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乱针绣及虚实绣的运用

[日期:2018-09-2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并概括了乱针绣和虚实绣的运用、发展及其特征,并结合自己的作品创作经验阐述了对这两种针法的个人见解,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虚实绣 乱针绣


      苏绣与湘绣、粤绣、蜀绣并称有四大名绣的美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字。

      镇湖苏绣从70年代绣出口的和服腰带、台布、被面等到80年代绣双面绣、旅游礼品;到90年代绣装饰品、定制高级礼品;再到现如今由原创作品升级成为藏品这一过程来看,镇湖刺绣已经在传承中得到了创新与发展,它正紧跟时代的步伐力争与潮流并肩。而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谈刺绣技艺中的针法。针法是指刺绣中运针的方法,是这一艺术语言中最主要的因素。

      近几年我采用乱针绣、虚实绣手法绣制了许多幅不同题材的刺绣作品,这些作品是在老师的耐心指点下,通过自己不断实践创新而得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触颇深,积累了不少乱针绣的表现手法和绣制技巧,颇有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乱针绣

      乱针绣,又名正则绣,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我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和著名刺绣工艺家杨守玉教授首创。主要采用纵横交叉,长短不一,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以线条的粗细、长短、以及交叉角度的大小表现作品的光泽感、层次感、空间感、韵律感使得在色彩上更为丰富。充分的展示出了刺绣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针味”特质美。乱针绣将西洋绘画与中国刺绣融为一体的创举,开辟了向更高美术层次迈进的广阔前景,因其绣法自成一格,被誉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如图1作品《高瞻远瞩》,选用真丝绡底料,在配色上选用兰、青、灰、白、黑、红、黄等三十多色丝线来绣制使之色彩丰富,另外明暗的对比——明部的色彩比例要恰当,其块面交代宜清楚,暗部的块面则要隐现,但不能灰黯、要呈现透明状;在轮廓交接处线条要想回参差,切忌煞齐,其长、短、粗、细;远近的关系,层次的分明以及边线的处理,主次的突出与忽略,都要以整体画面考虑,从局部到整体,再到整体到局部,先简单后复杂,先淡后深,才会达到满意的整体效果。

      “乱”,是乱针绣艺术创作的理念。一是指用针无定法,随意性大,变化多样,随主观情绪、物象结构、光色变化而施针。针法是指一种规范的操作标准,乱针绣在创作时是不讲究针法的。乱针绣是令“手指离开眼睛的拘束,直接听脑的指挥”的一种技巧,其创作理念是以情感表现为宗旨的。当然,乱针绣的“乱”是相对传统排比针法而言。因为这种刺绣的特色是着重于线条的变化,乍看起来线条很乱,其实乱中有序,存在一定的针法画理,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纵横交叉,交织堆砌皆有脉络可循。乱针绣行针走线按照物象结构和绣面采光操作,顺着结构和光线,以线条为骨,以色彩为肉,有规律可循。二是指色彩调配无定法,一切以色调和谐为目的,单色也好,多色也好,对比也好,把握色彩表现规律和美学法则即可。乱针绣以粗线条打底,由粗渐细,分层加色,画面色彩浓重、丰满,重于写实;更加突出了三度空间的基本色调,运用各种颜色的深浅多阶色线,由浅入深,由疏渐密,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采用对比手法,调整绣面的明暗、色调、色彩,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在风格上乱针绣绣法以交叉重叠、层层加色、先鲜后灰、先浅后深的方法绣制,绣品具有油画的厚实、凝重感。

      二、虚实绣

      虚实乱针绣是任嘒闲先生在乱针绣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针法,这种针法借鉴了素描画运用纯色单一的笔触、线条,来表现画面的立体感、层次感,是绣品具有素描画的风格,故又有素描绣之名。相对乱针绣而言,虚实乱针绣是在乱针绣的基础上借鉴素描的理论和技法而形成的另一种风格,通过留白和巧妙借底色的技巧,既大大节省了作品创作的精力和时间,又在极大程度上体现了很强的艺术价值和效果。

      在虚实乱针绣的绣制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底料的色相。因此,在绣绷勾稿时,绣样块面的轮廓线应淡勾,否则容易露轮廓线的痕迹。虚实乱针绣通过绣线的灵活运用,是作品别开生面,生动活泼,线条感强,色线单一,但同样给人以丰富的色彩感受,它为乱针绣技艺的发展另辟了一条捷径。特别是在虚实乱真人物绣方面,有着创新和发展。以《丁香花》为例,采用虚实乱针绣的针法,从单色的一种色线由深到浅,三至四个色级即可,它是运用线条的粗、细、稀、密来表现处绣面的深、淡、明、暗。背景在绣面上占得比重较大,将丁香花的静谧,恬静烘托,更能衬托主体的明暗层次,空间感。

      虚实绣和乱针绣是苏绣中的重要针法,在发展过程中以各自鲜明的特点成为绣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熟练运用是大有裨益的。

刺绣创作,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通过反复的琢磨,与时俱进,不断吸收、融合优秀文化的精华是必要的,并在这一过程中将刺绣技艺不断创新、发展与提高。

      任大师说过“人生有涯,艺无涯。”艺无止境,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辈当铭记在心,虚心学艺,在苏绣的前进道路中尽自己所能,一步步提升造诣。






参考文献:

【1】任嚖闲《乱针绣技法》轻工业出版社,1982.6.

【2】朱雪晴《乱针绣的艺术特征》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2


作者简介:

      王向红,女,1969年生于苏州镇湖,从事刺绣工作近三十余年。2006年获工艺美术师中级职称,现任苏州高新区镇湖王向红刺绣艺术工作室艺术总监,作品《丁香花》获第八届江苏省“艺博奖·银针杯”金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