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雅供 ——《山水有情》设计创作

[日期:2018-03-1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文房雅供创作采用新材料紫袍玉,根据材料的料性、颜色、形状等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玉料的特性,设计出符合这块玉料独有的题材,织成一个完美的画面来诠释主题思想。


      关键词:玉料 题材 造型


      文房雅供不仅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的文具用品,而且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文雅供成为收藏界的一直关注的对象,故设计了文房雅供——《山水有情》,现从以下三点阐述设计理念。

      一、产品选材——紫袍玉

      玉的神秘是古已有之的。远古人类即有石崇拜,认为石是神灵之物,尤其是作为石之美者的“玉”,其“硬、美、润”一直为人称颂。利用玉固有的许多特点,人为地为它罩上种种神圣的光环,把玉奉为万物主宰、天地之精。从古至今有关玉的说法日益神奇,充满了浓郁的神奇、隐秘色彩。随着民间对玉的使用渐渐的普及开来,玉作为一种吉祥,福康,财富的象征,经过几千年的言传作为一种宗教信仰,被人们保留下来,至今人们仍视玉是一种驱鬼避邪带来好运的神物。

      紫袍玉产于贵州省自然保护区梵净山之颠,梵净山为弥勒佛古道场,10亿万年来集日月山川之精华,才造就此石中精品。据考证,迄今为止,世界上就只有梵净山才出产紫袍玉,民间传说其具有佛性可为人带来吉祥幸福。此玉以紫色为主,绿条相间,同时伴有桔红、白等色在其中。古往今来,紫色代表吉祥之意,所谓紫气东来,大红大紫又是民间历来宠爱的色彩,寄托希望和未来,正可谓加官进爵,玉带横腰,如意吉祥。

      二、产品题材——文房雅供

      产品设计题材为我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它们见证了我国千年历史,承载了华夏文明的精髓,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国人喜爱,被世界推崇。今天,它已由工具演化成为了一门艺术,一种文化。这套设计,旨在让这套古老的书写用具,既有实用性,又能体现艺术性,充分彰显其价值。

      1、印章

      亦称图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都会先沾上颜料再印上,不沾颜料、印上平面后会呈现凹凸的称为钢印,有些是印于蜡或火漆上、信封上的蜡印。

      2、镇纸

     镇纸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品。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

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顺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3、笔架

     笔架亦称笔搁,中国传统文房用具,放在案头,用来架笔的工具。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南北朝时就已有笔架的记载,但传世品还不曾发现。唐代笔架流传下来的极为罕见,此时的笔架已经成为文房的常设之物。宋代笔架传世品和出土物较多,材质多样,有铜、瓷、石等,其形多为山形。到了明代,笔架成为文房中不可或缺之物,其材质更加多样,不但有珊瑚、玛瑙、水晶,还有瓷、玉、木等。清代笔架更胜明代,材质有玉、紫砂、水晶、铜、木、珐琅、象牙等,而以自然之物最为名贵。

      4、砚台

      砚亦称为研,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

      5、笔洗

     笔洗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属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的一种文房用具,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笔洗中,有很多是艺术珍品。笔洗有很多种质地,包括瓷、玉、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基本都属于名贵材质。各种笔洗中,最常见的是瓷笔洗。

      三、产品造型——山水有情

     1、山水造型现代简约

      简约风格是现代人的首选之一,简约以简洁大气、明亮的装饰元素,寻求时尚和简便造型、愉悦的色彩。简约不等于简单,它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经过创新得出设计和思路的延展,不是简单“堆砌”和平淡的“摆放”。

     印章、镇纸、笔架、砚台、笔洗风格简约时尚打破了传统工艺复杂繁琐的方式。整体营造了绿水青山的自然美景,精炼的线条来表现水,水随山而动,山体抽象概括去繁为简,给人以如去枷锁,身心宁静之感。

      2、巧用玉中紫色绿色

    俏色的运用是玉雕工艺中的一种艺术手法,这种艺术手法不同于绘画、彩塑、也不同于雕漆、珐琅,是利用玉石本身的材质、色彩、形体等特性,略施刀斧,自然成形,这种"不雕而雕"的工艺特别能显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造化之趣。,每一块本色的玉料上,都有它独到的天然情趣,对它的创作只能根据玉石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体“按料取材,按材施艺“,而且还要因人制宜,必须要有独到之处。

     袍玉中的紫色,塑造朦胧的远山,晕色使远山仿佛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用玉中淡淡的绿色来表现潺潺的流水,灵动清丽,令人神往遐思。远山含绿水,动静相结合,构成了一幅令人神往的画面。

     3、产品功能便携实用

     产品包含印章、镇纸、笔架、砚台、笔洗。镇纸与笔架合二为一,区别与传统造型的繁琐,整体显得型简洁大方,砚台与笔洗二者能有机结合,这些充分体现了产品便携式人性化设计理念,更符合当下使用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玉雕制作技法》 陈咸益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9年4月第一版

[2]《玉雕创作与鉴赏》文少雩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8年9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张加辉,男,1981年生,助理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擅长人物雕塑及绘画。 2010年开始接触玉雕工艺,2013年进入扬州玉器厂从事玉雕设计制作工作,成绩出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