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指尖织——中国刺绣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日期:2018-12-28]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刺绣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伫立在我国华夏文明之中。本文将针对刺绣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中国刺绣工艺的传承与变迁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研究出中国刺绣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以便于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添加更多的动力。


关键词:中国;刺绣艺术;传承与创新


刺绣是利用的针织物在不同面料商绣制各种图案,以便于用来装饰生活用品。我国刺绣历史源远流长,我国至少拥有3000年的刺绣历史文化。我国著名的刺绣有蜀绣、粤绣、湘绣、苏绣、鲁绣,当然也不乏一些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刺绣工艺。如何在新时代之下,树立科学正确的文化继承与发展观念,已经成为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将针对中国刺绣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进行详细的分析。
1、刺绣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刺绣一般具备浓郁的民俗特点,并且实用性非常高,一般用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当中,例如服饰、床上用品、家居、艺术品装饰、舞台等各个层面当中。刺绣作是中国劳动人民用最简单的针线编织出来的艺术,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刺绣工艺作为我国传统女性表达情感的首要手段,刺绣荷包、刺绣鞋垫、刺绣香囊,都是通过刺绣作品来寄托对心上人无限的情思与祈祷。此外,刺绣图案的不同也折射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美好生活的浓浓期盼1。例如,蝙蝠图案寓意着福;鸳鸯图案寓意着幸福美满;蟠桃寓意着寿;石榴寓意着多子多福;祥云寓意着吉祥如意;龙凤寓意着龙凤呈祥;荷花寓意着冰清玉洁。可以说,刺绣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是传统精湛工艺的体现,更是人们心理愿望的抽象画、理想化的表达。利用非语言的方式,抒发了我国劳动人民独特的心理、精神上的寄托。正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也展现了刺绣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和手工艺形式,更是一种对亲人、对家庭、对社会的愿望和祝福,凝结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心愿与祈祷,更是中华文化思想、地域特征的具体物象体现,所承载着厚厚的文化内涵。

  1. 中国刺绣工艺的传承与变迁

    中华文化传承最为核心的内容便是发展,优秀的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经过历史考验和实践的历练不断融入新的内容2。罢黜与社会不协调的内容,将具有时代内涵、文化底蕴的内容,深深的烙印在我国中华民族的各个层次当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发展的动力,更是维系社会发展的重压客观因素,也是当前社会民族风尚的客观表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刺绣工艺便作为一种行业诞生在当时社会当中。“鞭子股绣”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最为主流的刺绣工艺,已然成为我国刺绣工艺兴起的鼻祖。例如,在湖南长沙出土的2件刺绣作为来说,绣图中龙游凤舞,猛虎瑞兽都是极具原始表现力的刺绣工艺内容。传统刺绣的主题都是以动物、植物等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的自然景物为载体,在当时社会经济不发达、社会生产力较弱的时代,刺绣深深的展现出了我国劳动人民对大自然的敬仰,对自然力量的崇拜。

    秦汉时期的刺绣工艺便日渐成熟,也充分的彰显了我国刺绣艺术的美感。此外,秦汉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织布技艺也日渐增强。秦汉时期很多纱绣、铺绒绣、打籽绣等工艺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产生的3。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竹简书中,便明确的针对以上三种刺绣工艺明确的进行了记载。与竹简书同时出土的刺绣作品便是铺绒绣工艺所制作出的精湛艺术品,花纹精美、绣面平整,并且铺绒绣运用到了多种针法和工艺,其价格极其昂贵,甚至要比当时的黄金还要金贵。客观来说,我国秦汉时期的刺绣工艺已经初步成熟,刺绣的秀美也体现在了刺绣工艺的各个层面当中。此外,在刺绣工艺的积极引导之下,刺绣服饰已经风靡当时社会。秦汉时期的社会等级化较为严重,很多社会阶层身份确定之后,上流社会文化中对穿着打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美的绣工也已经成为阶层身份高贵的象征。

    唐宋时期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唐宋时期中国不仅经济鼎盛发展,而且文化、艺术等层面上的造诣也极其高级。刺绣作为人们日常的生活中,极其重要、常见的艺术手段,在颜色、工艺、样式等内容上,更加精益求精,并且题材、图案等内容也积极的发生着变化。唐朝时期,随着宗教文化、外来文的融入,刺绣的风格也相对多元化。唐代刺绣的图案也从传统自然与生活事物,转变到了相关佛教、外来图饰等4。到了宋代,我我国书画艺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大量的精美书画作品层出不穷,很多书画作品受到了空前的追捧,人们的艺术审美眼光也发生了变化。刺绣工艺作为一种优秀的艺术形式,不仅致力于传统工艺的创新,而且还致力于仿绣书画。其绣法精湛公正,色彩重现原作,绣工精湛,是我国传统刺绣文化的巅峰时期。在《绣赋》中,明确针对仿绣工艺进行了描述“若夫观其缔缀,与其依放,归龙为文,神仙成象。总五色而有思,借罗纨而发想。”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为了切实的迎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在明清市场当中便产生了刺绣作坊,促进了我国刺绣作品的大批量生产。顾绣作为明清时期最为先进的刺绣手法,适合手工作坊大批量生产,切实的迎合了当时市场的实际需求。结合明清时期特有的审美风格,大量的鸟虫花草也积极的运用到了刺绣素材当中。在刺绣制品大批量生产的时代,刺绣制品也积极的融入到了民间的枕套、靠垫、头巾、手帕等各个生活细节当中。

  2. 中国刺绣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当代人们必须要肩负起的责任。刺绣最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既保留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和精湛工艺,也积极的弘扬了我国和谐、善美的处世精神。在我国抗战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战乱等社会因素,我国刺绣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我国社会日渐稳定和谐、人们生活水平与审美意识的提升,刺绣工艺也重新回归到了人们的视线当中。继承并发扬刺绣文化已然成为保护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必然选择。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必须要科学合理的在传统刺绣工艺中,融入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广大人们的实际审美观念,积极的创新传统刺绣工艺和刺绣风格。保持中国刺绣的独特性,强化刺绣手工艺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抓变传统刺绣风格,注重自身个性思维的发展,注重刺绣工艺的美观性和欣赏性。积极的改进刺绣工艺,从材料、手法、图案等各个层面上开展创新。积极的结合科技手段的内容,确保刺绣工艺在继承刺绣之美的同时,保留传统优秀的内容,促进中国刺绣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刺绣作为我国先进的文化形式,需要科学的集成与发展。只有将刺绣工作提升上到更好层次的文化当中,才能够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融入到刺绣当中,使刺绣的发展与未来一片光明,为我国社会主义特色文化添砖加彩。

    【参考文献】

    1】乔爽百花指尖吐,针线谱春秋——中国刺绣工艺的传承与创新[J].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1):45-50.

    2】郑洁文   郑秀   姚聪灵  中国刺绣的传承与发展——以苏绣为例[J]. 明日风尚, 2018.

    3】冯常海杨业指尖上的传承——意大利传统手工艺品保护发展考察记[J]. 中国民族, 2016(6):68-72.

    4】周耀林黄川川叶鹏论中国刺绣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基于群体智慧的SMART5[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 69(2).

    胡亮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视阈下土族刺绣的传承与创新[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14).



    作者简介:郁勤,女,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等。生于中国刺绣之乡——苏州镇湖,在先辈们的熏陶下自幼酷爱刺绣艺术,凭着刻苦勤奋,专练基本功,为刺绣打下了坚实的功底。其刺绣作品创意新颖,形象逼真,将中西方绘画,摄影作品与刺绣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苏绣艺术风格。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作品被中外各界友人收藏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