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苏作家具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形成了一套充满文化底蕴的制作技艺,承载了传统家具文化的内涵。苏作家具的制作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是我们领会它所蕴含的审美语言的最佳入口。
关键词:苏作家具 家具制作技艺
“苏作家具”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形成的一种传统家具制作技艺,它由文人参与设计、家具匠人具体制作,在经过几百年不断演变、创新、传承后形成的。苏作家具的制作有一整套严格的工艺流程,体现了多方面的综合工艺,其最大的制作特点在于用料和工艺。
一、苏作家具的选材木料
古时,苏作家具和京作家具、广作家具在用料上有很大的区别,京作家具供给京城达官贵人,故用料都为优质原木;广作家具所用材料资源丰富,因为广州有港口,方便木材贸易;而苏作家具的用料大多是飘洋过海而来,古代交通不发达,想要得到好的木料非常困难,于是苏州的家具工匠就惜木如金,对到手的材料精打细算,用自身精湛的工艺弥补缺陷,不浪费任何一寸木料。一般而言,常见的传统名贵硬木料有三种:红酸枝、紫檀木和黄花梨。
红酸枝木是清代开始流行的家具木材,清代奢靡之风盛行,盛产于东南亚的红酸枝作为紫檀木的代用木材涌入中国。现在红酸枝已经跻身于紫檀和黄花梨相同的地位。红酸枝木具有高硬度,高强度,抗腐蚀性的特点,颜色一般为赤红色或深红色,在空气中氧化可呈暗红色。木材在加工时会散发出一种酸辛味,因此红酸枝具有很强的抗虫性。红酸枝的纹理结构细致均匀,加工性能好,木料表面较为光洁。红酸枝木一般用于制作桌子、椅子、凳子、装饰单板等,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紫檀是亚热带常绿乔木,主要产自印度及马来半岛、菲律宾等热带地区,在中国生长不多,由于这种木材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因此成材大料极难得到。再加上紫檀的色调呈深沉的紫黑色,显得稳重大方,故被视为木中极品,故有“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说法。紫檀木质坚硬致密,有一股微微的淡雅香气,它的纹理纤细成搅丝状,棕眼极密,适于雕刻各种精美的花纹。但雕花过多就会掩盖木质本身的纹理色彩,所以多数紫檀木家具雕工不是特别多,更多的则是简洁的款式,用于观赏木质本身的自然美。无痕疤的紫檀木主要用于制造高级家具及精巧的苏式小件。
明代的硬木家具材料除了紫檀外,还有一种就是海南岛的黄花梨。黄花梨木色金黄而温润,心材颜色较深呈红褐色或深褐色,有屡角的质感。黄花梨木分量较轻,甚至轻于红酸枝。黄花梨木的纹理很清晰,墨线色黑且清晰,虽然并没有规律,但纹理却绝不凌乱。另外,木纹中常见有很多木疖,这些木疖亦很平整不开裂,但经过匠人们想象力的加工,这些木疖会呈现出动物和人的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鬼脸儿”。因为黄花梨木的木性极为稳定,韧性较好,遇冷热不易变形、开裂,所以能制作各式各样的家具。
二、苏作家具的制作工艺
俗话说“三分材质,七分工艺”,材料固然重要,但工艺水平和文化内涵才能赋予材料以生命力。
苏作家具的精髓在于其独特的榫卯结构,这一特点充满了严谨的科学性,在制作时所耗费的人力、成本是非常高的,并非所有家具制作人员都能掌握它,必须要经过三年五载的做工经验才能掌握这门技术。榫卯结构做法变化多端,自古以来通过家具匠人的研究与实践已达140多种,常用榫卯结构有33种,许多结构是其他流派的家具不具备的,比如十字榫。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机器加工和新型工艺给家具制作带来了便利,但高档的苏作精品家具仍然保持传统手工。一些消费者在选购家具时往往只重视家具的材质和外观,会忽视榫卯结构的做工和牢固性,因为榫卯结构隐藏在家具内部,从外观上是无法看出的,家具只有在使用三到五年后才能看得出榫卯结构的好坏,有些不良商家看准了这点,一些号称苏作家具的家具实际上是用胶水进行固定的,毫无“苏作”可言。
苏作家具另一突出的工艺是髹漆工艺。髹漆工艺又叫生漆工艺,因为这道工艺所使用的漆是我国特有的生漆。这道工艺需要一定的湿度,只有湿度足够生漆才能干得快,苏州地区气候湿润,梅雨季节的高温高湿环境为髹漆工艺提供了环境条件。髹漆工艺费工费材,要不断打磨批漆反复多次,需要二十多天才完成,但这种工艺能极好地保护家具材料,体现苏作家具的韵味,这是打蜡或其他抛光方式达不到的。
另外,苏作家具的雕刻工艺给苏作家具带来极富气韵的装饰风格。苏州雕刻工艺非常发达,独具“精、细、雅、丽”的风格,木雕艺术融入苏作家具,成为点睛之笔。苏作家具的题材多取自松竹、花卉、山石、鸟兽等富有蕴意的物象,或是传统的云龙纹、龙凤呈祥等传统纹饰,或是神话传说文人画稿等。大多借用物象的谐音寓意出吉祥的话语,来寄托美好的愿景。
正是因为苏作家具的设计艺术和制作工艺,才使其具有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结构合理等特点,其造型的纯朴清雅、气韵生动和强调天然材质的风格特色反映出世人追求的人文精神。
三、苏作家具特点形成原因
苏作家具的特点和风格的形成与苏州地区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明朝中期,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成为最富庶的地区,大批文人士大夫齐聚苏州,如明代吴门画派四大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就在苏州生活过很长的时间,这些文人士大夫追求高逸脱俗的意境,寄情山水花草,便兴建起秀甲天下的苏州园林。园林建造好后,需要大量的家具来衬托、摆设,此时苏州因为手工业高度发展而聚集了大批能工巧匠,文人参与设计,匠人动手制作,文人参与家具的设计便是寄托自身对美的追求,对苏作家具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推动了苏作家具艺术水平的提高。
到了清代,苏作家具也受到清代宫廷家具的影响,形成了不同于明代苏作家具的时代特征。清代的宫廷家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注重表现皇家天威、富贵气象的心理需求,因此用材昂贵,做工精细,清初的苏作家具不论是工艺水平还是造型装饰还完全延续自明代。到乾隆以后,苏式家具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出现纤细、繁琐的倾向,家具造型加大,体现出浑厚和庄重感。但清代苏作家具的变化并不能完全取代明代的遗制,主要工艺还是在使用和传承的,同时清代宫廷家具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苏作家具借鉴其长处,让家具木工更加精细,用材更加考究,形制也更加繁多。
苏作家具不仅通过独特的制作工艺体现出造型艺术的魅力,其制作特点中还传达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古朴雅致的审美享受。从美学意义上来说是历代文人设计者以及技艺精湛的家具匠人们对历史传统审美的一份总结,是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弘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汤钰林.苏州工艺美术[M].文汇出版社.2012.
[2]丁天. 红木家具市场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 中国商贸. 2012(14).
作者简介:
周定石,1967年生,工艺美术师,从事明式家具制作已有三十多年,潜心钻研核雕技艺,逐渐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雕刻技艺,作品荣获多项国家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