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缂丝和刺绣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现代人审美水平的变化,缂丝和刺绣技艺制作的挂画和台屏等装饰品逐渐受到广大织绣爱好者收藏者的青睐。缂丝刺绣台屏具有色彩、线条和构图多方面的美,具有明显的视觉元素装饰性特点。
关键词:刺绣 缂丝 装饰性
缂丝和刺绣,是举世闻名的中华民族传统织绣工艺。在古代,缂丝、刺绣多用于服饰、香包、鞋面、绢帕、扇面等,更偏向一种实用类作用。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缂丝和刺绣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现代人审美水平的变化,缂丝和刺绣技艺制作的挂画和台屏等装饰品逐渐受到广大织绣爱好者收藏者的青睐。
缂丝和刺绣各有其特点,缂丝色彩淡雅清新,质地细密如同绘画;刺绣色彩多样,极具立体感。两者相结合,能起到相互衬托的效果。现代艺术观念和西方文化思潮的侵入,赋予了当代装饰性织绣品全新的内涵,使它由传统的古典装饰性效果逐渐向现代形态转变。笔者多年来尝试将缂丝与刺绣技术一同运用于制作绣品,在此浅析缂丝刺绣台屏的装饰性,缂丝刺绣台屏具有色彩、线条和构图多方面的美,具有明显的视觉元素装饰性特点。
一、色彩的装饰性
缂丝作为一门纯手工艺,纹样越复杂,颜色越多,梭子越多,花费的工时也就越多,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缂丝讲究戗色技巧,即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线对纹样进行调色、和色,戗色技巧还分为长短戗法、凤尾戗法、参和戗法、掼戗法等,在不同的画面中使用不同的技法,能让纹样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颜色表现如同绘画渲染般充满浓淡变化,并且体现自然,线条勾勒的刚柔曲直过渡和谐。如此体现出的缂丝图像色彩淡雅清新,能很好地表现中国古代水墨画的细腻,而刺绣则依靠丝线来塑造图像,在色彩装饰上可以发挥多种风格。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杨守玉先生始创乱针绣,采用长短交叉的线条和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乱针绣适合绣制油画摄影画稿,因为针法活泼、线条流畅、层次感强,能更好地体现物体的结构、明暗和色彩。刺绣用于缂丝台屏,能发挥其主观性,塑造色条、色块更为随心所欲。又因丝线本身就具有光洁的特点,刺绣图案在日光下往往起到更好的观赏效果。
二十一世纪随着审美的多元化,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色彩时代,将缂丝作为台屏主要图案,加以刺绣进行点缀,塑造图案色彩更为自由,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两者结合能表现出作品丰富的层次感,突出画面的主题效果,从而让台屏变成如画布般充满画理,具备色彩的调和,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二、线条的装饰性
材料是视觉造型艺术的视觉元素,不同物质的材料因为它的纹理特性和构成形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品反映的视觉效果。线,是穿入银针从事绣制工作的重要工具,是刺绣不可缺少的材料,用线绣制如同画师用笔绘图,是刺绣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刺绣图案皆是由线穿梭而成,是以线的组合造型作为最主要的装饰手段,依靠线的变化、线的组合来体现物象的形态轮廓。
而缂丝的线条,要从缂丝的制造谈起。缂丝工艺为“通经断纬”,根据宋代庄季裕在《鸡肋篇》中的记载:“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棦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纬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连,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缂丝技艺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成的平纹织物。而所谓的“断纬”则是指由于需要图案花纹的色泽变化,各色纬丝需要与经丝交织,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别挖织,使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呈现一些断痕,类似刀刻的痕迹,“如雕镂之象”。
无论是缂丝带来的整体纹样感,还是刺绣随心所欲地创造线条与块面,都能塑造出各种物体表面丰富多样的自然肌理。例如飞禽的羽毛与花瓣的纹理,缂丝可以塑造鲜花淡雅柔嫩的色彩与质感,而刺绣丝线能塑造飞鸟羽毛的纹理,两相组合,给予物象特定的空间环境和光线,呈现出一副优美的画面。物象肌理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充满规律,缂丝与刺绣恰好能体现这一点,通过自身材料构成自然肌理细节,同时配以色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物象肌理的自然特征,充满装饰性。
三、构图的装饰性
装饰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是一种基本欲求。由于缂丝和刺绣底稿多用绘画或照片,因此这两种技艺构图都属于平面化的构图,离不开构图形式,在装饰上更强调和突出其主题图案,在制作要求方面也更为精细,需要充分塑造物象构成、组合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缂丝刺绣台屏的设计构图装饰性多变。因为缂丝与刺绣工艺形式带来的纹理,使塑造出来的图案更为精致,特别是在塑造中国古代工笔画题材时,更具优势。由于工笔画的物象常要求含蓄又鲜明地表现内容和突出主题,即除了主体物象外大多不会绘制背景,不作过多描绘,在画面留有较多的空白。这种题材,与台屏的作品形式不谋而合。台屏的制作形态限制了作品的形状和尺寸,比如圆形、扇形、方形等,并且还必须留有后期装裱的部分。因此画面构图显得至关重要,以缂丝为底,以刺绣为点缀的图案,能在结构上由紧密趋向于疏朗,突出重点,具有鲜明的节奏,突出画面的装饰性。
另一方面,缂丝和刺绣的工艺决定图案纹样无论从正面看还是以反面观赏,都是一样的,更具有装饰性。不同于挂画的装饰形式那样只有单面的观赏性,台屏形式的作品放置后,往往起到双面装饰的作用,讲究正反构图的对称,更具备装饰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缂丝刺绣台屏作品形式带来的装饰美,是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等元素结合形成的,物象画面带来的装饰语言体现出的艺术美,归于刺绣和缂丝这些古老传统的工艺美术技艺,这些技艺是我们当代织绣匠人要继续传承下去的,更需要我们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利用工艺技艺创新出更多富有装饰性的作品形式,充分发挥个性和装饰美。
参考文献:
[1]孙佩兰.《中国刺绣缂丝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4年
[2]缪秋菊.《缂丝戗色技法的探讨》.丝绸.2007年第10期
[3]廖军,许星.《论缂丝的艺术特色及其开发利用》.丝绸.2005年第11期
作者简介:
顾正才,工艺美术师,2016年被评为苏州市姑苏高技能重点人才,自幼受老一辈艺人熏陶学习缂丝和刺绣,开拓创新,精益求精,自2000年创办才艺阁绣坊以来,对刺绣和缂丝有了新的认识,潜心研究缂丝和刺绣相结合的作品形式,丰富作品表现力。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戈琴华,工艺美术师,2016年被评为苏州市姑苏高技能重点人才,2000年与顾正才一同创办才艺阁绣坊,钻研缂丝和刺绣技艺,从业已有三十余年,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