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中国的茶文化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使得饮茶这件日常稀松平常的事情,变成修身养性的风雅之事。三家的思想融合具体表现在茶器的造型之中。上乘的茶器绝不仅仅为日常茶事活动的工具,上乘的茶器还极具艺术造诣和美学价值。茶文化发展的千百年间,茶器也在飞速发展。目前世界公认的茶器之最有二,一是江西省景德镇的瓷和江苏省宜兴市的紫砂壶,本文剖析的就是由宜兴市制壶大师褚婷元制作的《四方菱花》壶。
关键字:创新 紫砂壶 造型
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而宜兴的紫砂壶却大反工业化之道,采用最为原始的手法,纯手工拍打制作。2006年,紫砂壶手工成型法力排众议成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既是宜兴紫砂的骄傲,也给宜兴紫砂壶提出新的要求,紫砂壶不能为求产量,而放弃其传统的制作手法,宜兴的制壶人要将这种“笨”方法世世代代的流传下去。
纯手工制作的紫砂壶虽然耗时长,产量低,但纯手工制作的紫砂壶,在造型上极具表现空间,其造型千变万化,可朴素大方,可精巧夺目,可气势磅礴,也可小巧清秀……紫砂壶造型的变幻完全依靠制壶者的“一双手”,借用一种哲学说辞“世界上没有两把完全相似的纯手工紫砂壶”,制壶者对壶身的每一次拍打,力度稍有万分之一的变化,紫砂壶最后的成型就会有所不同。纯手工紫砂壶的唯一性也使得每一把紫砂壶完全能够投射出制壶者对于这把壶的理解,将无形的情感和思想投射在有形的紫砂壶中,使得一把壶能够兼具灵性和人性。也是因此,紫砂壶脱离实用器,而成为了备受追捧的艺术品。
二《四方菱花》壶的造型特点
《四方菱花》壶每次可以冲泡300CC的茶水,300CC的容量不仅适合独自一人时,饮三两杯,当有三两朋友聚在一起时,300CC的容量也不会显得少,一人一杯,在等下一杯的时候,最合适朋友交谈。同时,《四方菱花》壶在泥料上选择了最为“稳重”的黄龙山原矿老紫泥,随着丁蜀镇政府对于黄龙山原矿泥开采的管制,如今如此上乘的原矿老紫泥实属不可多得。用最好的泥,与之相配的是《四方菱花》壶精巧绝伦的整体造型。
《四方菱花》壶的造型不可以用单一的造型来描述。第一眼看其,对其的描述可能为筋纹器,第二眼看其,可能觉得其为方器,再看一眼,其可以变为圆器……《四方菱花》壶的造型无疑是非常复杂的,同时《四方菱花》壶的线条却是异常简洁的,在一繁一简中,《四方菱花》壶呈现出的一种特有的和谐,以达“事事如意”之意。
方器和圆器相较于筋纹器,其制作起来更为简单一些,但易学难精,上乘的方器和圆器仅凭借点、线、面这三种极简元素,打造平衡、对称和统一,这要求紫砂匠人下手稳、准、狠。
上乘的方器往往刚劲、规整、大气,大有三十而立的男子汉之气概,该把《四方菱花》壶四面以方面作为基础,这就要求每一个面的线条处理都要利落,少了利落感的方器会使得整体器形“架子坍塌”,《四方菱花》壶在线面的拿捏上极具分寸感,线面安排恰当有度,很好的表现出了方器的磅礴之感。
上乘的圆器大多美满、柔滑,其圆不是像圆规画出来的死气沉沉的圆,而是婉转圆润,同时又流畅平稳,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稳”。紫砂壶的茶器特性要求任何一把紫砂壶都需要给人以安全感和平衡感。该把《四方菱花》在壶盖采用了圆器的造型,将圆藏于方中是一种很妙的制作手法,兼具方的挺拔和圆的柔顺,同时《四方菱花》壶的四角也采用圆器的圆角,这对制壶艺人无疑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方器的圆角要达到稳健、浑厚的效果,这需要制壶者在制作角时不能有一丝的犹豫,必须一次成型,之后只能在细节上修改,而在整体造型上一经修改,其势尽失,这种利落的制作手法需要千百次的练习,反复的试验。此把《四方菱花》壶的圆角处理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其大度又精巧,一看就为经验老道的制壶艺人制作而成。
此外,《四方菱花》壶在壶面和壶角的处理上,还采用了筋纹器的制作手法。历史上首件筋纹器表现在其壶盖处,明代的紫砂壶制作宗师时大彬将这种早期的筋纹器得以改良,做出了“玉兰瓣壶”。随后筋纹器经过了数百年的创新,发展出多种变形壶型,但不管何种变形,筋纹器的特点都在于筋纹的清晰,饱满,壶身上的筋纹密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除了整体造型的优美,用手触摸筋纹器,起起落落的表面构造,能给人以舒畅感。筋纹器跟一般的紫砂壶相比,其耗时多,成品率低,对于筋纹的布局和角度的构造还需要作者极高的美学造诣,圈内有一句话广为流传为“十年磨一筋纹”,意思是说没有十年的制壶经验的制壶者是不可能做好一把筋纹器的。这句话反面也说明了筋纹器制作所需的高超工艺。该把《四方菱花》壶巧妙地在壶身和四角汲取了筋纹器的精华所在,使得整把壶在造型上更加饱满。
整把《四方菱花》壶在造型上采多种器形之长,整体和谐,细节精致,达到了视觉上精美,触觉上舒适的高度。《四方菱花》壶可以称得上是紫砂壶造型非常成功的一次创新,同时通过这把《四方菱花》壶的造型,作者表达出了其对世界的看法:首先是包容,在包容之上应当尽自己的努力把本不相容的事物变得和谐有序,最后在万物达到和谐后求得顺心如意。
作者简介:褚婷元 女 宜兴昌华陶艺有限公司总监 高级工艺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