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缂丝刺绣台屏创作

[日期:2018-12-04]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缂丝和刺绣是我国织绣技艺中极具欣赏装饰性的工艺,笔者多年来尝试将缂丝与刺绣技术一同运用于制作绣品,从而让作品物象更为生动丰满,色彩鲜丽又不失高雅。在此结合自身从业经验,浅谈在设计、制作缂丝刺绣台屏时的一些创作看法。


       关键词:缂丝  刺绣 台屏设计


      缂丝作为中国传统丝织业中一种挑经显纬的工艺,它属于一种平面艺术,如同平坦的纸张绘制艺术图案一样。缂丝从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观赏性的缂丝作品一般摹缂名人书画,而历朝各代的书画艺术对缂丝的艺术和技艺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缂丝不再是宫廷贵族独享的奢侈品,普通家庭也能添置缂丝收藏品,如此随着消费群体的多元化和群体的扩大,缂丝题材也随之增多了。而中国刺绣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刺绣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从事的手工业,从妇女养家糊口补贴家用的技艺到体现闺阁小姐的生活情趣,刺绣的题材自古以来就充满多样性。缂丝和刺绣的古韵需要继续发扬,但也需要与时俱进。笔者多年来尝试将缂丝与刺绣技术一同运用于制作绣品,两者技艺相结合,加强了装饰效果,让作品的物象更为生动丰满,色彩鲜丽又不失高雅,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其中,缂丝刺绣台屏是笔者潜心研究制作的主要作品类型,在此结合自身从业经验,从原稿设计、制作前准备和制作这几方面,浅谈缂丝刺绣台屏的创作:

       一、底稿的设计

       缂丝和刺绣是我国织绣技艺中极具欣赏装饰性的工艺,缂丝色彩古朴高雅,质地坚厚耐磨;刺绣色彩雅艳相宜,富有立体感。将两者相结合,能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能力。但不论是缂丝还是刺绣都不是凭空创作的,一般要在底稿的基础上完成,规划设计底稿是缂丝刺绣台屏重要的创作程序。

      缂丝刺绣台屏是要先缂丝后刺绣的,因此创作作品的过程并非简单的“描摹”,而是需要灵感与再创作的。如果台屏图案完全自主创新设计,就必须在设计时考虑作品尺寸、图案分布、刺绣部分等。台屏这一题材形态限制了作品的形状和尺寸,比如圆形、扇形、方形等,并且还必须考虑后期装裱留空的部分。综合这些因素,在设计时就要注意画面构图,而刺绣部分作为一种增加物象立体的方式,如果图案过多也会显得喧宾夺主,因此在设计时要把握好缂丝和刺绣的使用比例,为烘托主题物象服务。

      如果是要利用一些古代名画来作为底稿,那就要在制作前对这些稿件有充分的认识。由于这些画创作时间久远,现存的古画稿往往线条不是很清晰,在选择此类底稿时如果单纯利用电脑将古画放大到要求尺寸,就会出现局部马赛克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我们进行“再创作”,要在既不能破坏原稿的构图和韵味,又要让绣稿显得清晰、还原古韵。这时需要我们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层次研究透彻,在还原时要注意前后层次质感,这有利于在缂丝底稿完成后用刺绣技术细化完善图画的,这样能明白哪些图案与部分要先通过缂丝的方式制作,再留白以后期刺绣。唯有这样才能先制作出合适的图案,继而才能进行刺绣来补充画面,并且考虑线材、针法来体现、处理物象之间的关系。在后期绣制时就可以大胆地运用多种色相的丝线相拼接重叠,甚至还可以采用乱针绣技艺表现画作线条交叉重叠、组合的视觉效果,与缂丝通经断纬的纹路相呼应,给欣赏者以耳目一新之感。

      二、制作与准备工作

     在制定好原稿之后,就是对底稿进行制作的过程。准备调色的前期工作就如同画家在绘制画稿前的调色工作一样,要按照画稿的色彩来挑选颜色合适的线。越是繁复的画稿,对配色的要求也越高,我们在挑选色线时,要注意色彩规律,注重主色调的冷暖转换,配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品整体色彩过渡的和谐性。

      缂丝刺绣台屏以缂丝为底,因此在制作时要确定主体图案在整面台屏上的布局,确定后期要用刺绣来增加立体感的图案。制定刺绣针法也是制作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传统的刺绣作品使用抢针、齐针、平针、滚针、旋针、施针、平套、散套等技法绣制。自上世纪三十年代杨守玉先生吸取绘画精髓首创乱针绣之后,刺绣作品在绣制人物肖像和动物像时大多都采用乱针绣,即以不规则的针脚排列组合来绣制作品以此来注重动物人物的神态,因此对于复杂的作品而言,一般都使用乱针技法或多种技法相结合运用。合适的刺绣技法反而能将缂丝的画理完美融合,从而以一种别样的艺术形式忠实地再现原作。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绣法并进行调整。虽然我们此前已经完善了作品的缂丝底稿,确定了刺绣所使用的工艺技法,但并非程式化制作就能确保万无一失。缂丝颜色体现较为淡雅,设计搭配的刺绣线条颜色搭配以及轻重程度是最难控制把握的,刺绣所用的丝线可能会因为光线而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而绣法的不当更是会直接影响整件作品的构图效果。例如禽鸟是缂丝常见的题材,原本缂丝就是一种体现物象立体的技艺,如果加上刺绣就更能塑造出物象的立体感。但物象层次越多也越容易犯错,在使用刺绣技艺来表现鸟类各部位的羽毛时,丝理必须连贯统一,要注意羽毛的排列疏密,要让皮毛更为自然,充满层层覆盖的层次感,甚至可以使用多种绣法来穿插体现,避免将所有羽毛杂糅在一起。

      三、结语

      缂丝刺绣台屏的创作,不仅要足够把握设计底稿,做足前期工作,制定合理的色彩方案,更要在制作时注意缂丝与刺绣在色彩方面的衔接,在构图方面的比例要得当。精细瑰丽的刺绣色线,配合丝丝入扣的细绣针法,与精巧素雅的缂丝技艺相衬托,表现出栩栩如生的物象。

      现代刺绣和缂丝能有如此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题材,都归功于我们的前辈将这些织绣技艺一代代传承并完善。我们现代织绣匠人所要做的不仅是单纯地将技艺传承,更要在传统题材和技艺方面加入时代的气息,从而让这些传统技艺融入奔流不止的时代洪流,符合现代日新月异的审美浪潮。


参考文献:

[1]方宏智,臧成建,朱晓礼.《浅谈缂丝艺术的创新发展与应用》.艺术科技.2015年第10期

[2]孙佩兰.《中国刺绣缂丝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4年


作者简介:

      顾正才,工艺美术师,2016年被评为苏州市姑苏高技能重点人才,自幼受老一辈艺人熏陶学习缂丝和刺绣,开拓创新,精益求精,自2000年创办才艺阁绣坊以来,对刺绣和缂丝有了新的认识,潜心研究缂丝和刺绣相结合的作品形式,丰富作品表现力。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戈琴华,工艺美术师,2016年被评为苏州市姑苏高技能重点人才,2000年与顾正才一同创办才艺阁绣坊,钻研缂丝和刺绣技艺,从业已有三十余年,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