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艺术之烙刻技法初探

[日期:2019-11-1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烙画又称火笔画,是传统民间艺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 工具从原始的炭烧烙铁针到现在的可调节温度电烙铁,烙笔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作品一般呈深、浅褐色, 古朴典雅,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速度、角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 描等手法,还可以烫烙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形成较强的空间感和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现实生活中,近些年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一些人对传统的民间艺术缺乏了解,缺乏认同,民族归属感有所淡化,烙画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为了使烙画工艺能够继续活跃在艺术世界之中,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更多的探究,,融入新技术、新题材的同时,不断创新其艺术形式。让烙画艺术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文化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烙画作品的创作具有复杂性, 其创作过程需要多个步骤方可完成。主要分为选材、打磨、构图、烫烙、后期处理等几个步骤,烙画可以在丝绢、竹木、葫芦、宣纸等多种材质上进行烫烙、作者选择了可塑性强的竹木和葫芦,在烫烙的基础上加上了雕刻的技艺,把烙刻两种技法结合起来,给笔下的烙画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下面就对烙画创作中的烙刻步骤的注意事项及操作过程进行详细的叙述,其他步骤做简述。

一、选材

在创作烙画前, 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材料。烙画材料由最初的木板、木质材料逐渐发展到现阶段的复合材料、竹子、葫芦等多种形式的材料。

二、打磨

由于竹木表面比较粗糙,创作之前先要进行打磨,一般先用600目的磨砂纸打磨,再用1000目、2000目的依次打磨,直至竹木表面光滑、细腻。

三、构图

在对作品进行构图时, 把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注意,协调两个字。合理的构图是后面的深入烫烙的基础。

四、烙刻

烙刻的技艺主要表现在葫芦和竹木上,如葫芦烙刻作品《福、禄、寿》,福、禄、寿图案用了烫烙的技法,背景采用了雕刻的方法来表现。首先,根据画面内容的需要甄选葫芦,然后,在葫芦上进行合理构图,接下来就可以开始烫烙了,第一步烫烙出大致轮廓,第二步逐步深入,把握好细节,第三步调整完善。烫烙部分完成后,开始雕刻,刻的时候顺带把葫芦的表皮去掉,露出葫芦内部的浅黄色,与葫芦的表皮的深色形成深浅的对比,这种对比既增强了表现的张力又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刻的刀法也有很多讲究,用不同的火候、力度,角度等可以表现出多变的肌理效果,烫烙的图案结合雕刻的背景,这种丰富的形式语言形成了新鲜的视觉效果。

同样是烙刻结合的作品,却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如烙刻葫芦作品《悟》,先用刻刀大面积地去皮,露出葫芦内部的嫩黄色,再把去皮部分尽量雕刻平整,在葫芦去皮的地方进行烫烙的时候会自然地形成古朴的拓印肌理,非常适合来表现古代的佛教类或神兽等主题。由于去皮部分的皮质偏软,所以烙笔的温度可以适当低一些,烙笔的速度也可以适当加快一点,以防过则焦涩。

《几度醉花荫》是在竹片上创作的烙刻作品,由于竹片密度高,质地坚硬,容易打滑,雕刻的时候需要全神贯注。先用烫烙的方法,把鹦鹉的羽毛由深到浅地烫烙到位,在此基础上,再用刻刀雕刻出羽毛上的许多细密的丝状羽支,逼真地表现出了羽毛的质感,其形象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竹片烙刻作品——人物装饰画《游园惊梦》,画面中人物的服饰上的点、线、面等装饰元素用了烙刻结合的方法,细节精致细腻兼具浮雕效果的美感,视觉表现效果更为丰富。

   五、后期处理

烙画作品完成后,需要表面用清漆刷两遍或者涂抹地板蜡,可以有效的封闭,保持木板的稳定性。根据画面风格的需要,也可以使用防水,防腐的桐油,桐油能使烙画表面形成一种保护膜,防止因为久经光照而褪色,涂上桐油会呈现出具有古韵的色调,上桐油一般使用绘画用高密度软毛刷,不是使用棕毛刷,也不是用棉布刷的,棉布在擦的过程中会因为与木材摩擦后发生起球或者残留碎粒,效果会大打折扣,且上油量极难控制,容易发生混合反应。刷完后等两周左右干透后,画面的色调会呈现出古画淡雅微黄的韵味。

烙画,是一门传承了千年的艺术,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的传承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浓厚的艺术底蕴。烙画艺术在漫长的发展中孕育出润色、细描、烘晕、染熨、烙刻等技法。它的工艺以及优良的艺术风貌都应该保留下去, 作为新时代的守艺人,有责任发扬传统技艺,把弘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为己任,追求突破,推动创新,给传统艺术注入新的力量和活力,让更多人领略烙画艺术的魅力,在烙画艺术的道路上我将会一直坚持走下去。

    

 

回到顶部