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文章针对苏绣艺术的历史和艺术特征进行新的思考,将其与墙纸设计进行结合,旨在创作出以传统文化为母体的艺术作品。这种设计借墙纸传达本土苏绣文化的文化内涵,使现代需求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加强对苏绣文化的认识。
关键词:苏绣;墙纸;艺术表现形式
在遥远的传说时代,也就是尧舜禹时期,中国就有“衣画而裳绣”的说法流传下来。在《周礼·天官点内司服》中就有有关十二章纹(画缋和刺绣纹样)的记载,这无疑是刺绣源远流长历史的铁证。随着时光的流逝,刺绣不断发展变迁,到如今,刺绣已经成为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现代社会商品经济繁荣昌盛,人们对美的审美和需求不断提升。在室内设计领域,空空荡荡的白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墙纸设计进入了快速发挥在那的新时代。这也为室内设计领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展示创造了新条件。笔者尝试将苏绣艺术融入现代墙纸设计中,以展现新的苏绣形态。
一、苏绣的娩出与发展
苏绣是中国一种独具表现特色的绣种,拥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浓郁的吴地文化。苏绣最早起源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出现在苏州吴县一带;三国时期,苏绣的发展受益于手工业的发展与发达;周代时期苏绣还处于比较简单粗糙的阶段,战国时期苏绣开始逐渐变得工整,到了汉代呢,苏绣开始讲究艺术美感。历史跨进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代,文人士大夫地位崇高,创作了大量高水准的书画作品,为苏绣提供了丰富的画稿。那么到宋代呢,桑蚕织绸业迅速发展,吴门画派影响苏绣,这一时期苏绣与绘画开始真正结合,相互促进;在明代,江南是全国手工丝织业的中心,苏绣在这一时期在针法、用色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发展到清代,苏绣风格趋于完美,最负盛名的是宫廷绣,绣品极工整精美。
延至今日,苏绣持续发展与创新,许多新的苏绣样式出现,比如乱针绣、双面绣、双面异色绣等,都引领了一时的潮流。在当今社会,人性化理念不断渗透并且被大众所接受,苏绣艺术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二、苏绣的艺术特征
苏绣具有精、细、雅、洁的艺术特征。所谓精,也就是绣工精湛。苏绣起源至今,其工艺已经有了一定技术水准,作品非常精致。所谓细,是指针法细致。针法可以说是苏绣最具特色的地方,百十种的苏绣针法是苏绣的灵魂,不同的表现对象用不同的针法来表现。所谓雅,指的是色彩文雅。苏绣使用的一般是桑蚕丝制成的真丝绣线,所以绣品光泽感强,绣面十分细腻。所谓洁,是指绣面整齐。苏绣线条均匀,绣面平展,线条排列有序。
当下生活中,苏绣从生活必需变成了墙上艺术。由穿在身上、用于生活到挂到墙上看绣花,观看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前者偏向于走马观花式流动的观赏,后者偏向于固定对象的静态的长时间的观赏。这就要求苏绣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同时,要有实用意义。
三、苏绣与墙纸相结合的新艺术表现形式
3.1苏绣艺术与墙纸工艺相结合的趋势与挑战
当今社会,苏绣艺术的表达方式较之过去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多数仍用于纺织服装行业,对于墙纸设计涉足较少。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是缺乏将苏绣与墙纸结合起来作为整体进行设计的观念,第二点是苏绣墙纸在表达手法存在一定的难度,第三点是墙纸的材料与传统苏绣的底料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于苏绣艺术在墙纸设计中的应用,新思路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进行创新。比如,直接在墙纸的纸质材料上进行苏绣,不利于苏绣的表现,更会降低纸类墙纸的牢固度。然而对于墙纸来说,牢固的结构是本质要求,苏绣装饰是美观的要求。这两者需要兼具,需要开拓思维,采用创新手段解决问题。
从设计创作的角度来看,艺术品的设计与创作是离不开形式与内容、主题与表达的,需要理顺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上文说的苏绣与墙纸之间的材料存在的冲突和矛盾(针刺与牢固的矛盾、苏绣纹样与颜料的矛盾)。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改变材料性质,或改进装饰技巧等方法,来缓解或者解决问题。
3.2统筹苏绣艺术与墙纸设计的艺术设计观念
苏绣的艺术观念往往通过图案的形态和意义来表达,比如龙凤图案,常常用来传达成双呈祥的美好祈愿。而墙纸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墙纸自身的形态和结构来表现,偏重于功能性和实用性。笔者认为,两者有相似相通的地方,苏绣形式可以用于墙纸设计上,达成整体融合。
如何将苏绣突出的艺术表现力和墙纸设计意图相统一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艺术效果层面而言,苏绣无疑具有更为强大的图案表达和色彩表现能力。如果将苏绣的作品和单纯的墙纸结构放在同一空间内比较,那么可以想象的,苏绣会以优越的艺术张力胜过墙纸。要把苏绣形式放置于墙纸设计中,要注意避免喧宾夺主的局面的产生。因此,一个整体统筹的艺术价值观就非常重要,通过统筹,让苏绣的表现张力不与墙纸形成冲突,同时提升墙纸的艺术价值。设计者可以通过丝绣形式、图案、位置转换等元素的调和把控设计的苏绣墙纸。
3.3整合苏绣与墙纸设计的技术处理方式
整合苏绣与墙纸的统筹设计,首先要运用新的技术处理手段解决存在的问题。第一是解决材料的冲突与矛盾;第二是苏绣色彩与墙纸色彩的协调性问题;第三是墙纸造型与苏绣图案的统一问题。不同的墙纸材料应该与不同的苏绣图案相结合,针对纸质材料为主的墙纸,可以采取丝帛做底布,以丝线进行苏绣绣制,完成后与墙纸纸质结构胶合在一起,之后通过熨烫增加牢固度即可。针对纺织品材质的墙纸就不需要考虑两者差异,直接苏绣即可。
苏绣色彩与墙纸色彩的协调性问题,主要在于处理好两者的整体色调。往往能够通过依据墙纸设计稿配置苏绣绣线,来达到整体协调,但是某些时候,需要色彩搭配的创新,苏绣绣线选择一两种突出的色彩,以强化墙纸的表达重点,使其与苏绣形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从方法论来说,墙纸色彩设计的基本方法可以总结为分主次、讲调和、视韵律。
3.4相应的苏绣针法创新
不同的墙纸主题和类型需要对应不同的苏绣针法,同时也要注重对立体绣艺的研究。就苏绣针法而言,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基本针法有几十种之多,如切针、接针、滚针、绕针等多种针法。这些事苏绣针法创新的基础,本文不再加以赘述。笔者将重点介绍苏绣墙纸设计中具有新意的针法,包括包梗绣、贴布绣、钉线绣三种针法。
包梗绣的做法是先用较粗的线或棉花垫底,使花纹隆起,然后平针等针法将垫底覆盖掉。这种绣法凸起的外观能够产生类似立体浮雕的效果,能够增强花卉等图案的立体感。
图5墙纸中包梗绣的叶子
贴布绣,是一种先在其他布料上进行苏绣绣制,完成后剪贴绣缝在墙纸上的方式。在苏绣墙纸创作中,这种技法往往应用在大型花卉的表现上。在将完成的苏绣布料缝制在墙纸上的时候,要注意针脚距离应稍大一些,避免影响墙纸的牢固性。
钉线绣又称盘梗绣或贴线绣,是把各种金银线按一定图案绣在墙纸上的一种方法。此绣法更适用于表现墙纸中的流水和云彩等,通过采用金银线的工艺形式增强艺术效果,具有独特的色彩和光泽。结语
苏绣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华夏文明和吴文化,笔者希望通过研究苏绣与现代墙纸设计的整合方式,推动我国传统苏绣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创新应用,展示出传统美和现代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王烨.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5.
[2]柳莎.设计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张翠,吴珍霞.刺绣针法大全[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孙秋英:高级工艺美术师,秋英刺绣工艺厂厂长。从事苏绣行业近40年,代表作有《骏马(双面绣)》、《芍药百蝶图》、《水上芭蕾》、《流金岁月》、《葡萄少女》等。
马晓琦:初级工艺美术师,秋英刺绣工艺厂绣娘。代表作有:《写意牡丹》、《祈望》、《中国印象》、《宫扇(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