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针绣的“画意效果”技法运用

[日期:2018-09-1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乱针锈采用变化多样、长短不同的横斜、竖斜交叉针法,画面看似针法杂乱,实则乱中有序,色彩丰富,变幻无穷,尤其在表现西洋绘画的质感和笔触方面,有惟妙惟肖的画面效果。乱针刺绣通过不同层次的针法表现、用丰富的色彩和画面质感,从而把传统刺绣图案化的画面,带入到“画意”的境界。


     关键词:乱针绣     画意效果 技法运用


       刺绣,又名绣花,洒花。作为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瑰宝,其历史可追溯至四千年前,一直流传有序延续至今,在我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着独特的发展面貌,由于这种持续的发展和继承,使刺绣这门独特的工艺美术瑰宝在当今的艺术之林散发出独特的光彩。

      中国刺绣素有四大名绣之分:即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其中苏绣作为四大名绣之首,有着最长的工艺历史。作为产业规模最大,从业人员最多的苏绣,又派生出:平绣、仿真绣、乱针绣、杨绣、锡绣等流派。其中,20年代末源自“正则绣”发展出来的“乱针绣”,则是刺绣领域里的工艺新秀。其技法发源于苏绣,却又打破了传统苏绣的平行、细密的绣法,以丰富的针法和画面表现力,开辟了新的刺绣艺术创作之路。

      一、乱针绣的源起和艺术特点

      乱针锈,也称“正则绣”,发源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得名于“正则女校”,创始人为常州刺绣艺术家杨守玉女士。少年时代的杨守玉,能写善画才情出众,尤善绣花,得到正则女校的创始人、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和艺术大师吕凤子的赏识,入正则女校学校学习,毕业后留任正则女学教授刺绣。杨守玉以其深厚的艺术素养和高超的刺绣技巧,将传统刺绣中的“排列其针,密连其线”的针法,转变为变化多样、长短不同的横斜、竖斜交叉针法,画面看似针法杂乱,实则乱中有序,色彩丰富,变幻无穷,尤其在表现西洋绘画的质感和笔触方面,有惟妙惟肖的画面效果,从而创立了新的刺绣艺术流派-“乱针绣”。乱针绣近看可见丝绒,针法灵逸散乱,质感厚实,色彩丰富,形象生动。

      乱针绣由苏绣传承而来,但是却又与苏绣有着完全不同的面貌。是现代刺绣艺术的新开端,是对传统刺绣技艺的观念性突破。是一种全新的刺绣艺术形式,杨守玉女士在正则女校执教的三十年里,将西洋绘画的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刺绣技艺进行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苏绣的表现力,开启了乱针绣这个新绣种的时代。

      二、乱针绣的画意表现

      乱针刺绣通过不同层次的针法表现、用丰富的色彩和画面质感,从而把传统刺绣图案化的画面,带入到“画意”的境界。

      1、乱针绣的西洋绘画表现

       在乱针绣创作中,将西洋油画效果的技法融入,极大丰富了传统刺绣的表现力,突破了传统刺绣的界限。

       在表现古典风格的油画作品时,根据画面中不同的图案和肌理运用不同的针法混合创作,人像绣是乱针绣最淋淋尽致的表达,在乱针绣作品中是最具代表性的题材。在表现人物题材的绘画作品时,用细密的平整的“斜丝理”表现皮肤质感,而衣褶、花纹部分又使用横交叉和竖交叉交替表现,明暗部分除了色彩的对比之外,针法的变化也能加强画面的受光变化和前后关系。可以说: “乱针绣不仅是刺绣艺术的新流派,更是绘画艺术创作的新画法。”(图片:乱针绣<莫第西埃夫人>)

      乱针绣在创作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极大程度的体现出乱针绣超强的表现力和色彩优势,印象派绘画作品素以色彩透明,笔触灵活富于变化著称,乱针绣通过不同层面的线条叠加对比,呈现出微妙的色彩变化,不同方向的交叉排针和长短变极大程度的反应出不同的笔触肌理。

       西洋现代绘画面貌独特,立体化块面感以及多种肌理变形常见于画面中,刺绣作品中的丝线在不同的光线下,由于角度和光线的不同,观看效果也是不同的,呈现出来的画面也有很大的差异。根据现代绘画中不同图案和光线的差别,乱针绣也采用相应的绣线色彩层次和针法进行变化。线条部分采用平顺的走线进行勾勒,装饰部分可用锦纹针和交叉针结合,甚至将盘金绣的材质和技法融入创作,使人物的面部、服饰、背景等部位呈现不同的质感和对比,极大程度体现了现代绘画的块面构成和装饰效果。

      2、乱针绣的中国画效果表现

      中国绘画淡雅、空灵,常见大面积的留白处理,在创作中国绘画风格的刺绣作品时,画面的背景通常要处理的平顺、均匀,类似宣纸的留白,避免使用厚粗的丝线,也不宜采用大角度变化的交叉针法,使得留白处呈现粗糙厚实的质地,水墨是中国绘画的特有材质和技法,其过度微妙。质感薄透,效果完全异于西洋绘画的浓重、厚实。乱针绣制水墨画,可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浓墨实淡墨虚,层次不宜厚实,做到薄、顺、平、洁、雅。以针代笔,以线代墨,积点成线,积线成面,以具体的针线烘托和对比,达到中国绘画的水墨淋漓意趣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乱针绣表现技法的后续发展

      乱针绣从传统刺绣工艺之中继承得来,但是其面貌又与传统的刺绣完全不同,乱针绣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吸收其他绣种的技法为己用。除了自身独特的粗犷灵逸的针法之外,也将细密平顺的技法运用其中,除了做到乱中有序,可将平顺和灵逸处理的相得益彰。无论是表现西洋绘画还是中国绘画,甚至摄影照片,都有相应的针法和技术表现,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乱针绣技法对中国传统刺绣手法和技艺进行了传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是绣理研发和绘画艺术交融产生出来的新技术、新面貌。是新时代艺术创作、审美教育下的产物。随着时代和科技进步,更多的纤维材质和染色技术应运而生,对画面尺幅以及纤维的表现力将带来更多潜在的创新可能,视觉艺术的发展和艺术观念的更新,也会使艺术呈现出更多不同的形式,也给乱针绣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刺绣首先是纤维的艺术,在架上绘画已经退出主流艺术的今天,乱针绣势必会顺应时代审美和艺术创作的需求,不单单停留在对平面物像摹秀的范畴,乱针刺绣势必会在现代装置、立体构成、纤维雕塑等方面走出自己的新的创作之路。

      结束语:

      乱针绣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艺术特征,与我国其他工艺门类一样,在薪火相传中得以传承和延续。乱针秀源于苏州,成于丹阳,滥觞于常州,近些年又在扬州宝应等地得到发展并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结。沧桑百年,乱针绣技法的传承和发展,是对我国传统刺绣工艺的重要充实和发扬,是苏绣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的典范。时代在发展,乱针绣艺术势必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和艺术审美,为新时代留下更多的佳作。







参考文献:

[1]李文静,李朝晖.论乱针绣中的现代人像绣[J].现代装饰(理论),2013(3):118-118.

[2]朱军成.论乱针绣针法,色彩变化和统一[J].科学与财富,2017(11).

[3]莫元花.绘画和刺绣的交融——乱针绣艺术特点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4):39-39.


作者简介:

       刘平,1971年出生,江苏南京人。工艺美术师,独立策展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致力于中国传统艺术鉴定与研究多年,擅长大型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在传统工艺美术于现代空间中的运用方面具有丰富的成果,多项大型项目均得到行业的认可和好评,多次获得省和国家级艺术类大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