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肌理在烙画艺术中的运用与表现

[日期:2019-11-1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烙画是我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以烙代墨的独特表现手法与技艺,自然天成的肌理,以及浑厚古朴的色彩等都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被称为我国民族艺术的一朵奇葩。中国烙画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常州烙画起始于传统特产梳篦装饰,后拓展为大幅烙画作品,并产生烙画与彩绘结合等多种艺术形式。常州中国烙画具有细腻、古朴、典雅、厚重和清新等特色。作为一项凝聚着传统民间文化和工艺美感的艺术形式,半个世纪以来,烙画逐渐在多种材质上推广运用,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肌理作为绘画语言是界定一种画种的重要依据,更是构建一种画种审美价值的基础,由于烙画艺术的工具和材料的特点,其本身就自带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肌理的功能性和可能性,在创作烙画的时候,巧用肌理可以丰富绘画表现,使烙画艺术充满趣味和智慧,并升华画面的美感!


  一、肌理的作用


  绘画艺术的美离不开画面肌理材料之美,所谓肌理,是指美术作品表面的质感,是作者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技法所呈现的一种凹凸的纹理效果。具体地讲,就是美术作品表面的纹理,由触觉和视觉所感受到的起伏、平展、光滑、粗糙、精细的程度。肌理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基本语言形式,同色彩、线条一样具有造型和表达情感的功能。在烙画艺术中,综合烙笔的温度、速度、力度、角度等方面,烫烙出不同的笔触,让画面产生各种肌理效果,这些肌理效果,一方面可以表现出物体的质感,使画面更加地生动、逼真,另一方面可以让画面产生可触摸的特殊艺术效果,丰富的层次和装饰美感,这是平涂着色难以达到的,再者,画面中的肌理是物质与精神碰撞的产物,是画家内心情感的再现,从而使画面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与强烈的感染力,人们看画时感动的,不仅是多变的肌理形态,更是画者在肌理中导入的思想、理念和情感。


  二、肌理的运用


  根据不同的烙画内容烫烙出相应的合适的肌理。在烫烙写实类风格的画面时,可以根据画面中不同的物体而烫烙是出相应的合适的肌理。例如,在烫烙树干的时候,树干的表面是粗糙且凹凸不平的,那么除了用烙痕来表现树干表面的深浅和光影,还可以用烫烙出凹凸不平的、粗糙的肌理来表现树干枯涩而苍厚的质感,使画面更加逼真生动。写意类的画面,为了表达其意境美,画面需要虚实相生,或浓重或朦胧淡雅的肌理效果,使画面表现出意境的深远。对于装饰类的烙画,烫烙有一定规律美和对称美的带有肌理效果的点、线、面能使装饰画的视觉表现效果更为丰富,并具有浮雕效果的美感。


  与此同时,面对一种主题,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审美喜好,可以用不同的肌理效果来表现,有趣又富有变化。如,在烙画课上,我组织孩子们围绕关于猛犸象的主题创作了一个故事,并展开烫烙猛犸象这一系列烙画作品,我引导孩子们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风格来烫烙,在烫烙原始动物——猛犸象的形象的时候,猛犸象皮毛的特征是卷而密的,孩子们抓住特征进行烫烙,但是风格却各不相同,有的线条又粗又深,表现出了猛犸象庞大而沉重的形象特征,有的采用了渐变的技法,烙笔下的猛犸象有了立体的效果,有的把猛犸象的皮毛烫烙的十分整齐漂亮并有深浅的变化,显的笔下猛犸象像个爱打扮姑娘……虽然是同一主题,但是因为每个孩子是根据自己的个性进行的创作,所以产生了丰富的肌理效果和独特的风格。是孩子们的个性而产生了变化无穷的烙画风格,而不同的烙画风格的表达也让孩子们天真可爱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烙画是一种可以在多种材料上表现运用的画种,常见的木板、丝绢、宣纸上可以烫烙,也可以在葫芦,竹片等物件上烫烙,在葫芦和竹片上表现的时候,不仅可以烫烙,还可以和雕刻结合起来,既有平面的烫烙的物象之美,又有半立体的浅浮雕的效果,产生一种特别的视觉审美,比如,作品《几度醉花荫》,我尝试了烙刻结合的技法,先用烫烙的方法,把鹦鹉的羽毛由深到浅地烫烙到位,在此基础上,再用刻刀雕刻出羽毛上的许多细密的丝状羽支,逼真地表现出了羽毛的质感,其形象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人物装饰画《游园惊梦》是在竹子上的烫烙的,画面中人物的服饰也用了烙刻的方法,点、线、面等装饰元素采用了烙刻结合的方法来表现,视觉表现效果更为丰富,细节精致细腻兼具浮雕效果的美感。


  三、肌理在烙画中的表现技巧


  瑞士象征注意画家阿诺德·勃克林曾说过:没有对材料的基本理解,我们是材料的奴隶,或者说,跟古代大师及其优良传统比起来就像一些冒险家,正是靠这些传统,一代艺术家才能站立在另一代艺术家的肩上。肌理作为绘画语言的传达者势必顺应并作用于当代的绘画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它们是在互相依存、制约和促进的前提下,不断推动艺术走向进步和发展。烙画艺术中的肌理也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悦目畅怀,状物传情的表现手段,其抽象美感是一种艺术追求过程的终结,具有完整意义和审美价值。


  1、用高温烫烙出深色的块面后,用刀片刮出各种不同的痕迹,表现飞白或虚线条。可以起到留出亮色的作用,又能形成斑驳的肌理效果。如在烫烙马的鬃毛、或者老虎的胡子的时候,在烫烙的基础上再用刮刀刮出马毛或胡须,使之更加灵动逼真。


  2、烫烙山水时,可以用砂纸打磨出丰富的层次感和有虚实对比烙痕,使画面表现出幽深的意境,砂纸摩擦的时候,可以先用粗颗粒的砂纸打磨,再用小颗粒的砂纸打磨,让画面细腻且过渡自然。当然,打磨的力度和角度也是决定浓淡深浅的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3、用温度高,速度慢的烫烙方法使木板表面出现凹凸效果,可以表现枯涩而苍厚的视觉效果,或半立体的浮雕效果。如在《龙城记忆》、《老物件》等系列作品中用这种方法表现了古老的砖瓦、陈旧的木屋、粗糙的树干等,在生活中这些物象也许并没有什么美感可言,然而当它们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处理后,便以艺术美的崭新面貌呈现出来,从而表达出特定的审美趣味。


  4、系列作品《止园再现》,在烫烙完成后,为了让画面表现出古画的味道,使用了防水,防腐的桐油,桐油能使烙画表面形成一种保护膜,防止因为久经光照而褪色,而且会呈现出具有古韵的色调,上桐油一般使用绘画用高密度软毛刷,不是使用棕毛刷,也不是用棉布刷的,棉布在擦的过程中会因为与木材摩擦后发生起球或者残留碎粒,效果会大打折扣,且上油量极难控制,容易发生混合反应。刷完后等两周左右干透后,画面的色调会呈现出淡雅微黄的古朴的韵味。


  经过多次实践,充分证明了不同肌理在烙画艺术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是艺术家性格、情趣、艺术秉赋的自然流露,同时,新的肌理形式和新材料的运用也是我们烙画艺术工作者目前甚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重要课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