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苏作家具,是我国古典家具发展史上巅峰时期的家具艺术品,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随着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具有新的变化。如今,苏作家具需要我们当代家具工匠继续传承发展下去。
关键词:苏作 红木家具 传承 发展
一、苏作家具的定义
苏作家具,是指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由文人参与设计、工匠制作的家具,它具备了传统家具的外观造型,承载独特的制作技艺。苏作家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在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会随着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具有新的变化。同时,苏作家具的传承与发展也反映了“苏州式样”家具造型和和制作技艺的完善和创新的全过程。
二、苏作家具的传承
苏作家具历史悠久,甚至可以说起源于苏州城建成、工匠开始制作家具。但是苏作家具杰出的代表,则是在明清。明清时期苏作家具无论是在风格上还是在工艺上,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代表性,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一方面,在风格上,苏作家具的风格是随着历史审美潮流的变化而变化的。宋代程朱理学对明代文人雅士的影响仍在持续,由于经济的繁荣和崇尚理学,文人们参与了家具设计。同时,又由于造园艺术的兴盛,文人们对家具的设计要求还需要配合园林风格。明清家具的构成形态受到中国古典建筑形态的影响,中国园林的建筑并不与西方建筑一样注重于外观的造型,而是通过各部分的联系接合,这种序列性体现在家具上,则是继承了梁架结构的作法,这时,与自然花园景色相和的家具应运而生,这种明代出现并流行至今的家具风格,称之为“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又称为“苏式家具”,它与苏作家具的不同之处在于,苏式家具只是一种设计风格,而苏作家具更重视一种制作技艺,囊括了风格特性。明式家具不会作大面积的花纹雕刻,但整体形制流畅,注重实用性。比如明式圈椅,扶手椅背形成一个完满的半圆形,椅脚笔直相接,具有一种“天圆地方”的完满思想,而椅子的椅背,通常会采用“c”型或“s”型弯曲设计,支撑人体背部,从而坐得更为舒适。明式家具这种简洁典雅而注重实用的风格无遗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比如说我们常听说的“包豪斯风格”。包豪斯风格简单理解就是“工业简洁与艺术的统一”,它代表了一种欧洲现代艺术与工业设计的审美,我们将包豪斯风格的家具同明式家具相比较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所追求的简单稳固的实用性和内敛的审美有着共通。因此,明式家具保留了中国的传统审美,又符合了人类的审美趋势。
到了清代,由于康乾盛世带来的经济发展,审美潮流开始偏向于繁复华丽,这种风格被称为“清式家具”,比如作边缘镂空雕花、攒边打槽装板心等。嵌螺钿为清代流行的一种家具装饰工艺,代表了家具风格走向华丽繁缛,复杂的雕花工艺所需要的材料和技艺,要有更大的人力物力投入,若不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恐怕也支撑不了这样的家具。其实在总体形制上,明式和清式家具都较为简洁,只是清式家具有更多的雕花,纹路更为复杂,嵌宝也要多一些。
另一方面,苏作家具在工艺上是独特的且是不断传承的。不论是其风格发展有多少变化,苏作家具始终体现着独特的制作技巧,包括榫卯结构、雕花装饰、髹漆工艺。首先在用料方面,苏作家具选料严谨、惜料如金。在明清时期,苏作家具获取木料比京作、广作要艰难一些,那时的名贵硬木,如黄花梨、紫檀木、红酸枝等,大多要靠漂洋过海而来。广州是港口地区,所以工匠要制作工作家具,获得材料方便、资源丰富。北京是皇家驻地,获得优质硬木也较为便利。因此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苏州工匠便惜木如金,节省原材料,努力提高制作工艺,用高超的技艺来避免浪费木料。选择合适的木材无疑要经过筛选,木料在制作前还要经过干燥处理,这是家具制作的关键工艺之一。木料的烘干处理,直接关系到家具成品在天气干燥或者潮湿环境下的适应性,才能在制成成品后不易开裂变形,保障家具的质量。其次在雕花方面,苏作家具寓意深刻吉祥,雕刻图案大多取自吉祥寓意和故事典故,例如龙凤、蝙蝠、寿桃、梅花等,雕刻的形态精致,栩栩如生刀法细腻,讲究气韵生动。再次,苏作家具的榫卯结构是其工艺的精髓。榫卯结构精密严谨,整件家具不废一钉而能不散架,全靠榫卯的连接。常见榫卯结构有格角榫、粽角榫、明榫、暗榫、半榫、抱肩榫等,虽然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也不同,但是这些榫卯都如同关节般连接着连接着家具的形体构造。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机器也随之出现,提高了家具制作效率,但苏作的精品家具制作仍然需要保持传统手工,特别是在榫卯和雕花方面。最后,苏作家具另一特色工艺是髹漆工艺,并且这种工艺一直沿用至今。苏作家具所用的生漆有名中国大漆,自然环保。髹漆工艺需要在一定的空气湿度下才可以进行,由于苏州地区气候湿润,又有梅雨季节,所以这个工艺就成为苏作家具技艺中独特的一个环节。只有湿度够,漆才能干得快,如果空气干燥,漆就很难干透。使用髹漆工艺的家具颜色经久不衰,质感细腻光滑。
三、苏作家具的发展
苏作家具的制作技艺有着辉煌的历史,时隔几百年的今天,苏作家具依然魅力不减。一方面,现在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审美潮流的变化,不少年轻的设计师纷纷投入到苏作家具行业中,根据现代人的审美和实用需求,来对家具的外观做出适当的改变,更加精美的姿态展现在收藏爱好者面前。苏作家具的发展也同设计师和制作者有关,现在许多艺术院校都开通了成人大专,人继续教育等,通过对人才的培养,制作出满足消费者实用功能和审美的产品,便于具备对当下家具潮流的了解和热爱,热衷于苏式家具设计,这有利于苏作家具的发展。
另一方面,一些收藏者会担忧苏作家具机雕的问题。虽然现在机雕技术的发展让家具制作的一部分流程采用机雕方法,但是也仅限于开木料和打榫上。所以这一发展趋势不必过度担心,苏作家具仍是以手工制作为主的,苏工从木材挑选到成品需要很多道工序,周期长,工艺细。相信只要我们当代家具匠人不断努力,继续传承和发展苏作家具技艺,苏作家具肯定会有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均平.《木雕工艺》.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
[2] 唐梦骥.《苏作红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思考》.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
作者简介:
王雪根, 1962年生,苏州市民间工艺家,从事明式家具制作已有四十余年,潜心钻研核雕技艺,在长期的研究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和省市级专业评比活动中摘金夺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