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的鉴定与赏析

[日期:2018-07-3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核雕源于明代。明清之际,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追求也越来越高,像核雕这类手工艺品又重新吸引老百姓的眼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选购核雕作为收藏。那到底怎样的核雕能称之为精品,在渔龙混杂的市场中如何中去挑选自己心爱的核雕?如何中鉴赏核的价值?


     关键词: 核雕 艺术品 舟山 鉴定 赏析


      核雕艺术品的鉴赏,是对核雕艺术品的鉴定和欣赏,即人们对核雕艺术品的外观形象的感受和评判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鉴赏者必须具有-定的核雕刻艺术素养及相关的核雕文化知识和审美能力。

      现实中,不同阶段、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乃至同一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段的人,由于思想感情、生活习惯、经历以及艺术修养、艺术感受能力的异同,在鉴赏上也常常出现相异、相反和某些相同、相近的感受和评价。鉴定一件核雕艺术品的价值首先要了解核雕刻的一些基本常识,这样才能不被作品本身的其他因素影响对一件核雕的价值的评估。

      因为真正决定一件核雕艺术品的价值,并不仅仅是核雕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以及艺术品的存世数量,而是核雕艺术品对鉴赏者所能吸引的注意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文化知识才不会轻易被作品制作者的知名度及其他等外来因素所影响。

      下面我就谈一下核雕的基本常识:

      核雕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属于微雕工艺,通常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雕刻而成。

      主要材质为果核,是微型橄榄核雕的一个分支。核雕艺术品由于受到果核本身材质的局限,只能以圆雕、浮雕为主。工艺家要充分利用果核的形状、麻纹、质地,因材施艺,精心布局。现在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核雕有史可鉴的最早出现在明清年代,明代核雕是以桃核和杏核两种核材为主,明代的桃核、杏核雕刻大多是神仙人物、辟邪神兽、吉祥物等等。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和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刀法好比书法,绘画中的笔融,他能起到加强、丰富作品艺术效果的作用。优美的笔触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了纯熟的表现,市场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笔触,因为笔触是作者的心灵与技巧相结合的产物,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核雕古时是帝皇,贵族的专利玩物,和玉一样平民百姓是不能拥有的,所以民间很少存世。通常被作为护身符,这是因为果核含有的一种独特的油脂,恰恰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重要的元素,由于核的结构相对疏松,加之核的油脂较为活跃、扩散速度快,所以易使人体吸收,因此长期佩戴核雕能使身体延缓衰竭和保持容光焕发。同样和一般金属手链相比,特别是夏季,金属手链戴久了与皮肤接触之处会成粉白色,皮肤不好的人还会溃烂,而核雕手链则不同,光福的核雕手链多不经过化学处理,与皮肤亲密接触后接触之处的皮肤会透出一种油光,让皮肤变得细腻。而和皮肤接触的核雕刻在与皮肤的摩挲下也能够越发光亮、透彻,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人养核,核养人的原因。

       核雕的发展

      核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有记载以来已经流传有一千余年了。明朝时期,这门民间艺术就颇为盛行,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达官贵人,皆对核雕大为钟情。明朝的核雕艺术在我国达到了一个高峰,明人写的《核舟记》就是记载了明朝王叔远的核雕作品——核舟。在《核舟记》中记载道:“天启壬戍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书的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这段文字说明当时的核雕借《东坡泛舟赤壁》来进行创作,提高核雕品味,一改以往文人重“画”而轻“工艺”的观念,大大提高了核雕的艺术地位。往后,艺人与文人的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更是诞生了许多不朽之作。在有“天堂”之美誉的苏州,更是文人荟萃,其中的吴中四杰、吴门四家、吴中四才子这些文人的存在,使苏州工艺美术得到空前发展,而核雕也在此之中大放光彩!

      那么何为核雕?简单地说,核雕就是一种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主要是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雕刻成工艺品。现在,在民间多以橄榄核、桃核雕刻,并且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物。当然也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罗汉、船帆等作为清玩之物和艺术品的。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能够表现出较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讲究细致入微。可见,核雕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工艺品种,是一门颇具技术与挑战的艺术, 在制作技术上要求精细、精密,在创作上既需要有一定的写实性,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苏州的核雕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其精湛的微雕技艺流传至今,反应的内容和题材仍然多为传统的罗汉、佛像等。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核雕艺人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开拓创新。核雕工艺品要反映现实生活,服务现代社会。纵观历史,在不同的时期,都有无数诗人在游览了名山大川之后写下动人的诗篇,历代画家也一直用笔画来描绘着壮丽山河,更有摄影家把各地美景定格成永恒的瞬间……作为核雕艺人,也应拿起手中的刻刀,以刀代笔,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技艺来记录家乡的山山水水,记录祖国的繁荣昌盛。

      舟山,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雕刻之乡”,其名声早已散播全国,扬名海外。在明代就以象牙雕闻名的舟山,在今天以橄榄核雕而声名鹊起。《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就有记载:舟山橄榄核雕,江苏名特产品。太湖舟山橄榄核雕,闻名江南,工刻罗汉念珠。舟山橄榄核雕历史上曾出过冯某、徐鸿、殷根福。建国后,由殷荣生、殷雪芸、须吟笙、钟年福等名家高手承上启下,如今又涌现了周建明、周春林、周雪官、须培金、陈素英等一批中青年核雕名家。

      一种民间工艺的发扬和传承,光靠几个人是不行的,一定要成规模,有品牌。因此舟山核雕十分注重品牌打造。一方面,组织和引领舟山村民从事核雕产业,从而为核雕事业承上启下奠定基础;二是与时俱进,大胆创造创新核雕作品,如《福娃》、《苏州园林》等映实作品;三是注重宣传,积极联系中国工艺美术杂志、中国文化产业杂志、工艺美术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苏州收藏报、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苏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舟山核雕,为打造品牌“先声夺人”;四是走出去,核雕艺人们积极参加和利用全国各省、市宣传活动及展览会、展示会的舞台,推广核雕技艺,提高在业内的知名度;另外还积极参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等国家知名艺术团体活动,提升核雕品牌价值,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双丰收。

      核雕的鉴定

      核雕类型、款式各不相同,价格差距也十分悬殊。对于一些缺乏相关常识和经验的朋友在选购核雕时不免会有许多误区,因此,在选购核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最关键的第一步——看材质

      橄榄属常绿乔木,其果实呈椭圆形,通称橄榄,也称青果。用来雕刻核雕作品的橄榄果核,是产于广东南部的一种叫做乌榄的橄榄核,其材质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核雕作品的质量高下。凡是名家创作的核雕作品,大多选用搁置5年以上的老核。历代核雕大师雕刻的核雕精品,之所以能够传世,历经沧桑而弥坚,就是因为他们选用了搁置多年的优质老核。老一辈核雕艺人把收购来的大量橄榄核,首先按颗粒大小、形态异同分开搁置在木架上,分别贴上标签。每隔一年筛选一次,把经过风干开裂的核子剔除,然后每年筛选一次。五年之后,大约要剔除百分之三十的劣质裂核。剩余的都是籽粒成熟、饱满的优质果核,用这种核子雕刻的核雕作品,再经玩家常年把玩、保养,一般是不会开裂的。这就如同制作家具的木材,须经多年的风吹日晒,才能使用,打出的家具才不会发生变形、开裂现象。近年来,由于核雕市场日趋活跃,购买者越来越多,大部分核雕作坊已经形成批量生产,因而不可能全都选用陈年老核雕刻作品。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核雕一般都用隔年的新核雕刻,新核中往往含有微量水分,在逐渐干燥的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因而引起开裂。所以,防止核雕开裂就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2、第二步——看雕工

      首先要区分作品是手工雕刻还是机器雕刻,两者之间在价值、价格上相去甚远。手工雕刻的作品在创意、构思、布局、雕刻技艺等方面凝聚了作者的知识、智慧和才华,而且相当耗工、耗时。一件精美的手雕作品往往需要作者付出巨大的心血和劳动;而使用机器雕刻的作品,如同工厂生产零件,机械切削、成批作业,缺乏创意和灵动的生气。因而两者的市场价格和收藏价值明显不同。

      要鉴别手雕和机雕作品,需要一定的常识和经验。两者的区别在于:其一,手雕作品明显留有雕刻者的刀痕,而机雕作品由机器切削、打磨,往往比手雕作品显得光滑;其二,手雕作品中的人物表情神态、五官刻画、眉毛胡须以致皮肤肌理自然逼真,衣物的皱褶飘逸生动。动物、景物也是如此;而机雕作品无法表现这些细节部分,人物的刻画显得呆板僵硬,缺乏生气;第三,手工雕刻可以完成诸如核舟、松鼠葡萄等雕工特别精细的作品,而机器则无法进行如此细腻的雕刻。其次是要鉴别是否名家作品。这就需要多观赏、多了解,多交流。知道当前哪些作者属于名家。名家作品大多富有创意,作品布局合理,比例准确,用料考究,雕工精细。在作品的款珠上刻有作者姓名。名家作品的价格要远远高于普通工艺师的作品。当然,对名家也不能完全迷信。当前苏州、河北、浙江等地也涌现出一批年青的核雕作者,虽然知名度不如名家,但他们的作品精美、大气、生动、逼真,富有创意,令人耳目一新。他们的水平甚至超过了一些名家,充分反映了他们具有相当的文化艺术素养和专业精湛的雕刻技能。

       3、第三步——看款式

       从雕刻技艺上,可以分为深浮雕、浅浮雕、薄意雕、圆雕、镂空雕等。从类型上可以分为单核、手钏、长串、摆件等。从题材上可以分为传统题材和创新题材。不同类型、不同题材、不同款式的核雕作品各有千秋。作品蕴含的寓意也各不相同。总之,核雕爱好者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选购自己中意的作品。

      当你认真地把握了以上选购要领,经过细心观察、精心挑选,相信你一定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橄榄核雕作品。

      作为核雕艺术工作的一份子,我们要像中国的书画一样,一边继承传统的技法,一边不断的吸取其他艺术的优点,扬长避短,不断探索创新。核雕艺人之间应互相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文化水平,再配合宣传,还应让更多有文化、有志向、有兴趣的青年投身到这个行业中来,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散发新的活力,让传统与创新并存。正是因为历代核雕艺人的薪火相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开拓新的题材、新的技法、新的形式,才能令核雕艺术历经沧桑而经久不衰,出现了今天的繁荣景象。

      可喜的是,橄榄核雕作为中国特有的微雕艺术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近年来,中国的年轻一代和日韩、欧美的核雕爱好者日渐增多,核雕的创作也在与时俱进,日新月异。相信有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关爱核雕艺术,那么核雕艺术一定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小结:

      核雕与收藏书画一样,核雕的制作者也决定了核雕本身价值的很大比例,所谓的名家作品就是这样。名家的雕工更为细腻生动,其核雕作品的价值也不为常人接受,他们的作品几乎每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物以稀为贵,类同性小的作品更具升值潜力。最后:一件作品的好坏主要的是看其艺术表现价值;工艺的好坏是取决于作品的价值之关键。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货比三家不吃亏。多看好的作品自然会让你慢慢的提高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委员会,《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全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6

【2】叶志明,《中国核雕》(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0.4


作者简介:

      李建丰,男,工艺美术师,高级核雕师,核雕技能培训师,2008年创办了建丰核雕坊。2014年担任吴中高级技工学校特聘核雕项目指导大师。2015年6月和吴中技师学院鉴约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13-2017年任苏州市核雕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2018年6月和苏州新文化艺术培养学校鉴约成立“国家艺术品(核雕)鉴定评估师培养基地”同时成为新文化学校核雕艺术品讲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