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刺绣日用品的研发

[日期:2018-12-0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日用品是刺绣手工艺术最原始的存在方式,欣赏品则成为当今刺绣的主要发展方向。日用品与欣赏品两种形式能否在工艺市场活跃的今天共同发展?成为当今绣娘需要考虑的话题。谈刺绣日用品的研发是对刺绣艺术全面发展的保障和迫切需求,因此,对此话题的考虑,意义重大。

关 键 词:刺绣 日用品 欣赏品 意义 研发

2018年夏天,《延禧攻略》这部电视连续剧火爆荧屏,除去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突出演技之外,该部清宫剧一改往昔道具程式陈旧的情况,在剧中人物装扮、室内外陈设点缀等诸多场景及人物刻画里,真正做到了耳目一新、典雅俊丽。这种推陈出新既很好地烘托了清宫的尊贵氛围,又以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着实给观者以传统美学体验。

该部剧中,涉及到了诸多工艺美术门类,既有院落里的石器、园林盆景等,也有厅堂内的瓷器、家具等,还有演员着装上的织绣、珠串等,种种器物无不精彩华丽。其中刺绣在其中的所占比重是十分高的。连续剧开篇便是魏璎珞进宫刺绣的场景,剧中也多有串联刺绣事宜。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漂亮的刺绣华服,做工精细、色彩典雅,牢牢掌控了电视剧的精彩场景。观赏这部清宫剧,引发了笔者对刺绣日用品研发的思考,清宫与当代,无论时空如何转变,刺绣日用品的生存空间依然广阔。

众所周知,初期的刺绣都是以日用品为载体存在的,这也是中国刺绣的初始状态,并为中国刺绣的广大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到21世纪前后的三十多年,中国刺绣的主要存在形式演变为欣赏品,大量的刺绣装饰画出现在家庭、会场等,刺绣日用品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一时间,刺绣品成为了艺术品,大有高不可攀的模样,我们之前常常见到的精致刺绣虎头鞋、香包、围巾华服等等多有式样陈旧或消失不见。究其原因,商品经济下,刺绣日用品的可替代品种类繁多且价格低廉,挤压了其生存空间。刺绣欣赏品附带着较高的艺术追求,成为日渐兴盛的家装环境的新宠。此消彼长,刺绣欣赏品一举兼并了刺绣日用品的发展空间。市场作为调整刺绣产业结构的无形之手,并不是一味“抬举”欣赏品,尤其是近些年传统文化魅力在大众认知里面逐渐复苏,本土化的文化元素也已在国际知名品牌的围堵中得以突围,刺绣日用品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这在延剧华服获得肯定的赞誉声中可以得到肯定。但是,优秀的刺绣日用品却凤毛麟角,这与多年以来刺绣行业重欣赏品创作而轻日用品研发的现状密不可分。刺绣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积累,丰富多彩的传统手艺日用品,有些已经捷足先登,占领市场,因此,进行刺绣日用品的研发工作势在必行。

刺绣日用品和欣赏品是可以并驾齐驱的,并不是非得争个你死我活,万万不可偏废其一。进行刺绣日用品的创作应当具备欣赏品的创作态度。刺绣欣赏品在日常创作中往往要求针法严谨、行针细腻以及色彩协调等综合考虑因素。而刺绣日用品的绣制普遍上较之欣赏品简单粗糙些。这是几十年来形成的普遍现象。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欣赏品较之日用品能创造出更加高的受益价值。这也是刺绣欣赏品跟日用品日常份额差异变大的根本原因。刺绣欣赏品的创作态度总结起来便是精益求精,以严格的态度创作刺绣日用品,所有的日用品便可以到达欣赏品的精湛程度,虽然普遍欣赏品的工程量大于日用品,但日用品却可以更能集中展示刺绣工艺的可贵之处,这也是刺绣日用品的魅力所在,整体价值虽小,却可以吸收大众眼光,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绣品的精湛程度决定了产品的价值高低,无形中也可以日益形成刺绣的市场口碑,在诸多竞争对象中争取脱颖而出。只要绣品日用品可以做到精湛美丽,即使体量较小,尚可以获得较好的市场收益。长期坚持,便可以有更多的精湛日用品面世,并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

诚如前文提到《延禧攻略》中的绝美刺绣华服引得观众阵阵惊呼,国人的大众消费情绪日益追求传统文化魅力,这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重新定位和审视,这需要融入进当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意味。延剧中提到一个布景色彩,有人评定为“莫兰迪色系”,笔者初次涉及到这个概念,虽然从事与色彩紧密相关的工作,但是对“莫兰迪色系”这一概念不甚了解,几经查阅资料,才有所理解。莫兰迪色系是一种高级灰色调,它几乎是在所有颜色上都可以蒙上一层灰,蒙盖其本色,使之不鲜亮,不张扬,给人一种舒缓淡雅、宁静平和的视觉体会、也无形中增加了色彩本身的质感和优雅度。这种色彩定位,完全符合中国人骨子中的含蓄内敛本性,更能够体现东方女性的神秘和文静。大众对莫兰迪色彩的充分认可,才会有对延剧整体布景的极度认可,毕竟色彩是通过眼睛最快传达认可度的。所以,刺绣日用品的研发,应该做好色彩的文章,尤其是举国上下呼吁传统文化复苏的大环境下,怎么抓住颜色的“民族性”、唤起民族的“色彩认知”?是刺绣日用品能否经久不衰的必攻课题。虽然“莫兰迪”是一个西方概念,但是这种色彩认知却极度适宜中国审美。再次审视中国色彩,笔者发现,我们的先辈其实对色彩的考究,大大超越了时下的颜色审美,“月白”色、“胭脂”色、“艾绿”色、“靛青”色、“竹青”色、“绛紫”色等等色彩的定位,无不折射着“莫兰迪”式的唯美,在时间上,也是早早领先于莫兰迪本人。所以,仅仅一个色彩的选择,我们就可以重拾起刺绣日用品的振兴信心。

精益求精的制作态度,加之本色本味的民族追求,刺绣日用品的研发虽任重道远却有章可循。以上两大元素决定着刺绣日用品的精彩程度和认可程度,同时还必须要解决市场认可度的问题。提到市场认可度我们不得不提到“性价比”的问题,性价比的高低程度决定了市场的接受程度,性价比取决于精彩度和认可度的同时,还取决于日用品利润率的高低程度。笔者以为,刺绣日用品的市场定位应该明确差异定位,在确保质量和优美度的基础上从设计、包装、用料等诸多方面区别对待,以便拉出产品档次,在档次差异中,进一步明晰,优秀刺绣日用品的价值属性。

参考文献:

[1]李明.苏绣[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李小妹,女,苏州人。现为工艺美术师。从事刺绣工作近四十年。由于成长在苏州镇湖刺绣环境中,自幼便耳濡目染在刺绣文化中。长期的刺绣工作使其练就了高超的刺绣技艺,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刺绣针法,擅长花鸟、动物、人物等题材的绣制。近些年来,对刺绣艺术中的构图和色彩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知,作品水准也随之不断提升。其代表作品多次在省级国家级展会中亮相,并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赞誉和专家评委的肯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