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自古就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一说,“玉无价”成了很多买玉者和买玉者的口头禅。其实说“玉无价”,并不是说玉没有价,没有价,如何进行买卖?“玉无价”指的只是玉石的价格很难确定。这里我主要以和田玉为例,谈谈对“玉无价”概念的理解。
关键词:和田玉 价值规律 和田玉的特殊性
我们认为和田玉的价格变化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一)和田玉的自然属性。和田玉是在大山、河流中形成,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瑰宝奇珍,像许多矿藏一样,在没有被挖掘出来之前,是静静躺在大自然中,还没有体现出其价值。被人们发现并利用其作为工具和装饰品后才有了价值,并成为商品流通。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玉的认知程度不同,衡量玉的价值高低也不同。
(二)和田玉获取的难易性。玉石躺在山川河流中,被人们得到后,才有焕发光彩的机会。每个人得到的方式不一样,难易程度不同,因此所认同的价值也不同。例如,有人得到后会当做普通石头随手就扔了。而有的和田玉,在山上可以在农牧民手中以很低的价格买到,但经搬运下山的人工费和运输费就高达数万元,那么这块玉的价值就已经在数万元之上了。
(三)和田玉玉器制作的工艺性。玉器不像其他商品,可以统一成批制作,即便有,数量也不会像工业产品那么多,如奥运奖牌。有的成批生产,如手镯,也只是一块原料相同,换一块原料就不同了,有时,同一块原料的质地也不一定完全相同。而且每个原料制作期间,雕工流程和水平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当人们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追求工艺完美和创新的作品时,一些精品玉雕艺术品的价格会很高,实际是文化艺术的附加值提升了玉雕作品的价格。因此,每块玉器成品的价值往往会呈现出相当大的差异。
(四)和田玉品种的多样性。和田玉的品种很多,由于地域不同和地质的构造差异,会使玉石的质地产生差异,和田玉中有新疆料、俄罗斯料、青海料、韩料等。另外,各类玉石的品相,成色等都会造成玉的价值有很大差异。低到随手可得,高到价值连城。有的玉石外有厚皮,内部很难看出质地优劣,被称为“赌石”,就更难以确定其价值。
(五)和田玉民间交易和市场交易的共存性。和田玉交易的最初方式是民间的买卖。往往是一块玉进行交易后,有了价值,但更多的玉还在许多个人的手中,没有交易,也就无法确定其价值。许多人手中的玉,只是自己喜欢,并没有想出售,就成为不了商品。更多的和田玉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流通市场,在市场经营。市场价格也是随着供需关系而上下波动。况且从不同渠道得到的玉,价格也会大不相同。就是专家也难以给和田玉一个准确的估价。而进入商品流通市场的和田玉,有了一定的市场价格,但也是在不断的波动之中,并反过来指导和影响着民间交易的价格。
(六)和田玉的观赏性。玉石进入市场,观赏性就成为衡量价格的重要尺度。自古以来,玉器大多成为了王公贵族家中的宝物,达官贵人手中的玩物,价值一直较为昂贵。当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玉文化研究的深入,收藏意识的增强以及观赏鉴别能力的提高,也推动了玉石和玉器价格的不断走高。但由于每个人观赏角度和鉴赏水平不同,对同一块玉也会有不同的价值认定。在有些人眼里,玉石毕竟只是块石头,没有什么价值。而在喜爱玉石的人眼里,就是一块宝贝,和田玉的现状、颜色、皮色、图案和雕工,都成为观赏的重要元素。遇见喜爱的玉石或玉器,爱玉之人甚至会不惜高价将其买下。因此,每个人欣赏水平的差异也增加了玉的无价性。
(七)和田玉的地区价格差异性。和许多商品一样,和田玉在加工地和销售地的价格大有不同,其中有交通运费、交易环节等许多因素。如和田玉要在扬州、苏州、南阳、揭阳进行雕刻加工,再由零售商进货到全国各地销售,玉器的价格就相对雕刻加工地高了一些。还有,由于销售和购买的途径、渠道不同,不同的城市,甚至同一城市,价格也会相差不少。
(八)和田玉的收藏性和升值性。和田玉在中国玉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历代文人雅士将玉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崇尚玉、喜爱玉、佩戴玉,成为长期以来中国人的一种情感寄托。由于和田玉资源稀缺,又成为许多收藏家的重要收藏品,“乱世黄金盛世玉”成为中国收藏界的一个信条,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对玉的执着和痴迷,必然提升了和田玉的价值。尤其在现代,人们更看中和田玉的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坚信收藏和田玉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事实也证明,和田玉确实具有收藏价值。而且不同的年代、质地、题材和艺术加工等,都成为影响和田玉价值的诸多因素。
古往今来,正因为影响和田玉价格的因素诸多,才使和田玉的价格让人难以捉摸,才有了“淘宝”“捡漏”“赌石”之说。更有甚者,以“玉无价”为由,漫天要价,欺诈消费者。玉的价格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人们也就将这种现象叹之为“黄金有价玉无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玉无价”确实是个现实存在的问题,而人们需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使其价格在一定的条件下更加趋于相对稳定和合理化。
如今,和田玉已成为商品进入了市场流通邻域,就有了一个随市场供求而变化的价格。在交通便利、信息通畅、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和田玉的价格在流通邻域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商户也会根据进货价格定出玉器成品的价位,使和田玉的价格不断趋于相对稳定。当然,价格的波动也是正常的,如和田玉资源稀少和开采难度大,会造成和田玉的价格上涨。和田玉被人为炒作,价格也会呈现出虚高状态,但根据价值规律,买的人少了,价格又会呈现下降趋势,使和田玉的价格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另外,新疆质检部门发布实施《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按和田玉的五个重要的标准指标进行分类定级。同时,新疆和田玉市场信息联盟还编制了新疆和田玉(白玉)子料分等定级细则。这些都是为使和田玉的价格波动在一个较为合理的区间的有益尝试,对于规范其商业行为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总之,“玉无价”只是说玉的价格难定,并不是玉真的无价,玉的价格同样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解决和田玉难以分类定值的难题,是一个不断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我们努力培育并完善正常有序的和田玉市场,和田玉的价格就会不断趋于相对合理和稳定。
参考文献:
【1】马国钦 《新疆和田玉(白玉)子料分等定级标准及图例》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4
【2】王立军 《和田玉收藏与鉴赏》 中国书店出版社 2011
【3】钱振峰 《白玉品鉴与投资》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7
作者简介:
张静,男,扬州人,1978年生,本科学历,助理工艺美术师,2013年获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1年毕业于扬州大学中文系,进入扬州市广陵区华艺雕刻厂从事玉雕工作。从业期间其代表作品屡获“艺博杯”,“百花玉缘杯”等诸多专业评比活动金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