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集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璧于一城,园林、戏剧曲艺、工艺美术均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作为当代的核雕手工艺术家,这些工艺文化历史财富对我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而了解我国这些传统文化,也让我们对未来的作品设计有了明确的创作方向。
关键词:园林建筑 创作的源头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长江三角洲苏南腹地,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集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璧于一城,园林、戏剧曲艺、工艺美术均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作为当代的核雕手工艺术家,这些工艺文化历史财富对我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而了解我国这些传统文化,也让我们对未来的作品设计有了明确的创作方向。
众所周知,苏州是一个园林之都,苏州园林闻名于世,可以说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而中国的园林艺术,令人印象深刻,设计者和匠师们匠心独运,因地制宜,但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整个布局如同一幅完美的美术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康德曾经说过:“在建筑和庭院艺术里,就它们是美的艺术来说,本质的东西是图案设计,只有它才不是单纯地满足感官,而是通过它的形式来使人愉快”。园林建筑装饰图案复杂而精微,在世界上无与伦比,游览中国园林时,通过这些触目皆是的装饰图案设计,你可以认识到人们是怎样借助谐音和相应的形象,将虚无杳渺的幻想、祝愿、憧憬等等化成了具有确切寄寓和名目的图案的,并通过这些韵致隽永、雅趣天成的装饰图案设计带给你真善美的精神愉悦和无尽诗意。我们的核雕设计其实与建筑艺术一样,本质上也是通过橄榄核上精细的图案设计及橄榄核的形态设计来夺人眼球。不管是橄榄核雕还是建筑中的图案设计都是中华民族千年积累的文化宝库,完美融入了民俗文化,这种图案美是一种艺术美,对欣赏者产生视觉冲击,图案将中华民族道德信仰等抽象变成可视具象,在最短的时间内立刻将古老文化的意涵、思维、形象、感知得到和谐的统一。此外,神话也是图案设计的一大思想创作来源,神话是文化的镜子,是发现人类深层次意识活动的媒介,一个民族的神话,通常蕴含着民族性格最深刻的萌芽,它会影响和支配着民族精神后来的一切发展,而这些神话信仰往往也是人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和社会意识的混合物,反映了民族的哲学、文学、宗教信仰、艺术审美观念、风土人情等。因此,这些传统设计中的艺术文化给我们核雕图案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也是我们创造新文化的源头活水。
除了建筑园林中的装饰图案设计给我带来的思考,关于园林建筑中的假山和池沼也给我带来了视觉享受及创作思考。园林中假山的堆叠或是几座小山配合着花木竹子,或是重峦叠嶂,可以说不单单是一项技术而更像是一项艺术,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生平阅历,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一切,只觉得在山间,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一幅美妙的图案。园林中的池沼也可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的景物根据池沼而配合着布置,安排的桥梁也是应地制宜,或高或低,决不雷同,同样在池沼两边边沿也很少堆砌齐整的石头,总是顺其自然,或种些花草,高低屈曲,显得玲珑剔透,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各色鲤鱼或金鱼,荷花或睡莲的开放。游览者看着“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既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是我们设计核雕作品图案时汲取灵感的一大资源宝库。
最后,关于今后核雕作品创作的思考,我们首先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发挥专业主义,追求极致。民间艺术、手工艺艺术,它都有适合于自身发展和生存的土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民众有传统工艺审美的需求,尽管有“一颗橄榄核激活了一个村庄经济的神话”,也有工艺美术的特色市镇繁荣,但我始终认为这些是局部的是属于过去的,而我们的设计却是属于未来的。虽然,今天许多人将苏州看成是一个传统的城市,但在巴黎、伦敦的许多博物馆里,许多工艺美术品都是来自于中国。这都说明了我们当时的工艺精湛,它所带来的时尚生活,不仅仅影响在中国这个地域,而且影响到世界,所以,我想,我们对于传统工艺的研究与创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狭隘的为研究而研究,为创作而创作的怪圈中,我们的创作和研究更应该面向未来,追求时尚,将传统工艺生活化,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理念,融入现代人们的审美观、时尚感,在现代设计中追求精致与完美的手工精神。
总而言之,作为新一代的手工艺者,我们肩负着巨大的工艺文化历史财富,未来的工艺作品创作与发展需要我们充分发扬工匠精神,体会从古至今手工艺生产者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以及手工艺匠人们从容独立、摒弃浮躁、踏实勤奋、精工细作的工作态度,传承这种经历了几千年铸就的这种“工匠精神”与“匠人之道”,在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上,发挥我们的创新能力,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理念,融入现代人们的审美观、时尚感,让我们的创作和研究面向未来,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苏州园林》,金学智,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8
【2】《园林谈丛》,陈从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
【3】《苏作核雕》,袁牧,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1
作者简介:
钟秀琴,女,1959年生,从艺44年。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苏州核雕《骑兽罗汉》第一人。1973年师从著名橄榄核雕家钟年福,作品集大家之所长,有“钟年福的粗旷、须吟笙的写意、钟元庆的工整”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