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一直以来,传统工艺美术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论支持和阐述,尤其是在“女子无德便是才”的封建时代,即便是在蓬勃发展的今天,理论总结指导依旧是刺绣行业的空缺。《雪宧绣谱》的出现,无疑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弥补,虽然已经存世近百年,《雪宧绣谱》所阐释的刺绣理论和归纳,依旧是当今绣娘的创作指导。
关 键 词:理论 刺绣技艺 习惯
在南通马鞍山东坡有一座近代刺绣大师沈寿的墓,墓阙额上题有张謇题写的“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之墓阙”十三个红漆正书。张謇与沈寿亦师友亦父女,二人合作写就的《雪宧绣谱》更成为工艺美术行业的刺绣理论力作。《雪宧绣谱》是中国第一部刺绣理论专著,作者集毕生的刺绣技艺,系统地论述了有四千年历史的苏绣艺术精华。此书在民国时期完成,凝集了沈寿先生的毕生心血,较为全面地概括阐述了苏绣工艺,尤其是基于“仿真绣”艺术的创作感悟,时至今日,诸多内容依旧弥足珍贵。
《雪宧绣谱》是由中国著名刺绣艺术家沈寿口述,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整理编纂的合力之作。沈寿先生因独创仿真绣技艺而在中国工艺史上声名鹊起。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毛主席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一位是传统绣娘、一位是实业家,何等机缘让他们珠联璧合,成就此书?张謇在序言部分有详尽地记录,并陈述了写就此书的初衷。1910年,清廷召开南洋劝业会,张謇负责总审查,沈寿则专门负责审查绣品“謇适得露香绣董书大屏,属别真赝,寿展首帧,即曰‘此露香园绣也。’问何以知?曰:‘以针法知之。’继闻其审查精覈持正,不轻假借,为所否者亦翕然,则重其人甚。”沈张二人因绣结缘互重。辛亥革命后,“謇恐其艺之不果传也,则于南通女师范学校,附设绣工,延寿主任,始识其人。”此后,沈寿病重,张謇担心其刺绣技艺失传,“病稍间,则时时叩所谓法……一物一事,一针一法,审思详语,为类别而记之……积数月,而成此谱,且复问,且加审,且易稿。如是者再三,无一字不自謇出,实无一语不自寿出也。”张謇整理编制此书可谓用心用力,认真负责。序言末端,更是道出“嗟夫!莽莽中国,独阙工艺之书耳”的感言,试想,在当下的工艺大强盛的环境下,优秀的工艺书籍依旧紧缺。不由得赞叹,张謇立书意义之远大。虽是“门外人”,张謇写刺绣书籍则十分尊重沈寿的描述定位,从全书记录的内容来看,也是如此,其间有诸多环节,也堪称经典,对于时下的绣娘成长都有极大的裨益。《雪宧绣谱》可以堪称现当代刺绣历史的一部活化石。
《雪宧绣谱》在序言部分,梳理了中国刺绣历史,从四千余年前至明清时期都有阐述,有理有据、史料清晰。全书共分六卷展开,卷一绣备·绣之具、卷二引绣·绣之事、卷三针法、卷四绣要、卷五绣品、卷六绣通。卷一卷二介绍了刺绣所用到的工具以及绣前的准备事项,罗列的事物虽细小但却繁复,是刺绣创作过程中的必要考量,也是刺绣初识者的必修课。卷三部分是刺绣技艺的重点,文中所罗列的针法有齐针、抢针、单套针、双套针、扎针、铺针、刻鳞针、肉入针、打子针、孱针、接针、绕针、刺针、㧙针、施针、旋针、散整针、虚实针等数十种。系统介绍了各个针法的构成及实际应用。卷四部分是对刺绣技艺的一项创作要领,也是刺绣水平高低的评判标准。审势、配色、求光、肖神、妙用和缜性是刺绣六大要领。其中,审势和缜性是刺绣的基本要素,前者要求绣者须注意整体的构图布局,后者强调刺绣这具备细心谨慎的性格。其他四个要素决定着刺绣的视觉效果,求光指要根据光影的变化来调配花线的色彩,又花线颜色之间的渐变来调和阴影变化;配色则应根据画稿色彩配线,分清色彩的“老、嫩、深、浅、浓、淡”;肖神和仿真的主要目的是表现出绣物的内在精神,以此突显绣品神韵。卷五绣品部分描述了刺绣过程中的姿势问题,以及对刺绣工具爱护和刺绣需劳逸结合的问题。卷六绣通则阐述了绘画、书法与刺绣三者密不可分的关系,进一步要求绣娘在创作时不仅做到形似而且还要神似,表现出绣稿的内在精神和意趣。全书六卷,卷卷细腻全面,尤其是在针法以及刺绣修养方面的阐述,依然是当下手艺人进行刺绣创作的必修课。
在刺绣艺术辉煌发展的今天,刺绣创作越来越专业化和产业化,花线、绣稿、刺绣、装裱等等诸多细节都有了明确分工和相对固定的从业人员,这就造成了刺绣作品的整体效果相对难以统一和卓越。商业化和产业化日益深化的今天,刺绣创作继续秉承一些优良的传统变得尤为重要。绣娘不妨严格按照《雪宧绣谱》一书阐述的细节严格创作,重新体悟刺绣创作的原始乐趣,严肃刺绣环节。《雪宧绣谱》卷五提到绣德时,“纸隔腕而面必光,虑或生毛而不足于洁也……余线不弃留之针,捻而结之若环,以为后用……取浥水之津如取露,口必漱而蠲其秽也……”,绣制时手下隔纸、保留好余线等等细节都是绣娘创作的优良习惯。该书十分重视绣娘本身的习惯养成,“二时而足,或起或行,稍间而复”,强调了刺绣创作的劳逸结合,才能延长手艺人的职业生涯。全书凡此种种细节,至情至理,绣娘也十分受用。
张謇在谈到工艺艺术时,有言“伊古以来,凡能成一艺之名,孰不有其独运之深心,与不可磨之精气”,点出了手艺人的成功之要,唯有努力和坚持。细细品读,《雪宧绣谱》确实对当今绣娘有着无法磨灭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明.苏绣[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2](清)沈寿口述;张謇,耿纪朋译注.雪宧绣谱[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12.
作者简介:
姚子方,女,1978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民间工艺家。从事刺绣工艺近三十年来,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苏绣针法,对于色彩在刺绣中的应用也有独特见解。其刺绣作品题材涉猎广泛,涵盖了花鸟、人物、动物等诸多刺绣题材。多年来,姚子芳一直积极探索刺绣艺术的当下表现,不断尝试实践并小有收获,近年来,其代表作品多次在南京艺博杯、深圳文博会、镇湖刺绣节等国内知名的工艺美术平台展出评比,获得了行业专家的认可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