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针如笔绫如纸,华亭顾妇嗟神工 ——研读《顾绣考》感言

[日期:2018-12-0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顾绣在中国刺绣史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其技艺水平高、艺术修养强、影响范围广,数百年来成为中国刺绣的重要名片。民国时期成书的《顾绣考》是专门记录顾绣艺术的专著,多方面解析了顾绣艺术的发展和特色。成为研究顾绣艺术必须考察的史料。顾绣艺术发轫时期的几位代表人物将顾绣艺术推向了发展历程的高峰,一举奠定了顾绣艺术的历史地位。


关 键 词:顾绣 顾绣考 感言 研读 意义


作为一名刺绣工作者,“顾绣”如同传奇一般铭刻在刺绣工作者心中。目前,明清时期的顾绣珍品难得一见,在博物馆中也只是凤毛麟角,顾绣相关的文献资料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顾绣的神秘面纱数百年来一直存在。一次偶然机会,我收集到了一本古装订书本《顾绣考》,如获至宝。虽然仅仅是数千文字,却清晰梳理出了顾绣的发展历程和技艺特色。品读不断,收获感触也愈发深刻。

《顾绣考》是由上海市博物馆组织编辑,徐蔚南先生写作完成。该书发行于民国民国二十五年,民国二十六年又再版。全书叙述了顾绣的起源、传布、技能,介绍了时存的顾绣名作。全文均是文言文体例,阅读起来虽是有几分困难,但言辞严禁,叙述干练,反复诵读,才能深得其精华。回到本文题目,则是援引文中的“顾绣之技能”部分提到明代文学家谭元春曾得到顾绣佛像却不慎遗失,惋惜之际作歌记之“上海顾绣,女之神针也……咄哉笔纸犹有气,安能十七尊者化为线……”。通篇歌词对顾绣大加赞赏。这不仅仅是一家之言,顾绣发轫之际所达到的高度,便是顾绣的艺术顶峰,至少截至目前尚是如此。明末大画家董其昌曾看到顾绣《八骏图》,不禁拜倒,记曰“虽子昂用笔不能辨,亦当一绝”。目前,国内诸多博物馆藏有顾绣作品,四五百年的刺绣作品依旧可以亮相今人面前,这是其他织染绣类工艺难以企及的。

目前国内普遍认同“上海顾绣始于缪氏”(语出《寻乐斋诗集》)说法,但缪氏身为妾,《顾绣考》一书并未对此肯定。只在“顾绣之起源”篇记载,顾名世建露香园,其长子汇海“承袭先人余荫……家姬刺绣,巧夺天工。露香园及其嘉桃、糟疏、刺绣,乃由座上之佳客之揄扬,而名震天下矣。尤以其刺绣,口碑皆是……”由此可见,顾汇海时期的露香园,便形成了以婢妾为主的刺绣者,构成了“华亭顾妇”的初始形象。当然“华亭顾妇”中的佼佼者,且能留名千古,唯有两人,一为韩希孟一为顾兰玉。韩希孟为顾名世次子顾振海之儿媳。韩希孟天资聪慧,绣制题材广泛,所绣绣品常有绣制款识“韩媛绣”、“韩氏女红”、“希孟手制”、“武陵韩氏”、“武陵季子”、“武陵希孟”等,其传世作品顾绣作品最多,故宫博物院陈列有她的仿宋元名迹册十余帧,其中的《洗马图》、《白鹿图》、《松鼠葡萄》、《扁豆蜻蜓》皆为精品。目前收藏顾绣最多的是辽宁省博物馆,其中印有“韩媛绣”、“韩氏女红”的绣品有八幅。上海博物馆藏有韩希孟的《藻虾图》等四幅绣品。韩希孟生活在晚明时期,顾氏家族尚家境富足,又兼备有晚明风尚的文人化引导,刺绣创作不为世俗所动,完全出于一心,所以佳作辈出,一举奠定了顾绣的历史高度。明末大画家董其昌曾见韩希孟刺绣,“以为非人力也,欣然濡毫,恵题赞语”。顾玉兰是顾名世的曾孙女,也是韩希孟的晚辈,她生活在清朝早期,时值顾氏家族门厅凋落。顾兰玉二十多岁便守节养子,因贫困所迫只好刺绣为生。顾兰玉三十余间“设慢授徒”,传授顾绣,使开始更快地步入社会,社会大众亦可掌握顾绣技艺,顾绣也渐渐开始市场化,由刺绣欣赏品向日用品过度。顾兰玉是顾绣发扬光大的传播者,既延续了顾绣香火,也推动了顾绣的社会影响力。

《顾绣考》一书在“顾绣之传布”篇中,还记载了一段有趣的现象“迨至清乾隆间,顾绣半多男工为之,不仅女也”。男绣工成为刺绣人员的主力,这一现象即使在当下的刺绣环境下也是难以形成的,更何况在“男尊女卑、女红女作”的封建社会环境。这也从侧面反应出,顾绣市场化成长之后形成了较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市场收益,顾绣一时间也并非只是华亭顾妇的工作。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常常习惯于刺绣由绣娘绣制的思维,是有失严谨的。当今的刺绣行业也是如此,有很多的男性刺绣工作者出类拔萃,但是却没有如昌盛时期顾绣,形成如此庞大的男工队伍。

顾兰玉之后,顾绣虽日益壮大,实现了刺绣创作与市场供需的良性融合,但终究未在出现如缪氏、韩希孟一样的集大成者。新中国成立后,顾绣发展一路坎坷。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命名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顾绣赫然在列。目前,顾绣国家级、省级传承人若干,但都无顾氏家族有任何血缘,顾绣艺术成为社会大众的民间艺术,并在民间大众中寻求再次繁盛的营养。

虽然顾绣发轫距今已有四五百年,《顾绣考》成书距今也已经接近百年,但顾绣的艺术魅力却可以从馆藏绣品以及一本图书之中渐渐散发。一本好书就是一段历史,数千字浓缩着顾绣发展的数百年兴衰。无论读书还是读史,都可以明志,《顾绣考》之于今天的每一位刺绣工作者,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徐蔚南.顾绣考[M].上海:中华书局印刷所,1936.

作者简介:

李小妹,女,苏州人。现为工艺美术师。从事刺绣工作近四十年。由于成长在苏州镇湖刺绣环境中,自幼便耳濡目染在刺绣文化中。长期的刺绣工作使其练就了高超的刺绣技艺,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刺绣针法,擅长花鸟、动物、人物等题材的绣制。近些年来,对刺绣艺术中的构图和色彩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知,作品水准也随之不断提升。其代表作品多次在省级国家级展会中亮相,并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赞誉和专家评委的肯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