将传统漆器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提炼出来,进行一些充分的运用,使其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中。

      总 结

      在如今的时代我们的漆器设计应当同时具备功能性和审美性,漆器的出现基于人们的使用需求,由此可看出功能性应当占据首要考虑位置。不难看出,漆器只有真正和人们的需求相贴近,才能被更广泛的熟知,才能让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在当代得到真正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小康.《漆器》,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孟悦.《扬州漆器产品设计与发展环境研究》.江南大学,2006

[3]乔十光.《漆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4]赵晓燕.《扬州漆器设计元素的研究和应用》.大众文艺,2012.


作者简介:

      韩玲,女,1989年出生。工作于扬州漆器厂,助理工艺师。师从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大师吕永林,擅长绘画、漆器设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