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壶《美人竹》的美学造诣

[日期:2018-09-17]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紫砂矿石早已在地下沉睡了千年,而紫砂壶的出现不过五百年。从地理层面上来说,只要是喀斯特地貌都能孕育出奇妙的紫砂矿石,也就是说紫砂矿石不仅仅存在于宜兴,还存在于世界其他拥有喀斯特地貌的土壤中。下等的紫砂壶为泡茶器,中等的紫砂壶为茶器,能和茶叶平分秋色,上等的紫砂壶是带有“神”性的,其不受茶叶的桎梏的,哪怕壶中无茶,也能感受到茶之美和生活的种种乐趣,而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第三种“神”器——《美人竹》紫砂壶。


关键词:紫砂壶 造型美学 泥料


  一紫砂壶的诞生和独特的气质


  紫砂矿石早已在地下沉睡了千年,而紫砂壶的出现不过五百年。从地理层面上来说,只要是喀斯特地貌都能孕育出奇妙的紫砂矿石,也就是说紫砂矿石不仅仅存在于宜兴,还存在于世界其他拥有喀斯特地貌的土壤中。第一位将紫砂矿石变成紫砂壶的人不知是经过了怎么样的奇思妙想,才将一块简简单单的紫砂矿石变成了兼具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的紫砂壶呢?紫砂壶的出现过程没有切实的考据,但紫砂壶的匠心独具让我不经想象是不是苦于“神之甘霖”——茶叶缺少与之相匹配的泡茶器,所以在逛遍名山大川之后,天上的神仙选中了有山、有水、有茶、有人才的宜兴呢。紫砂壶自诞生之初,就带着一股“神性”,它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实用器,浸润着茶的茶性,紫砂壶也是有一股“气”的,它能影响茶,甚至还能影响使用它的主人。


  近五百年间,尤其是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经过宜兴紫砂匠人的巧手,不断改良、不断探索、不断研制,紫砂壶的造型越来越多变,越来越精良。紫砂壶的地位也从茶桌上的配角——一个泡茶器,慢慢有了自己的舞台,现在的紫砂壶也可以当之无愧的称得上是自成一派的艺术品。


  如上文所言,下等的紫砂壶为泡茶器,中等的紫砂壶为茶器,能和茶叶平分秋色,上等的紫砂壶是带有“神”性的,其不受茶叶的桎梏的,哪怕壶中无茶,也能感受到茶之美和生活的种种乐趣,而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第三种“神”器——《美人竹》紫砂壶。


  二《美人竹》壶的造型美学


  《美人竹》这把壶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从整体而言《美人竹》“圆润有玉感”;从壶把而言“似不盈一握之腰身”;从壶嘴而言“一二竹枝冒嘴出”;从壶身而言“三四竹叶相呼应”;从壶钮看“竹节装饰来点睛”。这五句话表现出此把《美人竹》的精妙之处,下面我们单项拆解来看:


  人体作为大自然最美妙的“雕塑”,成为紫砂壶经常模仿的对象。《美人竹》紫砂壶的基础壶型就是以女性乳房为模仿对象的“西施壶”。西施壶是紫砂壶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仿生器形之一,女性的乳房外形丰腴、圆润,更因为其代表了人类最初的滋养,而愈发迷人,故做好一把西施壶的精要之处就在其对整体线条的把握上,圆润却有力量,体态娇小但气韵宏大。此把《美人竹》壶在整体造型的把控上做到了西施壶的精要之处,壶身的流线丰润圆滑,线面非常精简却又饱满,壶身的“腹部”中挺,整个弧度张弛有度,给人以女性独有的力量感。


  另一方面,整体壶型的玉感来自于其泥料——老段泥。前文提及从理论上说,虽然任何喀斯特地貌都应孕育出天然的紫砂矿石,但紫砂矿石有等级之分,目前已知的最佳紫砂矿石位于宜兴市丁蜀镇黄龙山。如果您有幸来到黄龙山,您一定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黄龙山所处的丁蜀镇山清水秀,但又不失烟火气,挨着青山秀水,听着小贩的叫卖声,黄龙山出产的原矿紫砂泥颜色纯正,质感厚重,水色极佳。黄龙山乃是整个丁蜀镇的“根基”所在,为了保护这“根基”不被过度开采,近些年丁蜀镇镇政府已经将黄龙山“闭山封矿”,所以目前市场上的黄龙山原矿泥料前,都冠以“老”字来表示其的珍贵和唯一。


  虽然泥料中带有“老”字,烧制出来的紫砂壶也一点也不老气横秋,相反的,用黄龙山原矿老紫砂泥制作出来的紫砂壶“气色”极佳,颜色像极了二十岁少女脸上不施粉黛都元气满满的肤色,另一方面黄龙山原矿紫砂泥烧制出来的紫砂壶有一股“玉”色,在玉器行业里面的行话就是“水头”够好。正式兼具了以上两部分的特色,这把《美人竹》才可以称得上是“圆润有玉感”。


  在整体造型中最为纤细的部分为壶把,壶把采用竹节造型,与壶身圆润不同,壶把似杨柳腰,不盈一握,这也是特别能够看出作者美学功底的地方,若配上同样饱满、圆润的壶把,那么整体造型就会显得有些笨重,选用纤细的竹节造型能够使得整把《美人竹》壶显得圆润却轻盈,可爱又小巧。


  《美人竹》着重装饰的地方是壶嘴,这与西施壶本身的造型有关,西施壶普遍壶嘴都会偏短,壶嘴处理不当的西施壶会有“头重脚轻”之感,作者在壶嘴处增加了一二竹枝,并把这种竹枝延展至壶身加之以几片竹叶点缀,使得壶嘴的短促一下子得到了缓解。此外,竹叶的增加,还是得整把壶更具有观赏性,更加灵动。


  好的壶往往见于细节,为了呼应壶把和壶嘴的造型,《美人竹》的壶钮也采用竹节的造型,这种周密的布局使得整把《美人竹》看上去和谐、落落大方。


  三总结


  紫砂壶看似简单,但一把优秀的紫砂壶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制作完成的,除了需要制壶人异常熟练的制壶手法,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美学功底,能够谋划整把紫砂的造型,做到乍一看朴素大方,细看处处精巧无比。最重要的是,如果缺少了紫砂匠人对于紫砂壶的热爱是绝对做不好一把紫砂壶的。


  一代紫砂壶宗师“顾景舟”曾经在一次座谈中对年轻的紫砂壶爱好者说,他一直把做自己做的每一把紫砂壶当作自己的孩子,每一次对紫砂壶的修正和刻画,就像在纠正自己的孩子错误一样,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会倾注所有爱,会悉心培育,对紫砂壶也应如此。若制壶者对自己的紫砂壶倾注了爱,那么这种爱定会反映在该把紫砂壶上,就像这把《美人竹》壶,作者用爱去制作,故该把壶展现出的壶之美,不止于“形”,更是妙于“神”。


  作者简介:褚婷元 女 宜兴昌华陶艺有限公司总监 高级工艺美术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