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朝鲜绣是在近十多年为人经常谈起的绣种,它与镇湖刺绣存在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朝鲜绣从最初的成长壮大到几近独立风格形成,镇湖刺绣是见证者更是援助者。但是,生存发展的市场竞争又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刺绣者,应当理顺彼此的优劣势,有所选择地重新定位发展方向。在相互竞争中,强大自身。
关键词:朝鲜绣 市场 镇湖 绣品街 对比
朝鲜与中国一衣带水,既为近邻又颇具渊源。刺绣在朝鲜,也正如在中国一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较为完善的传承体系。但是取决于两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差异,朝鲜绣的发展现状大大落后于中国刺绣。朝鲜一国封闭神秘,朝鲜绣却在苏州的镇湖绣品街上随处可见,朝鲜绣与镇湖刺绣有着一种相对固定的关联。
朝鲜绣与镇湖刺绣开始密切关联,要追溯到21世纪初期。彼时的镇湖刺绣完成了人才、技术、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原始积累,积蓄了巨大能量,开始阔步占领国内刺绣市场,成为苏绣艺术的主力军。镇湖刺绣市场异常火爆,绣品街上的诸多绣坊绣品供不应求,随之而引发绣娘工资、店坊租金等方面开支的提高。也正是镇湖刺绣在奔向发展巅峰的道途中,朝鲜绣开始进入到镇湖绣品街上,或明称朝鲜绣或伪装苏绣。镇湖刺绣何以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允许朝鲜绣进入到绣品街呢?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镇湖刺绣行业完成了主流产品由实用品向欣赏品的转变,完善了苏绣市场交易平台。欣赏品较之实用品,绣制时间长、技术要求高,市场利润更为丰厚,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更能够形成苏绣口碑。一时间,镇湖绣品街的诸多店坊都定位在了中高档刺绣欣赏品上。镇湖自身的绣娘队伍虽然数千人,但是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欣赏品绣制上,优秀绣娘的市场争夺战又在各个绣坊之间展开。所以,此时期无论是绣娘还是绣坊老板,都将精力集中到了刺绣欣赏品上,刺绣日用品和低端陈设品的创作精力由此变得淡薄。毕竟刺绣欣赏品的市场价值越来越高,很多群众基层消费的需求也被一些店坊察觉到,因此朝鲜绣正是在欣赏品创作高潮期悄悄进入苏绣市场的,由于初期并未对镇湖刺绣行业主流形成正面冲突,相反却填补了市场空白,因此镇湖刺绣一定程度上默许了朝鲜绣的进入。
朝鲜绣能够进入到镇湖刺绣市场中,有其自身的优越条件。首先,朝鲜绣娘们有着家庭绣制传统,对于刺绣,她们本身并不陌生;其次,在市场经济十分落后的朝鲜,妇女们能够通过刺绣获得一份收入,对于她们而言,是一件值得努力并愿意从事的事情;第三,从人工成本对比角度考虑,朝鲜绣绣娘的工资开支仅仅占到镇湖绣娘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劳动力廉价,才是朝鲜绣能够介入的主因;第四,朝鲜与中国东北接壤,便利的地缘关系和现代交通提供了基础保障。当然,朝鲜绣与镇湖刺绣本身存在着巨大的质量差异。为了赢取市场,朝鲜绣的经销商们也在想方设法的提升朝鲜绣质量,他们组织苏绣技术人员对朝鲜绣娘进行培训,地点大多选在辽宁丹东、吉林珲春等城市,让朝鲜公社挑选朝鲜绣娘到中国学习。朝鲜绣虽然是在苏州销售,但是成产加工地还是在朝鲜境内和中朝边境城市,主要通过两种模式进行,一种模式是直接与朝鲜的公社联系,朝鲜绣商家只需要将刺绣材料交于朝鲜公社,公社负责发放组织生产;另一种则是在辽宁丹东等地代工生产。高峰时期,镇湖主营朝鲜绣的商铺多达近百家,一时间大有反客为主的架势。
朝鲜绣在镇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激发了诸多问题出现。首当其冲的便是诚信缺失的问题。正如前文所言,一些朝鲜绣商家将朝鲜绣伪装成苏绣销售,以次充好的方式获得较大利润,严重影响了苏绣形象和镇湖的整体声誉。镇湖刺绣在中低端市场份额的曾经缺失,而今即使有相应产品进入市场,也势必遭到朝鲜绣的价格战,这就使得市场秩序越发混乱,镇湖刺绣的中低档市场完全沦陷。朝鲜绣发展成长的这些年,也是镇湖绣娘队伍越发萎缩的时间段,二十世纪初开疆破土的绣娘们早已步入五六十岁,眼力不济,创作能力下降;中青年一代又因生活富足安逸、刺绣学艺艰辛漫长、就业选择方向多,而大都另谋出路,也造成了镇湖刺绣行业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现象的发生,朝鲜绣对中低端市场的占领,也是此中的原因之一。朝鲜绣逐步壮大,虽依托镇湖刺绣,但已经辐射全国,尤其是随着低中高档产品品质的不断提升,朝鲜绣对镇湖刺绣全国市场的挤占也不容小觑。
顾绣发轫于明朝年间,在中国刺绣乃至工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初绣制精细清雅,可媲美书画,因此声誉鼎盛,而后期因仿效者众多、发轫环境缺失等诸多因素而泯然众人。镇湖刺绣应该从顾绣发展中可以窥探,处理好与朝鲜绣的生存关系,继续保持并升华苏绣艺术的精细雅洁之精髓,同时从针法、色彩尤其是设计等环节,保持镇湖刺绣与朝鲜绣的显著优势,只有优势最大化,才能保证镇湖刺绣在中国刺绣市场的话语权。
作者简介:
王琴,女,苏州镇湖人,工艺美术师。从事刺绣事业近30年,2003年创建了王琴刺绣工作室,曾在倪雪娟刺绣工作室学习刺绣技艺,而后受到苏州刺绣研究所刺绣名家王祖识老师指导。主要从事人物、花鸟等题材的绣制。2008年开始,受邀指导云南丽江纳西族“木氏刺绣”技艺。近年来,王琴代表作品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展会专业评比金奖。
参考文献:
[1] 渠魁.朝鲜绣的中国故事[J].瞭望东方周刊,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